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1951-2011年世界茧丝生产规模和主产国生产地位变化,发现世界茧丝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特征,蚕丝业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发展规律.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产业链各环节的转移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针对中国“东桑西移”和茧丝原料基地与丝绸加工重心空间分离的现状,建议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科技创新及蚕丝业的多元化来推进蚕丝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蚕丝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拓展蚕丝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蚕丝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众所周知,中国蚕丝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茧丝织品享誉中外.根据国际市场对优质蚕茧和丝织品的需求,实施我国蚕丝业产业化的生态经济战略,形成良性、稳定、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中国蚕丝业必须科技先行,制定入世后的蚕丝业发展的科技对策,维护、稳定及发展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劳动力密集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日本蚕丝业的兴衰史,分析了其由盛而衰的深刻原因,指出了如今衰而未竭的日本蚕丝业中仍存在着的积极因 素,最后对我国蚕丝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及广西蚕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朱方容 《广西蚕业》2000,37(3):41-47
本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以及蚕丝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广西蚕业的现状、区域优势和广西发展蚕业的意义;认为广西应抓住机遇大发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7.
8.
蚕丝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并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目前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唯一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中西部许多省(区)已把发展蚕丝业作为实施秀美山川工程的首选项目。根据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结合近十年来蚕丝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蚕丝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积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模式   1.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等形式,把蚕丝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提高蚕丝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并制定一套从生产初级产品(蚕茧)到最终商品(丝绸服装等)的生产——销售管理体制和公平的利润分配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发展蚕丝业产业化经营,是蚕丝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蚕丝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蚕丝业产业化是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养蚕地区蚕丝业经济发展与保护的必然选择,是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蚕丝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是加快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蚕丝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2 蚕丝业产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4日中国政府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随着“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运行阶段,这将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贸易经济区,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与发展,将使我国与东盟诸国的农业经济融为一体,自由贸易区内的农产品流通将加速,这一态势历史性地将地处两大市场板块结合部的广西及广西农业推向了前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科院卢良恕院士在黄河三角洲冬枣产业化项目论证会上认为,通过对建设中国农业经济、整合农业资源、构筑我国特色产业链的成功总结,我国有望诞生出世界上最大的“枣业航母”,从而巩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枣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8年9月14~19日,世界蛋品协会(International Egg Commission,简称IEC)在上海举行了第45届世界蛋品大会,它既是协会的会员年会,也是承载着丰富的技术与市场信息的国际交流活动。这届大会在参会国家和代表人数上创造了历史之最,共有49个国家的370多名代表参会,汇聚了全球在蛋鸡饲养、蛋品加工销售、蛋业相关产业如装备制造、基因育种、疫苗饲料等业内顶级公司悉数到会,是该协会成立50多年来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以下简称本分会)根据江苏省太仓市金星獭兔有限公司递交的种兔质量评审书面申请及相关资料,于2003年12月5~7日组织了由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金星獭兔公司的600只核心群种兔进行了测评,专家们一致认定金星獭兔达到AAA级种兔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受此影响,国际投资机构纷纷转移投资方向,处于成长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再一次受到国际资本青睐。发生在2008年中期的高盛投资中国养猪业的事件击起千层浪,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高盛,其它投资银行和外资公司也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养殖业。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PE渗透的不仅是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更涉及中国农业上下游各个领域。在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这无疑为国际资本进军中国创造了良机。在多哈小型部长会议会谈再次破裂、各国死保农业底线的背景下,外资进入中国粮食领域,国际投资机构和外资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收购养殖场,这究竟是农业产业转型的一次机会还是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威胁?有了大豆产业的前车之鉴,我国内鸡业如何应对外资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的北京,迎来了畜牧业的顶级国际展览会。由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中民国际经济合作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太克会展中心和VNU欧洲展览集团联合承办的2008(第五届)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于2008年10月20目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作为国内唯一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性畜牧展览会,已经成为畜牧高新科技产品展示和高水平展览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徐建新 《四川蚕业》2008,36(2):48-48
2007年10月,笔者去了四川参观当地的蚕丝业,当时心情很是激动,我觉得我是在朝圣,因为我认为中国的蚕桑“圣地”就在四川。5000年前的古西陵国(今天的绵阳地区)是蚕祖——嫘祖的故乡,当年蚕祖养蚕取丝做绵于此,历来盛产丝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养蚕人建立的国家——蚕丛的国王蜀山氏就出生在四川茂县蚕陵乡,是蜀人的先祖。但不幸的是,在这次“汶川5·12”特大地震中,绵阳、茂县都是重灾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蛋鸡业经过近 20余年的发展,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令国人沾沾自喜的同时,种种问题使从业者苦不堪言,举步维艰。由于一瓶奶不值一瓶水,一个鸡蛋不值一根油条的市场现象,使得商品鸡饲养者乃至大规模祖代场效益低下。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蛋鸡业怎么了 ?蛋鸡业怎么办 ?  在新千年伊始的初夏,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交易会在美丽而清新的滨城大连召开,在此期间,我们约见并访问了韩伟先生和他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韩伟先生从业 20余年的传奇经历、他的企业形象、他对蛋鸡业切合实际而又精辟的见解,他的“咯咯哒”绿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下,蚕桑将成为广西的重要产业。我受广西区经委的邀请,在为期三周的考查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否则会影响到广西桑蚕业的稳健发展:一是农村蚕茧生产水平较低,蚕茧质量还不高,二是缫丝厂应该考虑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煮茧和缫丝工艺技术的改革,以便减少类节,提高生丝洁净度等成绩,提高生丝质量。可能是由于桑园面积的急速扩大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广西区内各地的养蚕与制丝企业在无序增长。为此,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蚕丝技术人才培养、蚕丝技术指导和普及以及蚕茧质量检定等方面尽快建立起长效机制,同时努力加强自治区内原料蚕茧的调控管理,使原料蚕茧公平有序地在各企业间流通分配,促进蚕茧质量的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04世界名犬展评暨训练比赛”落下帷幕两个多月了,但是犬友购买展赛会刊的来电来函还是络绎不绝。很多因故没能来现场的朋友想了解、感受展赛情况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本刊组织撰写了这篇后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