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山松     
华山松分布在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南、湖北、西藏等省、区,陕西华山一带分布较集中。它的水平分布较广,约在北纬23°30′—36°30′,东经88°50′-113°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2,700米的高山地带,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华山松是长绿大乔木,高达三十多米,胸径大者可达一米,是很好的建筑、家俱、矿柱用材。为了扩大造林树  相似文献   

2.
华山松是我省引进的优良绿化树种。其分布的行政区有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四川、湖北省等 ,水平分布范围为北纬 2 3°30′~ 36°30′,东经 88°5 0′~ 113°,垂直分布在海拔 10 0 0 m~ 2 70 0 m的高山地带。华山松树冠优美、根系发达 ,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 ,华山松普遍受真菌病原物的侵染 ,针叶危害极大 ,影响了树体的美观 ,甚至引起大量松树死亡 ,对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了损失。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初步掌握了病原物的形态变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华山松的感病规律 ,以及该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药效试验 ,…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具有生长较快、材质较好、耐干旱瘠薄、天然更新能力强等优良品性,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以云南为中心,广泛分布于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其地理位置在北纬23°~29°,东经98°30′~106°30′之间。  相似文献   

4.
<正> 华山松(Pinus armaodi Franek)是我国华北、西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分布范围广,界于北纬23°30′-36°30′,东径88°50′-113°之间,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早期速生等特点。宜昌地区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地,有华山松小片林或单株的天然分布,并多见于山脊、陡坡上与油松或其它阔叶树组成混交林。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华山松亦是我省西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我场1958年以来共营造华山松人工林2. 4万亩。据调查22年生,平均树高11. 2米,胸径14. 9厘米,最粗达32. 0厘米,单株材积平均0. 086立方米,已进行两次抚育间伐利用。但由于当时盲目大量调进外地种子,地理环境各异,其群体间(?)群体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幼龄阶段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A.Henry)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优良用材树种之一。其自然分布约在北纬41°30′—47°0′,东径126°30′—131°40′。由于自然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不同生态条件的影响及地理、生殖隔离的原因,使其树种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种内变异,这种变异比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西南地区主要用材林之一,我国北纬23°—29°,东径98°30′—106°之间均有分布,而以云南省分布最广,其云南松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37.6%,林木蓄积占总蓄积的20.1%。云南松适应性强,耐瘠薄干旱,能飞子成林,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在土层肥厚湿润的地区,生长更为迅速,树高可达35m,胸径  相似文献   

7.
<正> 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是我国西部、西南部高海拔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具有繁殖容易,生长较快,在高寒山区适应性强的特点。华山松自然分布在北纬23°30ˊ-36°30ˊ,东经88°50ˊ-113°之间,遍及11个省(区)。由于分布范围广,各分布区气候、土  相似文献   

8.
<正> 云南植胶区地处:北纬21°09′—25°51′,东径97°30′—105°28′,包括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红河、文山、思茅等六个专区(州)。橡胶树主要种植在西双版纳、红河两区。因为这两区具有热量高、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静风等适宜胶树生长的优良环境条件。云南植胶区是我国引种巴西橡胶树最早的地方。目前已植胶70多万亩,占全国总植  相似文献   

9.
1 沙棘分布及适生范围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 .)属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别名酸刺、醋柳、黑刺等。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跨东经 2~ 12 3° ,北纬 2 7~ 69°之间 ,垂直分布海拔 0~ 52 0 0m。沙棘资源在中国分布东经 75°32′~ 12 1°4 5′ ,北纬2 7°4 4′~ 4 8°35′之间 ,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内蒙、宁夏、新疆等省区。俄罗斯沙棘栽培品种分布于北纬 50°以北 ,近年来辽宁、黑龙江、内蒙、甘肃等省引种栽培。沙棘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 ,…  相似文献   

10.
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又名刺栲、红椎栗、红栲。系壳斗科栲属的高大乔木树种,其树干通直,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云南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红椎分布范围广,北纬18°35′—25°,东经95°20′—118°。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南部以及西藏的墨脱县均有分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北纬21°51′—33°51′,东经102°30′—122°30′。汉中地区十一个县(市)都有分布,总面积约4500多公顷。为了了解马尾松种内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型式,比较鉴定种源间以及种源内个体差异,为选择当地造林优良种源、类型及单株提供科学嵌据。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对不同种源苗期和幼林各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城固县青龙寺林场,属汉中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Sieb. etzucc·)Godon生长快,抗性强,适应范围广。木材抗压、抗弯,节子少,耐水湿;可作电杆、(?)木、挢梁、车船、家俱等多种用途。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天然分布在北纬35°20′—38°10′,东径136°45′—140°30′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适生的自然环境山萸肉在我省伏牛山南麓自然分布的地理范围为北纬33°20′~33°50′,东径110°30′~112°30′,地域约7500平方公里。以西峡、内乡、南召、嵩县、鲁山等县部分山区的阴坡或半阴坡的中、下部沟边、路沿、坡脚、垱洼分布集中。垂直分布在海拔600~1400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被水源涵养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概况本试验地点是河北省崇礼县的东、西沟。流域范围:东经114°45′—115°30′、北纬40°50′—41°20′,属中温带亚干旱石质山区。海拔1300—1800m,为中山类型。土壤为灰褐土(灰褐色森林土),理化性质见表1。东、西沟土壤物理性状与森林植被优劣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5.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是我国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从1963年起引种到甘肃,迄止1988年,栽培面积已达106万亩,栽植株数3178万株,保存1722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88.8万立方米。实践证明,兰考泡桐的引种是成功的。一、引种区自然概况兰考泡桐在甘肃引种栽培范围为北纬32°30′—36°40′,东经103°20′—108°38′之间;  相似文献   

16.
抚州地区于1986—1990年开展森林植物疫情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检疫对象的发生分布与为害情况,经全省质量检查评比获一等奖。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基本概况本地区位于江西省的中东部,东经115°40′—117°18′;北纬26°30′—28°14′,所辖11县1市,207个乡镇,总人口301万。全区地势南高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  相似文献   

17.
一、川西林区自然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本地区位于北纬30°30′—32°,东经102°—103°50′之間,在四川省西部,行政上属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范围。本区是西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是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的上游。2.地貌地貌对森林是一种间接因素,但是它对森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地貌影响气候和土  相似文献   

18.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分布最广的一个针叶树种。它的分布范围包括东经101°30′~125°、北纬33°~44°的广大丘陵低山地带。在这一广大的分布范围内,很多地区目前还存在着大面积的天然油松林,形成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宝库。由于分布广,环境变异大,加之长时期不同程度的人为选择,因而不同产地的油松  相似文献   

19.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它自然分布在北纬31°20′至43°33′之间,东径102°00′至124°45′之间,广达十二个省区。我省除河西走廊及其北山地带外,陇东、陇西高原及陇南山地均有天然的油松林,总面积约70万亩。油松不但分布广,而且营造范围大,在我省造林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油松在地理上分布范围很广,受不同自然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而产生变异,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正> 桃源县1974年以来,引种了湿地松6000余亩。造林地分布在东经110°42′47″—111°36′32″,北纬29°0′6″—29°42′13″,海拔70—200米的红壤丘陵。当地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