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祁连山冰川1a融化的72.60亿m^3水,汇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养育着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人民。为此,提出生态移民、保护优先、修复生态环境;集中资金,建设基本农田,争取资金,防治水土流失;机制创新,强化预防监督等支持政策意见,确保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冰川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原理,提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鼠兔害的可持续控制策略,试验并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通过对祁连山寺大隆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枯枝落叶持水能力以及截留作用测定分析,研究了枯落物层的蓄水防蚀效能,结果表明,祁连山寺大隆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年凋落物累积量为2.7 ̄3.7t/hm^2,其累积量随时间变化符合Y=a+bt+ct^2+dt^3方程 。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一次系统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采到罹病林木11科22种(属),鉴定出病害121种,病原107种。比较了不同树种及其不同组织器官的病害类型和病原生态群落组成的差异。据病害分布与发生的地带性,讨论了病原物的生态地理区系,并分为祁连山东端区、东段区和西段区3个小区。针对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当前综合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冰川是淡水资源的一种重要储存形式,近年来冰川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对于干旱区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Landsat TM、Landsat ETM与Landsat OLI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进行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运用决策树自动阈值分类方法,同时结合非监督分类方法得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995—2015年冰川面积变化,参考第2次冰川编目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冰川面积变化有2个不同阶段,1995—2005年缓慢增加,2005—2015年急剧下降,整体呈减少趋势。面积最大时为2005年376.91 km~2,到2015年减少为217.33 km~2。②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年均降水量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的相关性强于年均气温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的相关性。降水量与冰川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3,气温与冰川面积之间相关系数为-0.327。③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冰川面积变化是降水与气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期,气温与降水分别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区系结构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区系结构作了概括,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祁连山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二是祁连山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三是祁连山昆虫与国外几个上种类组成异同比较。第一部分又按目和科2个单元加以分析,以说明彼此间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森林牧场生态系统特征与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草场和灌丛是当地牲畜的主要牧草来源,覆盖祁连山大约30%~40%的面积,为了解祁连山森林牧场生态系统状况,对森林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对5种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场各物种所占的比例及牧场在不同改良方式下生产力的动态变化作了详细的调查,指出在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的比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杂类草的比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森林及牧区的可持续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各项技术、政策、法规和机构,同时还要求来自有关国家管理机构及财政部门的援助.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1997年,经线路踏查,访问,捕捉和查阅已往资料,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类动物有2目8科36种,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成长我和蒙新区的交汇地带。分布着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啮齿动物和温带荒漠,半荒漠啮齿动物两大类群。依据气候,植被及啮齿动物的分布情况,划分为5个水平地理小区。当前,主要的森林鼠害为中华鼢鼠。  相似文献   

9.
李元鸿 《现代农业科技》2011,(4):212-213,219
该文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管理为目标。利用SuperMap作为GIS开发平台,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3(C#.NET)为开发工具,收集整理数据,建立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经过测试表明:系统安全可靠,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系统的建成为实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森林防火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志军 《乡村科技》2023,(12):128-130
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其发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然而,近年来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森林火灾频发,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基于此,选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发生特征、发生原因分析了2016—2021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并提出强化防火宣传教育、严格做好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提升森林防火科技水平、建立高质量的森林防灭火团队等建议,以期为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通过对祁连山寺大隆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放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的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土壤水分的年变幅以云杉林为最小,各类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均分为3个作用层。土壤0cm~80cm年平均持水量、多年平均持水量以灌丛林最高,分别为228mm、391.92mm,云杉林、圆柏林、放牧草地依次递减。雨季土壤水分的消退以表层最快,向下呈递减趋势,而且因土壤类型不同差异较大;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土壤水分供应状况最好。雨季是本区最佳的造林季节。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林区积雪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为代表研究祁连山林区春天积雪分布规律,表明祁连山林区积雪分布与海拔高度关系极大,海拔越高,积雪越多;在较小尺度上,积雪分布与坡向、植被类型、林分郁闭度等因子有关,主要受森林植被影响,森林植被形成积雪小环境.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新理论与新方法 ,重新定位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地位 ,诊断了现阶段水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营对策 .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初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环刀、烘干法、双环入渗器与AgNO3-NaCl离子示踪法,对祁连山森林水源涵养效益研究表明,祁连山森林林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能力为3 387.3万t ;林地土壤入渗的稳渗能力为4 000.6万t ,与草地相比林地土壤稳渗效益为3 992.4万t;林地土壤蓄水能力为28 550.0万t,与草地相比林地土壤蓄水效益为9 027.0万t,土壤水分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北坡林区两个土壤类型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确定了祁连山北坡林区阴坡海拔2400~3300m、阳坡海拔2600(2800)~3200(3400)m的土壤分别为灰褐土和山地栗钙土。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组成结构及生长状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林型共存,分布占祁连山三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四种类型,组成简单、结构单一,呈现高寒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特点;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体,相对其它森林类型其组成、层次结构复杂,生产力较高;干性灌丛林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浅山地带,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林型;湿性灌丛林分布在山地森林草原带以上,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改善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恢复与保护存在的林分密度大、质量低、分化严重、天然更新差、病虫害频繁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开展人工造林、科学经营、加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措施,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及环境承载力,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及动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估测水源涵养林总生物量为4.170×107t,其中青海云杉林1.9738×107t,灌木林1.5484×107t;按各器官生物量排序青海云杉为:干>枝>根>叶>果,祁连圆柏为:干>根>枝>叶>果;立木各器官生物量比率反映林木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