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1-2年生蔬菜,是莴苣的一个变种,由叶用莴苣选择培育而来,喜湿润冷凉气候。莴笋品质脆嫩,具清香味。富含叶绿素,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莴笋夏季种植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2.
顾成勇 《农村科技》2014,(10):43-44
<正>莴笋是菊科莴苣属1~2年生作物,根浅而密集,多分布于20~30厘米土层内,喜冷凉气候,短日照、低温有利于莴笋生长发育。巴里坤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莴笋口感好、品质高,是我县露地种植蔬菜的一个优势种类。为解决莴笋生长期间的灌溉问题,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巴里坤县大力推广莴笋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平均667米2产量达4 200千克,水分利用率提高到95%。一、播前准备1.覆膜滴灌灌溉水源为井水,采用一次性滴灌带,管径16毫  相似文献   

3.
以莴笋三青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膜覆盖直播栽培、白膜覆盖直播栽培、白膜覆盖育苗移栽3个不同处理,研究黑膜、白膜覆盖对直播莴笋生育期、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直播莴笋黑膜、白膜覆盖生育期一致。②直播莴笋商品性、产量白膜覆盖略优于黑膜覆盖。③黑膜覆盖防草效果显著。④与常规栽培方式白膜覆盖育苗移栽相比,黑膜、白膜覆盖直播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莴笋茎部膨大、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采用黑膜覆盖直播栽培方式,莴笋茎粗增加8.41%、产量增加5.92%、生育期缩短29d;采用白膜覆盖直播栽培方式,莴笋茎粗增加9.16%、产量增加6.45%、生育期缩短29d。  相似文献   

4.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不仅抗旱增产效果极其显著,而且实现免耕多茬种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宜于年降水量在300-600mm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等平整地块,适宜的主要作物为小麦、胡麻、谷子、大豆、油菜及蔬菜等密植作物。  相似文献   

5.
全地面覆盖是防止水分蒸发、留膜免耕节本节_劳、膜上覆土防止大风揭膜、多茬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水分利用率、穴播技术为一体的一项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它的应用为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成为解决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适用于海拔1250—1800m、年降水量在350~45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地种植。覆一次膜,种植多茬作物。第一、二茬为冬小麦,第三茬可种玉米、马铃薯、油菜。  相似文献   

6.
正生菜喜冷凉环境,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坝上地区气候冷凉,日夜温差大,不仅适合生菜生长,而且品质好,口感微甜。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方法,不仅提早了定植时间和延后了采收,增加了复种指数,实现了露地一年两茬、大棚一年三茬的种植。1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耐抽薹的优良品种。如射手101、玻璃翠、皇帝、大湖659、柯宾、卡罗娜、阿斯特尔、萨林纳斯、凯撒、绿翡翠。2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地膜和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覆盖地膜后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半膜覆盖产量高于全膜覆盖,黑膜覆盖高于白膜覆盖,黑膜半膜覆盖产量最高,达到22969.5kg/hm^2,比露地对照的11673.0kg/hm^2增产96.7%。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天水半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市山地丘陵地势及气候条件,通过3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山地蔬菜"春马铃薯—西瓜—莴笋"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阆中市农技站在现代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上,技术人员大胆创新,积极示范探索旱地"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示范成功"粮菜套作、一年三熟、亩产值上万"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现简要总结如下,供各地参考。一、种植模式作物搭配典型作物搭配为:莴笋//莴笋+玉米。二、茬口衔接莴笋//莴笋+玉米种植模式为一年三熟,即两季莴笋一季玉米,为粮菜套作种植模式。第一茬莴笋于8月底9月初育苗,10月上旬移栽,12月中旬收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设施大棚“春萝卜-夏瓠瓜-秋冬莴笋”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在浙西低海拔山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在总结该种植模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别对春萝卜、夏瓠瓜、秋冬莴笋大棚种植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介绍,以期为浙西低海拔山区及气候相似区域的设施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冷凉地区夏季白尖叶莴笋栽培技术,为气候环境相似地区白尖叶莴笋生产提供生产指南。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合莴笋的高效生产栽培技术,以莴笋品种香帅传奇为供试品种,采用育苗移栽、种子直播、种子直播+黑膜覆盖3种处理开展莴笋栽培试验。本研究发现种子直播+黑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提高莴笋的产量和商品性,有效降低莴笋生产成本,可作为莴笋的1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石德武 《新农业》2009,(5):39-40
甘蓝在辽南地区可全年种植,栽培方式分为大棚和露地。大棚1年可种植4茬,第一茬采用2层膜覆盖,2月1~10日栽苗,第二茬5月1~10日栽苗,第三茬7月1~10日栽苗,第四茬9月10~15日栽苗;露地全年可栽3茬,第一茬采用地膜小拱棚,3月1~10日栽苗,  相似文献   

14.
因蔬菜生产过程中人工除草的劳动力投入逐年提高,为了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减轻除草剂对蔬菜品质及环境的不良影响,在莴笋生产上进行了白黑双膜除草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白黑双膜(白膜在上,黑膜在下)的处理田间杂草株防率最高,为96.94%;产量最高,为84 420 kg/hm2;除草、保墒、保温效果较理想,是莴笋生产节本增效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巴里坤县地处东天山北坡,气候冷凉干燥,≥10℃的有效积温2000℃,无霜期110天。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利用农户菜园风障墙和双膜覆盖技术成功栽培了早熟西瓜。1播前准备1.1选地选择农户菜园内西、北面有风障墙的向阳地,土质为沙壤土或壤土、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前茬以  相似文献   

16.
以“克新2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膜色和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穴播早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穴播较露地垄作穴播马铃薯生育期增加3~13d,黑膜较白膜覆盖生育期提前5~9d;就单株结薯数而言,黑膜较白膜覆盖结薯个数增多,但商品薯结薯率白膜覆盖比黑膜高;同一膜色不同种植密度间,单株地上部分鲜重、商品薯结薯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白膜全膜双垄穴播+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商品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示范表明,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加速作物生长,延长作物生育期,增加产量等方面效果明显,比常规半膜覆盖种植667平方米增产达到225.6kg,增产了44.9%,每667平方米纯收入493.4元。该技术在冷凉旱作区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旱作农业发展和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是兰州市冷凉型高原夏菜的核心产区,主栽作物红莴笋常年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为使红莴笋提早上市卖到好价钱,近2年来本县农业技术人员在该镇火家台村、富强堡村等的高海拔冷凉区开展了红莴笋暗窝早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使冷凉区红莴笋定植及上市时间提前半个月,平均每千克售价提高0.2~0.3元,同时可有效避开早期低温及后期高温对红莴笋生长的不利影响。该技术操作便利,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膜覆盖膜上覆土多茬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半干旱地区实施的小麦全膜覆盖膜上覆土多茬栽培技术的概念、优势和要点。紧扣旱作地区雨水资源的蓄集、覆盖抑蒸、高效利用和农业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0.
豫东地区菜农通过采用双膜覆盖,很好地改善了棚室蔬菜生长环境,创新推广了"一年三茬"新型种植模式,结合先进的配套技术,成为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效益显著提升。本文以"春马铃薯夏蕃茄秋延迟芹菜"模式为例,介绍"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