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2010年6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种鸭和蛋鸭发生一种疾病,以突发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 hemorrhagic ovaritis,DHO)。从不同地区的发病鸭群采集34份样品,取15份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0个鸡胚分离物和5个鸭胚分离物。RT-PCR检测结果表明,15个分离物均为禽流感阴性,14个分离物为新城疫阴性。选分离株YY5株进行了电镜观察和PCR排查,结果表明,该毒株的毒粒直径为40~50 nm,呈鸭瘟病毒、水禽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阴性,但为黄病毒RT-PCR阳性。基于黄病毒NS1序列合成引物,用RT-PCR检测15株病毒分离物和其余19份临床样品,黄病毒阳性率为82.4%。用YY5株的221-nt NS1序列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YY5株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的巴格扎病毒(Bagaza virus)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但遗传距离介于病毒种的水平。用一株鸭胚分离株感染91日龄临近开产的麻鸭和232日龄的产蛋麻鸭,可复制出卵泡膜出血的病变。结果表明,从DHO自然病例分离到一种新的黄病毒,暂称为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DFV可能与DHO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广东省清远地区某蛋鸭场采样,接种鸭胚后分离到一株疑似鸭黄病毒QS株,经PCR、RT-PCR检测为黄病毒阳性。序列测定后分析显示,QS株与黄病毒属Tembusu病毒相似性最高,其中与Fengxian株相似性最高达99%。结果表明,QS株为黄病毒并与该病鸭产蛋急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鸭黄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头颈歪斜、软脚为主要特征的发病蛋鸭卵巢、脑浆、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产蛋期的蛋鸭能导致体温升高、产蛋急速下降,卵泡出血和萎缩;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能被鸡黄病毒高免血清特异中和;用禽黄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上述结果证实分离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鸭黄病毒,是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鸭黄病毒JM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以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的疾病。从广东省江门地区某鸭场的发病鸭群采集样品,接种鸭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命名为JM株,经RT-PCR检测为黄病毒核酸阳性。序列测定后分析显示,该分离株JM株与黄病毒属Tembusu病毒的对应序列相似性最高,其中与Tembusu病毒JS804株相似性最高达98%。结果表明,JM株为黄病毒,与该病鸭产蛋急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及RT-PCR等方法对一起鸭产蛋下降性疾病进行初步研究。解剖病鸭发现,脾脏肿大,卵泡膜出血、变性;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病鸭肝细胞呈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病料细菌分离结果为阴性;黄病毒RT-PCR检测阳性;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40~60 nm的病毒粒子;参照黄病毒属NS5基因设计合成引物,扩增得到360 bp的目的片段;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核酸序列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的巴格扎病毒(Bagaza virus)的NS5核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以来,我县部分肉鸭养殖场陆续发生一种以脚软、站立困难、下痢及厌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持续死亡,损失惨重.经过临床检查、解剖,初步诊断为鸭黄病毒感染.经综合性治疗7d以后,病情得到缓解,死亡停止,食欲好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一种肉种鸭感染鸭黄病毒的防治方法,对感染鸭黄病毒的28周龄肉种鸭分别以"转移因子+中药"、单独用中药治疗,并设空白治疗对照组,连续记录40d的产蛋率。结果显示,"转移因子+中药"试验组治疗肉种鸭1万只,31d内平均产蛋率恢复至最高产蛋率95.3%,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的88.6%和89.0%及空白组的69.4%。研究表明,用转移因子辅以抗病毒中药对28周龄肉种鸭黄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融水香鸭感染鸭黄病毒早期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只表现不爱下水,采食量急速下降,逐步发展到发热高烧、排草绿色稀薄粪便,脚软站立不稳,食欲废绝、产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止,受精率一般下降15%左右,部分病鸭会在数日内死亡。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严格按照免疫时间进行接种,对1日龄雏鸭接种鸭黄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疫病易发日龄和气候多变、突变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中药及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鸭黄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行情况2010年4月份开始,福建、浙江等地养鸭场首先出现蛋鸭、种鸭产蛋大幅下降,后期有神经症状,肉鸭、育成鸭也有神经症状.后逐渐传播到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养鸭地区.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山东家禽》2012,(8):56-57
发病情况某鸭场出现严重的产蛋下降,发病蛋鸭产蛋率急剧下降,从90%降至10%,且在发病后期出现一定比例的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瘫痪鸭。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后期出现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淘率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在贵州省鸭群的流行,对疑似DTMUV感染肉种鸭进行剖检,观察发病鸭内脏器官病变。取病鸭内脏组织进行RT-PCR检测确诊为DTMUV感染,将病料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RT-PCR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确定分离到DTMUV,并将病料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接种BHK-21出现明显CPE,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将分离毒株的E基因经PCR扩增后测序,分析E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所分离毒株与中国北京鸭源参考株同源性最高达99.39%,而与我国早期分离参考株(FX2010)同源性较低,将病料制作切片并进行HE染色,可见脑组织非化脓性脑炎,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本研究成功在贵州省分离到一株DTMUV,对其遗传进化进行分析,为探究贵州省养鸭地区DTMUV的感染和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雏番鸭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发病雏番鸭的心、肝、肺、肾、脾脏、胸腺、法氏囊等7种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电镜下发现: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水肿以及局灶性溶解坏死;各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脂滴增多、水肿以至坏死脱落.通透性增加;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呈散在或灶性浸润于坏死区和实质细胞间。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部分淋巴细胞、浆细胞坏死和不同程度凋亡,且细胞溶解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并被大量增生的吞噬细胞所吞噬,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2011年年底在广东阳江地区某肉鸭场出现的病鸭和死鸭的发病原因,对其中2个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了解剖,对病变组织的样品应用RT-PCR的方法进行了病原鉴定。经剖检,发现鸭心脏表面形成小结节,伴有少量心包积液;肝脏和胆囊肿大;脾脏有花斑;胰腺和直肠有出血点。利用病料研磨上清和病料接种后的鸡胚尿囊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黄病毒阳性。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Fengxian株的相似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为黄病毒,是引起此次鸭场发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鸭出血性卵巢炎广东病例报道及其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广东省内9个白鸭种蛋鸭场发生的鸭出血性卵巢炎症状、病变、流行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建立能从病死鸭肝脾组织直接进行特异性RT-PCR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鸭黄病毒BZ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黄病毒(DFV)是一种对鸭具有致病性的新病原,本文对新分离的一株DF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为有囊膜的单股RNA病毒,对氯仿和去氧胆酸钠敏感,对酸敏感,不耐热,MgCl2不起保护作用.该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和鸽的红细胞,可适应鸡胚和鸭胚,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但不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经卵黄囊途径接种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的含毒量最高,其次为尿囊液,胚体的含毒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鸭黄病毒病为近年来新发的鸭病,给养鸭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本病的防制,本试验对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进行了分离鉴定。取疑似感染DFV的病鸭病料,经细菌分离初步排除细菌感染后,应用RT-PCR检测呈现DFV阳性,处理后将其接种到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健康鸭胚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结果显示,在DEF细胞上第1代48 h就开始出现CPE,随着时间的延长CPE更加明显,通常在72~96 h产生典型CPE;接种鸭胚每一代均出现死亡,且死亡时间多集中于接种后60~72 h,死亡鸭胚胚体水肿、出血、发育不良、胚肝严重出血、肿胀或斑驳样坏死等病变。将病毒DEF细胞和鸭胚分离物应用血凝试验、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RT-PCR及人工感染试验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DFV,并将其命名为DFV SDbz株。  相似文献   

17.
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肾、脾、胸腺、十二指肠、法氏囊、脑和胰组织,制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变最早发生于肝和肾,而鸭死亡后以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损伤最严重;各种细胞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染色质或浓缩、碎裂或溶解,线粒体溶解成空泡样结构,其他细胞器破坏;脾、胸腺、法氏囊以及小肠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在感染24h后,在出现细胞坏死的同时还出现较为明显的细胞凋亡变化;而鸭死亡后淋巴细胞主要表现为黑洞核样变化,整个细胞凝聚深染,染色质固缩,细胞浆均质深染,细胞膜模糊或不完整。  相似文献   

18.
一种从鸭新分离的黄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以产蛋下降为主的樱桃谷种鸭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的雏鸭各分离出1株病毒,分别命名为BZ株和LC株.该2株病毒对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均能产生相同的病变,分离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鸽等的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观察到约50 nm的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二者在临床上均可导致脑组织危害,表现为脑膜水肿、血管充血和皮质层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血清学检测表明,分离病毒与禽流感病毒(AIV)、鸭瘟病毒(DEV)、新城疫病毒(NDV)等病原无交叉.生物学特性鉴定该病原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利用不同禽病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或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条带.设计随机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基因片段,利用GenBank进行Blast同源比较,结果发现,分离病毒与以色列火鸡脑膜脑炎病毒(Israelturkey meningo-encephlitis virus,TMEV)和在马来西亚发现的Tembumu病毒至少在2段基因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黄病毒属.测序表明,分离病毒与Tembumu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基因)和囊膜蛋白(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0.2%和87.0%~91.8%,与TMEV的NS5基因和E基因的同源性为72.4%~73.2%和72.7%~72.8%.2分离株之间E基因和NS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5%.血清中和试验表明,BZ株阳性血清可以中和LC病毒,因此证实二者可能是同一种病毒.综合以上研究,建议将该病命名为"鸭病毒性脑炎"(Duck viral encephalitis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