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分离纯化睾丸间质细胞并寻求较适宜的培养条件。采用机械撕碎、密度梯度离心等分离、纯化细胞,设对照组寻求较适宜的培养条件。刚分离的细胞经苔盼蓝染色,存活率〉90%;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用17-α羟化酶和用雄激素结合蛋白RT-PCR扩增进行纯度鉴定,前者出现特异片段,后者未出现。该方法简单、经济、快速、有效,适合睾丸间质体外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乳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与流式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乳是籽粒淀粉形成的主要场所,胚乳细胞的发育对籽粒的器官建成具有重要意义。分离胚乳细胞原生质体,能为胚乳培养、转录组分析等后续研究提供均一实验材料。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酶的搭配种类、浓度以及质膜稳定剂、渗透压稳定剂的使用,优化了一套有效的玉米籽粒胚乳原生质体分离方法,并进一步运用流式分选技术纯化原生质体。结果表明,以1%纤维素酶、0.5%离析酶、0.5%半纤维素酶,在渗透压调节剂0.7~0.8 mol L-1和质膜稳定剂0.8mol L-1的MS培养液内,30℃消解4 h,能够获得大量完整的粗制原生质体,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表明纯化的原生质体仍能保持90%以上的生活力。流式分选术可将有活力原生质体从粗制原生质体悬浮液中富集、纯化出来。对一些原生质体分离和流式分选时的技术参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大豆低聚糖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低聚糖能促进人体肠道内固有的有益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并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形成。是一类功能性低聚糖。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工业上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的典型工艺过程,并对各单元操作中所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是干细胞内在属性和微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外长期培养ESC的关键是维稳定的微环境。实验将组织块脱出的细胞经分次消化和IV型胶原快速贴附分离出表皮干细胞,在含20%条件培养基的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原代细胞表现K19阳性,并且能形成PGC集落样细胞团。从表皮和真皮组织中均可得到上皮样细胞,经纯化后均表现出明显的表皮干细胞特性:呈片状生长,铺路石样形态。将两类细胞分别传至5代和8代,后代细胞β1整合素染色呈阳性。对5代和8代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分析实验,其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5%和8.5%。实验证明组织块法能够得到较好的维持ESC的微环境,所分离的ESC具有干细胞特性并能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6.
野生红菇菌丝体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广西浦北县椎林下野生红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菌丝萌发试验,获得了红菇组织分离纯培养菌丝体。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经3代母种扩转,在Ⅰ号、Ⅴ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沙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脑功能、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沙棘黄酮的分离纯化是应用其药理功效的基础。本文综述了沙棘黄酮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展望了沙棘黄酮分离纯化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AB-8,S-8,X-5,聚酰胺4种树脂,探讨对杨桃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是适宜杨桃多酚分离纯化的吸附剂。AB-8树脂对杨桃多酚的动态吸附量随上柱样液浓度的降低、上柱流速的增加而减少,适宜的上柱流速为2 BV/h流速。按照2 BV/h流速对杨桃多酚进行洗脱,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4%时出现洗脱高峰。  相似文献   

9.
观察小鼠ES-D3细胞在MEF、新生牛睾丸支持细胞(nBTSCs)和新生兔睾丸支持细胞(nRTSCs)饲养层上生长4d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生长行为。RT-PCR分析显示,MEF饲养层上培养4d的ES-D3nanog基因含量高;nBTSC饲养层上培养nanog基因表达较低;而RTSC饲养层上培养nanog基因表达最低。结果显示:不同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集落形态和培养4d分化程度有差异。在MEF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培养4d,集落形态仍然很规则,细胞间紧密,集落表面少见大细胞,AKP染色强阳性。在nBTSC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集落界限清晰,AKP染色显示,集落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少数的细胞集落为弱阳性,可见集落表面分散有较多的大细胞。在nRTSC饲养层上的饲养层上的ES-D3,集落隆起不明显,集落界限不清晰,大部分集落形态不太规则,AKP染色显示集落中部分细胞呈阳性,少数的细胞集落为全阴性,集落表面有较少的大细胞,集落周围有伸出的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枸杞花药线粒体,本文介绍了一种差速离心分离纯化枸杞花药线粒体的方法。通过Jannus Green B显色反应、线粒体跳动特性以及电镜观察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本差速离心法提取的线粒体纯度高、活性强、结构完整。进一步通过琼脂糖电泳、光密度值及核特异引物PCR检测表明,由该线粒体裂解的mtDNA不仅纯度高、质量好,而且得率高。本差速离心法具有简捷、高效和经济等优点。用该方法获得的线粒体完全能够满足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樟芝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水浸提樟芝多糖,Sevag法除蛋白,利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构和分子量,并进行樟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樟芝菌丝体多糖ACP1和樟芝发酵液多糖ACP2多糖含量分别为31.76%和38.09%,提取率分别为1.59%和4.89%,特性粘度为[η]=8.382和[η]=1.999。红外光谱测定表明,ACP1、ACP2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并且其糖环为吡喃环。ACP1、ACP2经高效液相色谱GPC柱分离得到三个峰,计算得各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利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ACP1和ACP2后各得到2个洗脱主峰ACP1-1和ACP2-1。对ACP1-1和ACP2-1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为均一多糖,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6%和54.7%,【结论】樟芝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方法对家兔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种处理方法对家兔进行了超数排卵研究。结果表明:PMSG-HCG法处理的母兔卵巢上的平均排卵点数极显著(P<0.01)高于PMSG法,而PMSG-HCG法的平均囊肿卵泡数与平均卵泡数则显著(P<0.05)低于PMSG法;两种方法间的平均卵泡发育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MSG-HCG法的超排效果明显优于PMSG法。试验还表明,母兔交配后28h采胚所获取的胚胎大多处于二细胞期,到交配后32h,胚胎多处于四细胞期。采用PMSG-HCG法进行超排处理,对家兔的胚胎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优良牧草在肉兔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11;2河南省新密市农业局,河南郑州 450011)  相似文献   

14.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疑似为患有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刚死病羊无菌采取病料,经直接培养与间接培养后分离到可疑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对培养生长的支原体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各种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最后确诊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并分离得到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利用大量的序列信息鉴定和克隆抗旱相关基因以改良作物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作物抗旱性属数量遗传,其数量性状位点的鉴定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作物抗旱性的基础。笔者就作物抗旱基因鉴定及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作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作物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发病机理和致病机制,【研究方法】将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的猪脾脏、淋巴结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盲传6代后,病毒已经适应PK-15细胞,【研究结果】然后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ORF2片段中540 bp的基因。第6代细胞病毒液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PCV特征的荧光斑,表明毒株具有感染性。【结论】将病毒纯化后进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约17nm,圆形,无囊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17.
棉花组织总RNA的快速提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棉花组织富含多糖、棉酚等次生代谢物质,较难提取高质量的RNA。本研究在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对快速提取棉花组织总RNA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改进的CTAB异硫氰酸胍裂解缓冲液,获得的RNA完整性好,无DNA污染,含量高,每克鲜组织能提取0.5mg总RNA,OD260/OD280比值均在1.7~2.0之间。该方法不但适用于叶片提取总RNA,而且在根、花冠、种子、发育的纤维中均能提取出高质量的RNA,同时节约成本,相对于试剂盒提取RNA,成本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分离方法和绵羊年龄对绵羊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从每只羊获得腔前卵泡的总数看,机械分离法(89.5)和酶消化法(103.3)差异不显著,而正常卵泡数和正常卵泡率机械分离法(27.9,31.2%)明显高于酶消化法(19.1,18.5%);采用机械分离法,每只初情期前绵羊获得的腔前卵泡总数和正常卵泡数(125.6,35.1)均高于成年绵羊(60.4,16.1),而正常卵泡率(28.1%比26.8%)差异不显著。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6d,培养液中添加20ng/mL的IGF-I,培养结束时卵母细胞直径增幅为34.8μm,与对照组的29.9μm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