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观测肿节少穗竹的幼竹-成竹生长过程,分析其出笋成竹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肿节少穗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中旬,历时约45 d,出笋初期出笋较少(持续时间3d左右,占7.42%),盛期出笋数较多(持续时间15 d,占77.48%),末期出笋数下降(持续时间27 d,占15.10%),退笋原因主要是虫退,占退笋总数的73.78%,平均成竹率为64.03%.各同生群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精度较高,拐点出现的时间均是各同生群曲线高生长的关键时期,且较早同生群的竹笋自始至终要比较晚同生群要高.  相似文献   

2.
肿节少穗竹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节少穗竹产量是肿节少穗竹生态系统中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值。本文系统阐述了林分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数学模型。拟合,用相关系数和标准差进行模型初选,再用礤线性测定来决定自变量取舍与Cp值和方差膨胀系数作比较分析,选出最优的、高精度、实用可行的数学模型组,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劈草清杂、全面锄草松土、施肥及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措施,实施一个调整期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把低产的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为丰产林。试验表明:立竹密度从13500彬hmm^2提高到35700彬hm^2,竹平均胸径从1.2cm提高到1.7cm,鲜笋量从1950kg/hmm^2提高到5400kg/hmm^2,改造后可净增10812元/hmm^2的纯利润,是改造前的1.65倍,投入产出比为1:6.1,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肿节少穗竹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不同密度的肿节少穗竹的生长效应、生物量结构、竹冠结构和出笋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密度在6万株/hm2的竹林具有最大出笋量、生物量、单株重量、胸径、竹高、冠幅和冠层厚;Ⅱ度竹对出笋量起着显著的影响,该密度有利于培育丰产优质的竹林。  相似文献   

5.
石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研究石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地下茎的分布、地下茎的生长规律、竹鞭年龄判别、竹鞭芽转化规律,从中探讨竹鞭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与竹林生长的关系,为制定石竹丰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甜竹地下茎的生物学特性即竹鞭年生长规律、竹鞭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竹鞭芽变化规律及竹鞭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竹鞭延伸生长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一年中鞭笋生长量随着月均温的升高而加大,7~8月达到最大,到12月冬季来临进入休眠;11~30 cm土层是竹鞭分布最多的土层,且竹鞭量在中坡分布最多;2~3龄鞭壮芽数、笋芽数最多,转化为笋及鞭也多。1~4年生竹鞭都具有支根且根萎缩后具有再生能力,5年生竹鞭根萎缩后没有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合江方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 cm范围以内,尤以5~10 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生长,再在该段的上部集中发鞭的规律性.同时,6~9月温度和降雨是竹鞭长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肿节少穗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4个立竹密度,2个对照,4个重复,共24个样地,其4个立竹密度分别为A)15000株·hm-2,B)30000株·hm-2,C)45000株·hm-2,D)60000株·hm-2。2个对照样地其立竹密度均在75000株·hm-2以上。采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D密度产量最高,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密度产量最低,与对照差异显著;B密度产量小于C、D密度,但大于A密度,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 ,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 ;2初步了解地下茎形态特征及其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5 7.14%的 1~ 3龄鞭生长在 0~ 2 0 cm土层中 ,幼壮龄鞭有趋浅的动态 ,不利于筇竹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 ;4竹鞭鞭梢的生长在一年中 ,以 7~ 10月生长速度最快 ;生长过程中易出现断梢、腐烂 ,并萌生岔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茂彪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2):30-32,58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 7.6 % ,笋重占 1 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72 .1 % ,笋重占 78.1 %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1 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 ,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 ,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 5 .1 3cm。  相似文献   

11.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秆竹竹鞭垂直分布、不同年龄竹鞭芽变化及竹鞭年活动周期探讨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茶秆竹竹鞭总体分布较浅 ,2 - 3龄鞭萌动芽、笋芽量最多 ;竹鞭年生长活动周期为 4~ 11月份。  相似文献   

12.
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苦竹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了解苦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苦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苦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苦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料慈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竹笋出土时间持续45天左右,以7月下旬至8月初为出笋高峰;竹笋—幼竹高生长时期为100天左右,遵循"慢—快—慢"的规律,且高生长的昼夜节律明显;地径生长期为32天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蒙古栎播种苗生长规律及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播种苗高生长加速期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第20~40天和第60~80天。地径生长量高峰期分别为第20~40天和第100~120天。叶片和茎的氮、磷养分积累表现为生长前期较高而后期较低。钾养分积累表现生长前期较低而后期较高。可依据苗期养分状况进行肥水管理以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千年桐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年桐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和苗高、地径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反映1年生千年桐的苗高、地径生长规律;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苗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气象因子与地径生长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普文试验林场对百日青(Podocarpus neriifolius)栽培试验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普文山地栽培的百日青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全年均在生长,但年生长量的70%左右集中在5—11月。百日青在容器内生长较慢,年均高生长量仅为35 cm,地径生长量0.46 cm;定植后生长不断加快,年平均高生长量达74 cm,地径生长也达0.65 cm。  相似文献   

17.
长苞铁杉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苞铁杉天然林生长缓慢,在22a时,胸径平均生长量达最大值。树高前8a生长较快,以后逐年下降。材积生长逐年增加。经营过程中,可在15~20a间进行适当间伐。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福建沿海造林树种,在惠安赤湖林场开展滨柃(Eurya emarginata)种子育苗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滨柃形成幼苗大约需要45 d时间,8-9月高生长较快,10月之后开始明显下降,到12月基本停止。选择长10~20 cm的插穗,用质量分数为100×10-6的吲哚丁酸溶液浸泡3 h ,能较大幅度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