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松材线虫rDNA的测序和PCR-SSCP分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本文为克服形态鉴定的不足,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别松材线虫。线虫核糖体DNA(r DNA)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区(约308bp)的测序结果显示:松材线虫种内区别很小,不超过1bp;拟松材线虫种内区别较大,最大达7bp;这2种线虫的种间区别为32~39bp。根据以上测序结果,本文结合单条线虫DNA的提取技术,对14个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样本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PCR-SSCP分析技术可明确区分这2种线虫,该技术可为单条松材线虫的鉴定提供一套灵敏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Duplex PCR 快速检测松材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uplex 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设计出特异性引物,检测松材线虫的存在;在5.8S,28S保守序列区设计通用引物,检测伞滑刃线虫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Gen Bank中登录的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的28S、18S和ITS部分基因DNA序列,利用遗传距离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序列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8S(拟松材线虫不分亚种)、28S(拟松材线虫分亚种)、18S和ITS的基因序列种内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71、0.0030、0.0007、0.0043,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476、0.0454、0.0052、0.1556,其中28S、18S基因序列种内及种间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ITS具有一定程度的Barcoding gap。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28S、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可以有效将14个松材线虫组线虫分离成独立分支,而且28S可以有效鉴别出拟松材线虫的2个亚种;基于18S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不能对吉拉尼伞滑刃线虫、日本冷杉伞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进行有效区分。因此,28S、ITS区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间隔以及相对较高的物种识别率,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组线虫候选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松濒临枯死木为对象,利用贝尔曼漏斗法获得植物寄生性线虫,借助形态学和PCR-RELF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拟松材线虫,在此基础上,对其所携带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证实拟松材线虫共携带26种细菌和4种真菌,所携带可培养微生物随着拟松材线虫人工培养代数的增加,其多样性下降,人工培养3次以后,微生物的种类从30种降到9种。未纯化线虫致病性显著高于继代培养线虫,继代培养次数越多,致病性下降越快,说明体表可培养微生物参与了拟松材线虫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标记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是极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目前正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扩展和蔓延,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松材线虫的种群遗传学研究,是了解其成功入侵和爆发成灾内在机理的重要途径。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很有效的分子标记方法来检测松材线虫入侵种群的遗传变异。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对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松材线虫的AFLP分子标记实验体系,并筛选出52对高效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应用4对引物对27个松材线虫种群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AFLP是进行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学研究的一种很灵敏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此外,本文还对AFLP技术在松材线虫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1~2007年在南京机场、新生圩等3口岸现场采集的695批次木材料样本进行检疫,4次发现了松材线虫;总结了切合口岸实际的松材线虫检疫方法;针对口岸上截获松材线虫时常出现仅有幼虫的问题,研究了用真菌进行单异活体培养和松材线虫罹病木保湿法培养松材线虫的两种快速培养方法;9种真菌选择培养松材线虫效果表明,灰葡萄孢是培养松材线虫的最有效真菌,盘多毛孢等用作培养松材线虫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蛋白质,激素,脂类及核酸等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一些生化和分子鉴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其中以DNA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如对rDNA中ITS区的PCR-RFLP等)系目前较稳定可靠的鉴别方法;而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于正确,快速地鉴别两种线虫也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用来自日本的木质包装材料上截获的松材线虫和南京松材线虫进行对雪松Cedrusdeodara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的致病力试验,发现日本松材线虫能使4~5年生雪松苗20%发病,10%左右枯死,而南京松材线虫则没有致病力;10年生雪松对两种松材线虫具有高度抗性。这两种松材线虫都能使马尾松中度感病和10%左右的枯死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rDNA-ITS1区分子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两对松材线虫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来自日本、美国和葡萄牙的松材线虫虫样进行PCR检测,成功扩增出330 bp和220 bp rDNA-ITS1区基因片段,该方法对松材线虫成虫或幼虫均能作出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0.
白兴月 《植物检疫》1993,7(2):126-127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从一个寄主个体(一株树、一段圆木等)向另一寄主个体的转移依赖昆虫介体。至今发现有24种昆虫可携带松材线虫,已证实其中有6种天牛可通过下述方式传播松材线虫萎蔫病:从病死树中羽化出的天牛感染松材线虫,在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时  相似文献   

11.
成飞雪 《植物检疫》2007,21(3):133-136
分离自对湖南郴州、耒阳、张家界地区的病死马尾松样品,采用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鉴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形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检出线虫更符合拟松材线虫特征.同时采用ITS-PCR-RELP方法对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进行分子鉴定,ITS区经EcolI和HindⅢ酶切后得到110、160、242、404bp 4条特征带,与拟松材线虫相同,而与松材线虫有明显区别.而且ITS及CoI基因序列信息显示,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与松材线虫的同源性分别为92.9%、89.3%,而与拟松材线虫的同源性高达97.2%、95.2%.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的线虫为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是国际公认的最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也是我国2类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我国口岸多次从货物的木质包装中截获该线虫。由于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形态上极其相似,难以区分,幼虫更无法用于鉴定。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生化以及其他分子技术等方法存在费时、准确度不高、灵敏度低等缺点,不易形成标准。我们设计筛选一对引物以及一条MGB探针,对松材线虫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建立了一条从1 pg到104pg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65。该检测方法省时、准确、快速、无污染。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从贵阳市南明区采集到濒临死亡的马尾松标样,用改进的浅盘分离法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萎蔫死亡松树分离出的线虫形态特征与Mamiya报道的拟松材线虫形态特征相符。用伞滑刃线虫ITS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通用引物VRF1(5'CGTAACAAGGTAGCTGTAG 3')和VRF2(5'TC-CTCCGCTAAATGATATG 3')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此ITS序列与南京松材线虫的同源性为77.6%,与基因库已报道拟松材线虫序列U93554的同源性为93.5%,而与云南拟松材线虫江川种群、峨山种群和西畴种群的同源性为97.9%。通过以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贵阳市南明区采集到的马尾松萎蔫病树线虫分离物鉴定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是进境木质包装中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本研究以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的12种伞滑刃属线虫,包括4种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3种不同来源的拟松材线虫、豆伞滑刃线虫、大尖尾伞滑刃线虫、阿苏里伞滑刃线虫、伯氏伞滑刃线虫及拟小刺伞滑刃线虫为材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仅松材线虫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而其他线虫的荧光强度没有变化。通过研磨样品的方法,提取单条松材线虫的DNA,进行实时荧光PCR试验,检测成功率为100%,且不论是雄虫、雌虫或幼虫均能检测出来。该研究对于我国口岸进境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树伞滑刃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0~2001年从云南省34个县/市调查采集到病松树样本161份,鉴定出伞滑刃属线虫3个种即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 hofmanni)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 hellenicus)。后2种为我国新记录种,其寄主分别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云南松(P. yunnanensis),为该2种线虫的世界新寄主记录。目前云南省没有发现松材线虫,但在16个县/市发现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northern conifer forests of Turkey in 2003 and 2004 for the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 W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clining pine trees, located in the following target areas: Düzce, Ankara, Bolu, and Artvin. Nematodes were extracted from over 310 samples and were observed and identified. B. xylophilus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samples. Bursaphelenchus species were only found in 6% of the samples. From the B. xylophilus -group, only the species B. mucronatus was reporte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from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articularly male spicules, and by molecular analysis with ITS-RFLP.  相似文献   

17.
 对伞滑刃线虫属部分种群包括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豆伞滑刃线虫、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和泰国伞滑刃线虫等种的28S RNA基因中D2-D3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PCR扩增发现, 不同的种均产生1个约750 bp的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PCR-RFLP分析, 除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酶切图谱比较接近外, 其它伞滑刃线虫种群获得不同的酶切图谱。图谱分析发现, 限制性内切酶Bsh1236I能区分2个近似种——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进一步分析表明:Bsh1236I对28S RNA基因D2-D3区的酶切可用于鉴定本研究中伞滑刃线虫属的不同种群。同时运用clustalx1.8和Mega 2软件对28S RNA基因D2-D3区构建部分伞滑刃线虫属种群的系统树, 显示出与形态学基本一致的聚类组群。  相似文献   

18.
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NKF 13222的生防应用价值,采用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接种法测定了该菌株对7种植物寄生线虫的诱引、黏附和侵染能力,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线虫的侵染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菌丝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均有诱引作用,而对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和穿刺短体线虫无诱引作用;菌株的粘性分生孢子对有诱引现象的4种线虫都能黏附,接种24 h后的黏附率达到82%~99%,对无诱引现象的3种线虫不能黏附;粘性分生孢子黏附虫体后对不同线虫的侵染力存在差异,接种7 d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可达98%,而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3%、35%和9%.表明蠕虫埃斯特菌不仅是松材线虫的强内寄生真菌,而且对其它重要植物寄生线虫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Cao AX  Liu XZ  Zhu SF  Lu BS 《Phytopathology》2005,95(5):566-571
ABSTRACT The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has caused significant damage to pine plantations both in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nd is an important quarantine organism. A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B. xylophilus. A set of primers and probe specific for B. xylophilus was designed to target the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Optimal primer concentration, Mg(2+) concentration, and extension temperature were 400 nM, 3.0 mM, and 60 degrees C, respectively. The assay was highly specific and sensitive, detecting as little as 0.01 ng of B. xylophilus DNA. The real-time PCR assay also successfully detected B. xylophilus in field samples, and it should be very useful for quarantine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