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桂东  刘荆 《作物研究》1994,8(3):47-49
我国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现状赵桂东,刘荆(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淮阴223001)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目前,江苏、山东、吉林、辽宁、湖北、湖南、四川、广西、河南、山西、浙江、陕西、河北等省陆续发生。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选育、鉴定综合性状好、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应加强玉米纹枯病抗性机制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加强玉米纹枯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的研究,同时广泛开展抗病性鉴定,为选育包括纹枯病在内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四川不同生态区采集玉米纹枯病穴Rhizoctoniaspp.雪症状的玉米叶鞘,经分离、鉴定,选取16个立枯丝核菌穴Rhizoctoniasolani雪AG1-IA的菌株和2个玉蜀黍丝核菌穴Rhizoctoniazeae雪菌株作为供试菌。在玉米成株期用PDA菌丝圆片定位接种于玉米叶鞘内侧,测定供试菌株在玉米植株上的垂直扩展情况穴病斑高度、日均扩展速度雪,区分病菌的致病性。还研究了AG1-IA不同致病性菌株体外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与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属于两个种的18个供试菌株均能侵染玉米,在潜育期上没有差异;病斑高度和病斑日均扩展速度能很好反映出菌株间致病性的差异,R.solaniAG1-IA菌株间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R.zeae菌的致病性显著低于R.solaniAG1-IA菌株,体外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与致病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桂东  刘荆 《玉米科学》1994,2(4):064-065
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现状赵桂东,刘荆(江苏省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淮阴223001)继戚佩坤等(1966)[11]首次报道吉林省玉米纹枯病发生后,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朱惠聪、赵桂东、颜思齐、陈方、高卫东等人[2,5,1...  相似文献   

5.
玉米纹枯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培桢  卿九龄 《玉米科学》1995,(A01):62-63,67
  相似文献   

6.
王波  杜鹏飞 《玉米科学》2004,12(4):086-088
研究了碳源(淀粉)和氮源(天门冬酰胺)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安徽玉米纹枯病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粒数、菌核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碳源浓度40.0~42.5 g/L、氮源浓度2.59~2.78g/L为该菌生长最佳浓度组合范围。  相似文献   

7.
李顺德  黄业修 《玉米科学》1998,6(Z1):103-105
1994~1996年在玉溪地区玉米主产区对玉米纹枯病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在一般生产区可导致玉米减产5%~8%,在高产区减产可达17%;其发病与品种、种植密度、施肥及耕作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井岗霉素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探索出了在纹枯病发生初期的玉米大喇叭口末期用药土点“喇叭口”的施药新技术,不仅药效期长、防效高,而且可操作性强,比传统的喷雾法优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玉米纹枯病发生日益严重,该病株残体残留在田土表面土层较浅的区域进行越冬。为准确诊断玉米纹枯病,根据玉米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灰斑病rDNA的ITS区间序列差别,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LZ-F+LZ-R)用于玉米纹枯病检测。该引物能从玉米纹枯病菌扩增到特异性的分子片段,说明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用来检测玉米纹枯病菌。采集田间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灰斑病病株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同时提取其病原菌和土壤总DNA,利用上述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只有以R.solan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反应体系在PCR仪中进行扩增最终能扩增出1条460 bp左右清晰的特异性条带,其他菌株均无特异性条带。利用该特异性引物只能从受到该病害侵染的发病组织DNA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照及健康玉米植株均无扩增条带。接种该病原菌的土壤DNA也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表明特异性引物LZ-F/LZ-R可用于玉米纹枯病菌的分子检测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东安  赵民军 《作物研究》2002,16(4):188-189
近年来,江华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粮食作物生产上适当调减水稻尤其是早稻面积,大力发展玉米、红薯、大豆等旱粮作物,其中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95年的2200hm2,2760kg/hm2发展到2002年的7000hm2,5250kg/hm2。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栽培水平的提高,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日益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障碍。1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点1.1 病原玉米纹枯病与水稻纹枯病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菌丝初期无色,倒棍棒形,顶端生有4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左右,在10℃以…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杂粮作物》2009,29(4):283-284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富平  张蕊 《玉米科学》2007,15(4):083-085
0.5mmol/L水杨酸(SA)预处理玉米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玉米幼苗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玉米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高。常温下用0.5mmol/LSA预处理玉米幼苗,提高了保护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垦鉴27(磷高效型)和丰收25(磷低效型)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水平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细胞膜透性、SOD、POD、CAT活性以及MDA积累状况.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大豆在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保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低磷胁迫下,丰收25细胞膜透性大幅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升高41.01%,MDA含量增加23.43%,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降低12.52%,POD活性降低24.16%,CAT活性降低31.75%;垦鉴27细胞膜透性稍有增加,相对电导率升高19.39%,MDA含量增加14.11%,保护酶活性略有降低,SOD活性降低4.98%,POD活性降低13.21%,CAT活性降低28.81%.由此说明,垦鉴27可以通过对磷素高效利用,提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降低O2的产生速率,从而降低细胞膜透性,而丰收25这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甜菜丛根病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叶期叶面喷施水杨酸后,甜菜抗、感病品种叶片、块根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病情指数下降.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都有所增加。不同的水杨酸处理浓度相比较,抗、感病品种适宜浓度均为3mmol/L。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试验在4个氮处理水平上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氮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在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氮效率分析,黄C属低氮、高氮处理下产量均较高的双高效型,340属低氮高效型自交系,00冬属高氮高效型自交系,C8605属低氮、高氮处理下产量均较低的双低效型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在3个施氮处理中氮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均大于氮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且低氮下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大,高氮下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5.
同异分析方法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同异分析方法对16个参试杂交种进行了13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切实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李哲  石清琢  王延波  白萍 《杂粮作物》2002,22(6):336-338
鉴定和利用现有优良耐旱玉米种质是进行耐旱育种和种质改良及创新的有效途径。试验选择具有重要黄早四血缘的齐310及来源于旅大红骨系统的丹340组配形成相同母体的杂交种,在开花期人工控水条件下,鉴定试材产量性状间的耐旱性差异,并对有关生理指标进行了定量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齐310及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辽42/齐310抗旱性明显强于丹340及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辽42/丹340。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安18和金玉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种施氮模式(0、175 kg/hm~2、175 kg/hm~2+增效剂、175 kg/hm~2+生物肥、175 kg/hm~2+增效剂+生物肥、225 kg/hm~2、225 kg/hm~2+增效剂、275 kg/hm~2),对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氮肥、氮肥增效剂和生物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玉米叶片光合速率,过量氮肥会产生抑制作用。施氮225 kg/hm~2+增效剂在整个生育期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NR和GS活性也高于其他处理,该施氮模式更好地协调光合作用和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能够增加百粒重和产量,平安18和金玉1号产量分别达13 116.94 kg/hm~2和13 58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子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粒重表现为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不同部位粒重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相关分析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粒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灌浆速率的大小,而不是灌浆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9.
同异分析方法在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同异分析方法对参加2004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的19个玉米杂交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玉16、桥试01、洛试211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农大108、东丰801、浚03-6、新农3号等,HE-4、奥试3338、2011最差。另外,同异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在玉米区域试验中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常用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我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了解不同产量水平下自交系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常用66份自交系划分为低产型和高产型两类。不同玉米自交系性状间存在很大差异,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间也存在差异,同时筛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按方差贡献率大小,对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起重要作用的主因子依次为衰老、叶源量、生物学产量、穗生长势等。千粒重对低产自交系起主要决定作用,行粒数是高产自交系的主要决定因素,穗行数是其主要限制因素。改良自交系应注重主因子的效应,低产自交系主攻千粒重,高产自交系主攻行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