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讨论和摘要(一)显微镜下观察并量度的结果;西北区骆驼锥虫和中南马锥虫形态上大致相同。它们和国外报告的 Trypanosoma evansi(Steel,1885)及 Trypanosoma ninae Kohl-jakimovi yakimoff,1918形态上没有显著差别。西北区骆驼锥虫接种犬体120代后的锥虫,发现形态上和原来的相比,变动不显著。(二)经过人工感染证明西北区骆驼锥虫和中南区马锥虫都能感染骆驼。马、驴、牛、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色氨酸含量较低未测定)。除酪氨酸外,其余各项氨基酸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品质较好。野生瓦氏黄颡鱼较养殖瓦氏黄颡鱼ω3脂肪酸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贮存脂肪高,是一种较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4.
黄颡(嘎牙子)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少刺、味美、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黄颡的人工养殖逐渐兴起,每尾重100g以上的黄颡市场稳定、需求量大,人工养殖前景广阔. 黄颡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都能生存.经过使用专用驯化料投喂驯化后,适用于各种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套养;既适合于池塘养殖,也适合网箱养殖.现将黄颡的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本文从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苗种培育、黄颡鱼成鱼培育、黄颡鱼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脂酶cDNA序列片段,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瓦氏黄颡鱼肝脂酶cDNA片段长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肝脂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62%-100%.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包含糖基化位点、催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脂质结合位点和多肽"盖"等主要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脂酶与草鱼、鳙、斑马鱼肝脂酶聚为一支.因此,瓦氏黄颡鱼的肝脂酶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蜡丁,昂刺等,是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内陆水域,它以其内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黄颡鱼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6,(12)
正黄颡鱼肉多刺少、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类。但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容易感染出血病,从而影响养殖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防出血病的危害。1.养殖条件(1)养殖池塘黄颡鱼的养殖池塘面积要求不高,具体可根据养殖数量而定。池塘水深应保持1.5米以上,池底淤泥要定期清理,避免泥沙堆积过厚。池塘养殖要求具备基本灌溉条件,做到水量充足便利。鱼苗入池前每亩(1亩=667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小型鱼类,黄颡鱼肉质鲜嫩、营养全面,具有经济效益高、水质要求较低的养殖优势,因此近年来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颇受关注。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黄颡鱼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如池塘的选择、鱼种选择、投喂方式等,为黄颡鱼池塘养殖提供创新性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aon) ]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 ,地方名黄姑、黄腊丁 ,为广布性鱼类 ,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 ,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泽 ,营底栖生活 ,是一种淡水小型底栖经济鱼类。该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肌间刺 ,医学上称有消炎、镇痛等疗效 ,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 ,由于黄颡鱼市场前景广 ,经济价值高 ,养殖效益好 ,不少地区一些养殖户对黄颡鱼养殖的兴趣很大。为此 ,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人工繁殖1 1 亲鱼池条件黄…  相似文献   

11.
鲈鲤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鲈鲤〔Percocy pris pingi pingi(T chang)〕人工驯养、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养殖产业化、增殖放流奠定基础理论,对鲈鲤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肌肉鲜样含肉率为79.93%,蛋白质为18.22%,水分为78.77%,灰分为1.15%,粗脂肪为0.93%,胆固醇为88mg/100g。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89.69%;鲜味氨基酸占干重的32.51%,占氨基酸总量的36.25%;必需氨基酸占干重的38.47%,占氨基酸总量的42.89%;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43.8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为87.7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39,符合FAO/WHO标准。肌肉中K含量最高,为362mg/100g;Ca含量为35.30mg/100g,P为222mg/100g,Ca∶P为1∶6.28。肌肉7种脂肪酸中,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SFA)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UFA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表明,鲈鲤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食用珍贵鱼类。  相似文献   

12.
论猪锥虫病     
猪锥虫病是由鞭毛虫纲锥虫科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猪的血液和淋巴液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相似文献   

13.
盛伟  潘传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17-10619
以白阿魏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及其近缘种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阿魏侧耳(Pleurotus.ferulae)为供试材料,利用差速离心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供试菌株线粒体总DNA,并以此为模板,MS1和MS2为引物特异性扩增出供试菌株线粒体SSU rDNA 5′端的DNA片段,并对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所测序列经比对后用BioEdit 6.0.5和MEGA 3.1软件分别对其序列长度、(G+C)含量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确定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阿魏侧耳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且阿魏侧耳与白阿魏侧耳之间的亲缘关系比其与刺芹侧耳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但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阿魏侧耳为3个不同的种。同时提示线粒体SSU rDNA 5′端序列可以区分不同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水产下脚料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被大量废弃。本研究筛选几株能高效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分解下脚料产生游离态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从市售微生物肥料、土壤、腐败鱼体中的微生物分离出44株菌,分别进行单一发酵水产下脚料实验、解磷解钾固氮实验、协同拮抗实验以确定能较好共同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并通过建立聚类树,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推断菌株的生物属性。最终筛选得到的4株菌分别为,GP2食酸菌、GS4假单胞菌、ZP1黑曲霉和ZP3酵母菌。筛选确定的4株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水产下脚料产生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的能力,且4株菌作用的发酵液中氮、磷、有机质含量均超过国家微生物肥料标准,这4株菌可以用于水产下脚料发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新野生真菌小菇一种Mycenasp.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到一种新的野生真菌,经形态学观察初步确定为小菇一种Mycenasp.。对该真菌进行了DNA提取、18SrDNA的PCR扩增与产物回收、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测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Blast比对和同源性数据检索。[结果]利用通用引物进行18SrDNA的PCR扩增,可获得约1.8 kb的扩增片段。通过序列分析,对回收后的产物进行鉴定,确定其为18SrDNA基因序列。通过对小菇一种Mycenasp.的18SrDNA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同源性数据检索,发现其与白蘑属、毛伞属和脐伞属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可推测该野生真菌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一种,并结合其形态特征,暂时确定为小菇一种Mycenas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严重危害斑石鲷鱼苗的卵鞭虫病病原——渤海分离株(Bohai-1407 isolate)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克隆并测定渤海分离株的核糖体DNA(rDNA)序列;应用Blast比对分析渤海分离株rDNA的结构;依据rDNA序列,分别构建10种胚沟科鞭毛虫和19株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分离株/克隆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渤海分离株的系统分类地位。[结果]扩增出了渤海分离株的4个DNA片段,拼接出长度为6 530 bp的r DNA操纵子序列;该操纵子由74 bp的部分外转录间隔区(ETS)、1 813 bp的小亚基(SSU)、352 bp的内转录间隔区1(ITS1)、159 bp的5.8S、698 bp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3 388 bp的大亚基(LSU)串联而成,3'端还有46 bp的部分非转录间隔区(NTS);渤海分离株与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宁德株(Ningde1412)的rD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5%;依据SSU序列建立了包含10种胚沟科鞭毛虫的系统发育树,渤海分离株与世界各地分离到的眼点淀粉卵涡鞭虫聚类在一起,将其鉴定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依据ITS1和ITS2序列建立了包含19株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2个系统发育树,渤海分离株与从美国弗罗里达盐水池塘中分离到的墨西哥湾分离株FL_21(DQ490260.1)总是聚类在一起。[结论]斑石鲷卵鞭虫病的病原——渤海分离株可以鉴定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该分离株与墨西哥湾分离株FL_2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7.
香榧绿藻Chlorella sp.是一种附着在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枝、叶上的藻类。为探明香榧绿藻的种属类别及亲缘关系,探究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以3个不同地区的香榧树上采集的香榧绿藻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观察香榧绿藻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提取香榧绿藻DNA并进行18S rDNA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特异性扩增,最终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香榧绿藻由A组和B组2种不同形态的绿藻组成,不同地区香榧绿藻形态存在差异,但主要以A组形态绿藻为主。根据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A组香榧绿藻与引起番茄绿藻病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形态相近,B组香榧绿藻与引起黄瓜绿藻病的丝藻Ulothrix sp.形态相近;但香榧绿藻对pH值的反应规律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相近。通过序列比对发现,2种形态的香榧绿藻的18S rDNA和ITS区基因序列也与栅藻科Scenedesmace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的同源性高,相似率达100%。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A组香榧绿藻初步鉴定为栅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B组香榧绿藻为其变种,且2组香榧绿藻与同属于栅藻科的Scenedesmus sp. SM15_4(KT778094.1)的ITS区基因序列相同。香榧绿藻具有较好的耐碱性,生长周期长且不容易腐烂。这些生物学特性赐予香榧绿藻在香榧树上长期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凉水河床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在含450 mg/L CdCl2的LB平板正常生长的高抗镉细菌,编号为KCd1。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cereusATCC 14579T的序列同源性达99%;结合脂肪酸测定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Bacillus cereus。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抗镉细菌cadA序列设计了巢式引物,以菌株KCd1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约500 bp的PCR产物,将该PCR产物克隆于pGEM T-Easy载体,测序结果显示其大小为468 bp,与已报道的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cadA基因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由此可知本实验所获得到468 bp基因片段为cadA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该菌株cadA全长基因的获取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9.
The protozoan Trypanosoma vivax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gents of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a disease that hinders the productive use of livestock in one-third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Trypanosoma vivax is also present in the Caribbean and in South America, posing a threat to the livestock industries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orld. Much less is known of the biology of this trypanosome than of the better studied T. brucei and T. congolense. One of the 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s (VSGs) of a West African stock of T. vivax was identified, purified, and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combination of highly resolving techniques to maximize information from the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parasite material availabl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isolated protein (46,000)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VSGs from other species. As with T. brucei VSGs the protein from T. vivax is complexed with sugars and incorporates 3H when living trypanosomes are incubated with [3H]myristic acid, but the T. vivax molecule is more hydrophobic than the T. brucei molecule. The small size of the T. vivax VSG may have a bearing on the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of variant antigens in trypanosomes.  相似文献   

20.
产蛋白酶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产蛋白酶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T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的粗酶液可明显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芽管短、孢子膨大变形呈泡囊状,菌丝呈串珠状膨大、细胞破裂、细胞质外渗,表明该细菌菌株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可能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