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年一季大棚草莓连续种植后引起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造成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产量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大棚草莓发展的主要障碍。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可有效缓解草莓田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减轻草莓病虫害,提高移栽成活率,产量提高80%,品质改善;利用两茬草莓之间有4个月的光热和土地资源种植一季水稻,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可亩增加稻谷产量450 kg左右。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比大棚草莓单作模式,亩净增收入11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棚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大棚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草莓、水稻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莓是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围绕草莓生产,该镇开展了粮经结合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现对草莓-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介绍,包括品种选择、茬口衔接、草莓与水稻栽培技术等,以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阐述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包括茬口衔接、品种选择及其栽培技术等内容,对草莓、水稻高效种植,实现大面积示范推广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草莓—水稻轮作的栽培模式,选择适宜淮南地区栽培的日本水稻品种-越光稻,通过对越光稻育苗、定植、栽培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淮南市当地主栽草莓品种进行轮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有效解决草莓土壤病虫害严重等连作问题,提高草莓的品质及产量,增加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草莓-水稻轮作栽培方式,在吸肥上能互补、在季节上能交替,既使水稻增产,又可提高草莓品质,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该模式适宜于城郊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997-1998年在遵义市进行了草莓-水稻“双千田”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水稻轮作的栽培技术是,采用露睦分株繁殖及两段育秧、温室育小苗的措施,错开草莓与水稻的茬口期;实行平衡配套施肥,配合施用微肥,进行打叶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使草莓-水稻“双千田”产值达4352.55元,草莓经济性状性,产量达840.15kg/667m^2,纯收益为2660.00元/667m^2,  相似文献   

8.
在大棚内将草莓和茄子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避免大棚草莓(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利用种植水稻来消化土壤残留肥力。该模式产值为475 755元·hm-2,可获得经济效益324 930元·hm-2。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初,句容市引进草莓试种,至90年代已建成近万亩草莓基地。由于多年连作,土壤生长障碍因子逐年加重,草莓产量出现递减趋势。当时推广种植的模式是一年一季草莓为主,因扩种草莓而至水稻缩面少收。从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前作对设施草莓土壤环境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前作的3个不同时期设施草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前作下草莓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前作使镰刀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2.2%和21.6%,西瓜前作则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消耗相对较大。除了大棚闲置处理,所有的轮作模式都会引起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的显著减小,导致肥力降低。水稻前作不仅显著降低设施土壤的镰刀菌和真菌数量(82.6%和76.0%),其后草莓产量和大果率也都高于其他处理,纯收益比试验中瓜类轮作后的草莓高11.1%。因此,草莓—水稻轮作模式具有最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 m2产量400 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草莓与水稻、玉米的轮作套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阳市种植草莓的历史始于上世纪90年代,农民自发从毗邻的双流县引种栽培。由于环境条件十分适合种植草莓,逐渐形成以“简三路”沿线、草池镇永逸村和石板凳镇莲花堰为中心的草莓种植基地。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主栽品种为春香。草莓栽培,采用地膜覆盖加小拱棚促成栽培技术,结合与水稻、玉米轮作,育苗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栽培技术逐步完善,我市草莓产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采取水旱轮作种植制度,可有效减轻土壤盐渍化和土传病害。总结了临海地区大棚草莓与水稻轮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茄科类、瓜类、草莓等果菜不能连续在一块地里种植,连作容易形成病虫害的积累,造成果菜严重减产,品质下降,效益下降。设施大棚种果菜更不可连作,连作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为了避免此类灾害的发生,采用水稻与果菜轮作的方法,既避免了大棚果菜连作造成的土壤板结与盐渍化,又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确保水稻与果菜栽培连年丰产丰收。笔者多年试种实践,总结出"水稻-草莓"、"水稻-番茄"、"水稻-南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供农业园区和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整地、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文成县樟台乡是欠发达山区乡镇,近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致富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山坑等村发展了大棚草莓基地100多亩,并进行草莓一水稻连作,实现了草莓亩产值过万元、水稻产量过千斤的良好综合效益。我们在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方面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7.
草莓-甜瓜-水稻三熟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莓大棚中采用草莓-甜瓜-水稻三熟制农作制度和规范的生产技术,对茬口安排的合理性、三熟各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熟制,各作物生长期在茬口上适合,667 m2可收获草莓2 500.4 kg、甜瓜1 525.5 kg、水稻339.7 kg,比单纯种植草莓增产值8 515.2元、增加净利润6 188.4元,增效39.24%,能较大地提高草莓大棚设施的利用率,可实现稳粮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草莓-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于2004年进行草莓-水稻高效栽培模式试验.试验从品种选择及用种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密度、科学的田间管理、及时采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实践。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水稻、草莓、茶叶、柑橘等4种主要作物生产成本和成本结构调查,明确了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40%~79%,列首位,劳动力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为此,提出大田粮油生产适宜规模性生产,草莓、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宜家庭式经营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思路,并通过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和城市建设扩大,永安市城郊耕地日益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合理安排水稻和经济作物茬口,对保证粮食安全与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气候条件,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在郊区推广的"中稻(超级稻)-草莓"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每667 m2超级稻产量650 kg、草莓2000 kg,年收入可达8000~10000元.提高了复种指数,减少了病虫害.现将该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