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阐明在东北高寒区连年施用沼渣对玉米产量、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农场的玉米试验田进行了沼渣和化肥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年的施用沼渣以及沼渣与化肥配施均能够增加玉米产量,而施用45 000kg/hm~2的沼渣增产幅度最大,全量施用600kg/hm~2化肥的玉米产量小幅减少。施用1t沼渣可替代135.25kg尿素、180.18kg磷酸二铵和107.09kg硫酸钾,产生956.72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施用沼渣的各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7 500kg/hm~2沼渣+450kg/hm~2化肥的处理经济效益最高,平均可达到18 066.2元/hm~2。沼渣单施及沼渣与化肥配施后表层土壤pH可提高0.02~0.28个单位,有机质可增加0.14~2.84g/kg,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表层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因此,在东北高寒区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合理的配施沼渣替代化肥,实现对沼渣的高效化和经济化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牛粪、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的发酵残留物--沼渣的营养价值及沼渣源配合饲料和沼渣源配合饲料生产的猪肉的重金属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干沼渣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分别为857.7mg·g-1、99.0mg·g-1、34.9mg·g-1、10.7mg·g-1、252.7mg·g-1;重金属元素镉、铅、铜含量分别为18.48P,g·kg-1、42.50μg·kg-1、20.80μg·kg-1,汞未检出.对照组、沼渣Ⅰ组、沼渣Ⅱ组饲料中镉、铅、铜、汞的含量均低于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猪肉中重金属镉、铅、铜含量对照组、沼渣Ⅰ组、沼渣Ⅱ组分别为0.033mg·kg-1、0.044mg·kg-1、0.058mg·kg-1,0.268mg·kg-1、0.364mg·kg-1、0.393mg·kg-1,5.555mg·kgM-1、7.180mg·kg-1、8.404mg·kg-1,汞均未检出.沼渣作为猪饲料源利用有一定的潜力,以2%~10%在饲料中添加不会引起猪肉重金属镉、铅、铜、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3.
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机肥处理相比,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2.4%~26.3%、0.1%~10.3%、10.1%~30.1%,且以秸秆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较好。有机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显著,而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沼渣物理特性及沼渣纤维化学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以反刍动物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剩余物沼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动筛分分组、统计分析、图像处理和Fibertec 2010&M6纤维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沼渣的物理成分及沼渣纤维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沼渣主要由质量分数为64%的纤维、35%的非矿物质和1%的矿物质组成;沼渣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及其它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8%、21.9%、15.6%和17.7%。从而得出结论:反刍动物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的沼渣中纤维素含量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秸秆的高5%以上,半纤维素含量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低5%。研究结果为沼渣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猪粪沼渣为原料,木屑为辅料,进行工厂化堆肥试验。试验设置初始碳氮比(C/N)分别为13、17、21和25的4个处理(B1、B2、B3和B4),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水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C/N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处理堆肥产品性质差异及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1处理最晚进入高温期,B4处理最早开始降温,4个处理的高温期分别持续24、36、27和24 d。堆肥过程中,B1和B2处理含水量总体较高。不同处理有机碳含量和C/N总体呈下降趋势,全氮含量则在堆肥前期总体上升而在中后期有一定程度下降。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含量、EC值和铵态氮含量随着初始C/N的增大呈增加趋势,而氮、磷、钾含量及pH则随C/N增大而降低。除B1处理外,其余处理堆肥产品在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及酸碱度上均符合国家标准。堆肥产品的水稻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B3处理种子活力指数、幼苗芽长、芽鲜重、总鲜重、芽干重和总干重最高,较去离子水对照分别高77.3%、70.7%、125.1%、44.9%、115.3%和15.3%。综合考虑堆肥过程、堆肥产品品质及产品的促生效果,以猪粪沼渣和木屑进行堆肥生产有机肥,初始C/N设定...  相似文献   

6.
一、沼液 沼液浸泡水稻种子可增强秧苗的抗寒能力,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沼液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正确应用这项技术,特制订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影响较大。同本地的肥料结构模式相比:不施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下降较大;单施化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下降,作物抗病性减弱;增施有机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提高,作物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张乃明  于泓  张靖宇  李芳艳  于畅  杜红蝶 《土壤》2021,53(6):1152-1159
水稻土受到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品质,而且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系统综述了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种群数量、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针对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微生态效应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应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指出:①加强水稻–重金属–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相...  相似文献   

9.
菌渣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菌渣进行水稻生产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表明,施用菌渣可有效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提高稻谷产量;有效增加稻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在水稻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7 18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明  谭宏志等 《土壤肥料》2001,(3):36-38,47
在缺钾水稻土上,施用钾肥和有机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可改善稻株体内养分状况,秸秆K2O/N比由1.84提高到2.51-4.20;通过对稻草、牛栏粪、红花草各处理的增产增肥效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早稻稻草直接于晚稻还田,晚稻稻草垫栏喂牛过腹还田是有效的使用方法,并能缓解化学钾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蓝藻沼肥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继辉  严少华  陈巍  韩世群  刘海琴 《土壤》2010,42(4):678-680
采用不结球小白菜四季青盆栽实验,设置新鲜蓝藻(T1)、当年蓝藻发酵沼渣沼液(T2)、前一年蓝藻发酵沼渣沼液(T3)、化学肥料(T4)、空白对照(CK)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施用蓝藻发酵沼渣沼液对土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土壤全N含量相对处理前土壤(CK0)增加了49.1%和12.3%;土壤有效P含量相对CK0增加了52.3%和11.7%;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CK0增加了33.3%和14.1%;土壤pH分别减少了0.16和0.23个单位,均有显著差异,同时植株产量和株高相对空白对照(CK)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水肥条件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年晚稻稻草还田提高了来年早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配施氮肥后,新鲜早稻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但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淹水灌溉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要低于移走稻草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处理。(2)稻草还田能促进水稻中后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生物量的累积。(3)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氮肥后稻草的增产效应要显著高于不施氮肥,早、晚稻增产分别为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连续淹灌+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晚稻的最佳处理组合为“间歇灌溉+稻草还田+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红壤丘陵区水稻生产的水分管理模式,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江南红壤丘陵区4种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的土壤环境及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环境方面,雨养稻田与模拟节水灌溉相比,水稻生育期白天平均土壤温度高0.3~0.5℃;长期淹灌红壤稻田土壤体积质量相对较低,土壤蓄水能力较强,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淹灌表层(0~20 cm)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较雨养和湿灌分别高10.8%和8.8%,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高7.0%和6.1%。由于江南丘陵区降雨资源丰富,早稻期间雨量充沛,处理间早稻产量差异主要来自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环境尤其是土壤养分条件的改变;晚稻期间,水分则成为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雨养区晚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灌溉处理。相对于其他水分管理模式,红壤双季稻田淹水灌溉模式能够获得更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中药渣循环利用,提升枳壳产量与品质,减少化肥施用,研究中药渣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枳壳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药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全施化肥,中药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缓解了土壤酸化,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和蚯蚓数量,活化了土壤有效养分,有助于枳壳柚皮苷、新橙皮苷、芸香柚皮素、柚皮素等7种有效成分和总含量的积累,促进了酸橙树的生长和枳壳增产提质。中药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并适当减施50%磷肥(F2,N∶P2O5∶K2O=1∶0.5∶1)的枳壳产量最高,为935.2 kg/hm2,相比全施化肥(CK,N∶P2O5∶K2O=1∶1∶1),产量提高17.5%,枳壳有效成分总含量提高39.6%。因此,在酸橙栽培过程中,推荐种植户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作基肥施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利用,节约养分投入量,实现枳壳的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对黑土稻作磷利用及土壤磷平衡的影响,于2020年和2021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淹灌+常规施磷肥(CK,45 kg/hm2)作对照,节水灌溉模式下设置5个磷肥施用梯度:0(CP0,不施磷肥)、18 kg/hm2(CP1,减磷60%)、27 kg/hm2(CP2,减磷40%)、36 kg/hm2(CP3,减磷20%)、45 kg/hm2(CP4,常规施磷)。分析节水灌溉模式下减施不同程度磷肥对稻田产量、地上部植株吸磷量和土壤剖面各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并计算土壤磷素表观平衡量和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2020年水稻收获后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各处理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2021年水稻收获后CP3处理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CP3处理2020年和2021年的地上部植株磷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CP4处理和CK处理,分别为14.64和15.86 kg/hm2(P<0.05)。地上部植株各器官磷素积累量由大到小为籽粒、茎鞘、叶。与常规施肥相比,2 a年CP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土壤磷素盈余量(P<0.05)。综合考虑,节水灌溉下减施常规磷肥用量20%为黑土区适宜的磷肥施用量,2 a均提高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且土壤磷素盈余量低。研究可为黑土区磷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浆土型水稻土施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白浆土型水稻土上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型水稻土上最佳的硅肥施用量为600kg/hm2,增产8.4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施用量450一750 kg/hm2效果较明显.施用硅肥后,稻米的糙米率提高的幅度不大,以600 kg/hm2处理为最大,比对照高出0.34%,而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比对照高0.36%和3.37%;垩白度、垩白率均以150 kg/hm2处理为最小,分别比对照低8.89% 1.91%;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均以450 kg/hm2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3.49%和16%.  相似文献   

17.
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3,自引:15,他引:83  
氮肥施用量大,氮素利用效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水稻生产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因施用氮肥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肥料研究中共同关心的课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美国Scotts控释肥、自制控释肥(AgroBB)、未包膜复合肥(Com)和混合肥(NPK)在等氮、磷、钾养分下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美国控释肥、自制控释肥与未包膜的复合肥比较,早稻增产8.57%~12.45%,晚稻增产9.64%~11.49%,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而AgroBB与Scotts间的差异不显著。NPK与Com比较,晚稻增产7.20%,早稻仅增产2.47%。(2)早稻各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晚稻。Scotts、AgroBB和NPK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比Com明显地提高了26.93%~29.82%、18.52%~25.06%和5.35%~18.69%,其中两种控释肥之间、AgroBB与NPK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Scotts、AgroBB一次施用,NPK分次施用的氮肥回收效率分别比Com一次施用明显地提高了25.72%~28.82%、3.75%~23.70%和8.46%~27.73%。本试验条件下,控释肥处理的氮肥回收效率虽然与分次施用混合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其农学效率和生理效率明显大于混合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沼液配施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养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配施化肥及单施沼液均能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和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其中45%沼液配施55%化肥处理真菌数量较常规施肥显著降低66%,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160.3%、312.5%。沼液配施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但过氧化氢酶含量变化不明显。施用沼液可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且差异显著。沼液配施化肥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和有机碳(SOC)含量,其中45%沼液配施55%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和有机碳(SOC)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显著增加70.0%、195.6%、91.6%和71.6%。施用沼液降低了SMBC/SMBN值,而土壤微生物熵(qMB)和土壤SMBN/TN值均增加,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MB与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  相似文献   

19.
红壤稻田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钾平衡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1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稻田系统在不同化肥配施条件下,有机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K素平衡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或仅施化肥,土壤K素严重亏缺,其中以不施K的NP处理最严重,平均每年亏损K120.1kg/hm2,有机物养分循环利用的施肥制度可大幅度降低稻田土壤K素的亏损甚至出现K素盈余,NP C处理平均每年亏损K素2.2kg/hm2,而NPK C处理平均每年盈余K素154.5kg/hm2,但过高的K输入可能导致K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降低K肥资源利用效益并增加环境污染风险,实行有机物养分循环利用时应适当减少化肥K的施用量;在不同施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养分循环利用都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循环”增产率随化肥配施程度提高而降低,不施肥基础上有机物养分循环利用的稻谷增产率为56%,与NP配施后,有机物养分循环利用的增产率降至18.8%,而在NPK配施基础上有机物养分循环利用的增产率只有10.2%,处理NPK C2与处理NPK之间的稻谷产量却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有机养分循环利用可以代替化肥K的施用;有机养分循环利用降低了K内部利用效率(IKUE)值,大小顺序为NPK C相似文献   

20.
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化肥配施降低了基质的容重,pH、EC有所降低,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与化肥处理相比,70%沼液配施30%化肥处理的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分别增加了50.8%、9.9%、6.6%、4.4%、12.1%;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