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荔枝果柄结构发育与落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大鹏 《园艺学报》1997,24(2):105-110
在荔枝种子发育的各阶段,对落果与坐果果柄进行比较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落果果柄各组织、细胞的数量和分化速度均不及坐果果柄。花期和胚乳核分裂前期,花及幼果脱落与其果柄初生维管束和导管数量较少有关。在合子分裂期,果柄次生输导组织和中柱鞘纤维的产生,以及胚体形成期皮层和中柱鞘分化的石细胞,均可加强果柄机械力度。果熟期由于果柄周皮形成和内部结构完善,落果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柑橘落果现象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第一次生理落果一般在5月份,小果带柄脱落,数量较多。第二次生理落果一般在6月份,幼果黄化后自密盘处脱落。主要原因是幼果发育过程中养分供应不足所致。如阴雨连绵、日照不足,光合效率低,养分供应不上,会引起大量落果。土壤排水不良,根系吸收功能弱,也会引起大量落果。春季红蜘蛛危害,致使幼果脱落。施氮肥太多,促抽大量早春梢,新梢与幼果争夺养分也会造成脱落。7月以后落果,主要  相似文献   

3.
提高库尔勒香梨品质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花期人工授粉、疏花序、果实套袋、幼果果柄涂抹涂布剂、叶面喷肥及掐花萼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人工授粉,花后25~35天套白色透气膜袋,盛花后20天幼果果柄涂赤霉素涂布剂,盛花期叶面喷0.2%硼砂加花粉,花后、幼果期(6月初)和果实膨大期喷布果甲特和氨基酸螯合钙,以及幼果期削去未脱落的花萼等,对提高香梨坐果率、增加单果重、促进种子发育、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突顶果和粗皮果、提高脱萼果和红晕果率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栖霞县小庄乡南交毛寨村在1992年5月下旬,给果树喷布河北沙市产的600~900倍的50%甲胺磷乳油,喷后3~4天先后发现部分叶片边缘变成红褐色,褐斑逐渐扩大、发脆以至整叶变褐而脱落,黄豆大小的幼果果柄发黄后亦脱落。调查发现,未喷布甲胺磷的果园没有发生幼果和叶片脱落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5.
以山葡萄‘双丰’和‘左山一’为试材,观察幼果生长发育动态变化及果实脱落规律。结果表明:山葡萄授粉6 d后正常发育幼果的纵、横径及单果重增长速度较快;山葡萄花期过后,即出现生理落果现象,生理落果期‘双丰’的落果率为51.92%,‘左山一’的落果率为42.16%;石蜡切片发现脱落花蕾和幼果明显败育或发育不良,离层细胞出现在果柄的髓部,细胞较小且排列紧密,在外力作用下果柄最终脱落;苯胺蓝染色法发现山葡萄异花授粉的花粉萌发量更多,花粉管伸长更快,有助于降低植物授粉受精不良的程度,与落果率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丰泉 《中国果菜》2000,(2):13-13
柑桔落果现象严重,对柑桔产量影响很大。柑桔第一次生理落果,一般在五月份,小果带柄脱落,数量较多。第_二次生理落果,一般在六月份,幼果黄化后自密盘处脱落。主要原因是幼果发育过程中,养分供应不足所致。如阴雨连绵、日照不足,光合效率低,养分供应不上,引起大量落果;土壤排水不良,根系吸收功能弱,也会引起大量落果;春季红蜘蛛危害,致使幼果脱落;施氮肥太多,促抽大量的早春梢,新消与幼果争夺养分也会造成脱落;7月以后的落果,主要是夏秋干旱,病虫危害,裂果,大风等因素引起。因此,根据不同落果原因应采取不同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1定义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非机械外力和病虫危害的作用而造成的大量落果称为生理落果。生理落果是果树由于生理原因引起的落花落果现象。生理落果一般发生四次,第一次是落花,指未正常受精的花脱落;第二次在落花后到花后两周左右,果实迅速膨大初期发育成幼果时的落果,主要是由于授粉受精不良所致,这些果实雌性器官正常,但受精不正常,最终导致胚和胚乳发育受限,进而引起脱落;第三次出现在花后4~6周的幼果脱落,是指在6月前后的果实大量脱落,所以叫做6月落果,主要是由于同化养分供应不足所引起的,是与树体中内源激素密切相关,它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第  相似文献   

8.
2018年5月份,在城固县柑橘基地镇的部分柑橘园幼果果面出现伤疤并伴随落果现象,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对柑橘幼果果面出现伤疤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和广大果农参考。1造成柑橘果面伤疤的三种因素1.1土壤缺硼造成幼果表面产生伤疤主要症状表现为果实坚硬且畸形,果顶发黄,果面有赤褐色疤斑(图1),严重的伤斑上有胶滴渗出。  相似文献   

9.
<正> 山楂锈病主要危害山楂树的叶片、新梢和幼果,引起叶片枯死脱落,枝梢木质部坏死,幼果粘萎脱落或产生畸形果。据景学富报道,山植锈菌与梨锈菌同种。在宽甸县,5月下旬~6月下旬正值山楂萌芽至幼果期,是山楂锈病的侵染时期。叶片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6月份以来,很多果农纷纷来到果蚕局或打电话,咨询套袋‘寒富’苹果幼果伤害及落果问题。对此,我局组成专家小组,于6月13日进行多点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幼果伤害1.1伤害表现伤害表现为幼果果顶表皮呈现褐色至黑色的干斑,大小不一,重的环果顶1周,更严重的覆盖整个果顶(图1)。干斑似日灼状,不腐烂,即使将带干斑的幼果置于塑料袋中封闭保湿10d,干斑也不变化,不产生黑点或霉状物。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陆颂康等首次报导三十烷醇对温州蜜柑有明显的保果壮果增产作用以来,引起了多方面的兴趣。对三十烷醇在柑桔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多种试验。我们于1981年用三十烷醇在柑桔上做了粗放的保果试验,初步有保花保果作用的印象。1982年开始以本地早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小区试验,在室内做了幼果脱落及三十烷醇对幼果果柄离区中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采用4个梨品种(A、B、C、D)花粉为香梨授粉,利用气相和液相(HPLC)色谱技术测定脱萼/宿萼香梨幼果果萼离层部位/顶部和果心部位内源乙烯(ETH))、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含量,研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香梨幼果萼片发育过程中萼片脱落/宿存关键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萼片脱落/宿存的影响。结果显示:A、B、C 3个脱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发育初期离区内源ETH急剧升高,并形成2个峰值,对冲了同期离区IAA,诱导离层形成,同期相同部位的ABA与ETH协同促进萼片脱落,脱萼幼果顶部和果心ETH、ABA含量均呈现"M"型波动,且显著高于IAA,GA3,而IAA、GA_3又在幼果发育关键期抑制了ETH、ABA过高水平而可能导致落果,最终形成"母梨";D宿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无论果萼顶部还是果心的IAA、GA_3均呈现"N"型波动,且水平显著高于ETH、ABA,从而促进香梨幼果向"公梨"发育。  相似文献   

13.
1 芒果落花落果的原因1.1 低温阴雨天气影响 芒果花期和幼果期遇到低温阴雨天气(温度低于11.5℃)且持续时间长,则落花落果严重。花穗受害枯死,出现大量畸形果,败育果,容易造成自然脱落。1.2 病虫为害 危害芒果的虫害有扁喙叶蝉,使受害部位坏死,造成落花落果。横纹尾夜蛾吸取花叶、嫩梢汁液引起枯梢穗。病害有炭疽病和白粉病。植株受害后使花穗、幼果变黑,组织坏死而枯萎脱落。或引起组织变褐坏死,使花蕾乃至整枝花序脱落。  相似文献   

14.
果树的耐药性不容忽视果树树种、品种和生育期不同,对农药的敏感度和耐药性有很大差异,几年来,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苹果苹果幼果期喷敌百虫,易引起落果。叶面喷施退菌特,易发黄变脆。水胺硫磷对元帅小幼果有刺激作用,造成落果。金冠在果实...  相似文献   

15.
以黄金梨为试验材料,研究思必达涂抹黄金梨幼果果柄对果实发育、果实品质及果实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思必达处理幼果果柄可以促进黄金梨果实纵横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同时黄金梨果实成熟期提前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6.
1 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轮纹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红点病、黑点病、炭疽病、苦痘病;虫害有:康氏粉蚧、红蜘蛛、白蜘蛛、棉铃虫、金纹细蛾。 1.1 发病特点 (1)苹果谢花后不久,幼果果面茸毛开始脱落,形成皮孔后发育成果点。遇上降雨或雾、露,轮纹烂果病菌就会通过皮孔侵入幼果。侵入幼果的病菌在皮孔处潜伏着,到苹果近着色期,病菌开始侵染,造成烂果。(2)苹果炭疽病菌也是借风雨通过皮孔侵入幼  相似文献   

17.
柿树具有单性结实的习性,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由于营养失调,树势衰弱,落花落果较为严重。在我国北方的许多柿产区,进入6、7月份,大果型柿品种便进入生理落果高峰期,轻者10.5%,重者达80%以上。 1 落果时间 柿树开花前,随着新梢生长即有花蕾脱落现象,幼果形成以后又有生理落果现象。小型果品种生理落果高峰在花后2~4周,6月中旬以  相似文献   

18.
2,4-DP对苹果采前落果期离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喷2,4-DP药液.从形态方面调查了抑制'津南'苹果采前落果的机能。(1)喷2,4-DP可以显著地抑制采前落果。(2)开始落果以前,果实与果台的结合力为3.5kg,落果之前降为2.1kg喷2,4-DP的结合力在短期内也有下降现象。(3)髓及木质部内侧的细胞成本质化,木质部的导管和放射柔组织的构造纵横重叠.(4)'津轻'的离层是由髓和皮层同时开始形成。皮层部的高层形成造成细胞损坏,髓部的离层表现为组织龟裂.而在木质部则出现导管和放射柔组织的排列紊乱。(5)未喷药区的髓和皮层的离层达木质部后落果。喷药区的髓和皮层部虽也形成高层,但未发生落果,其抑制落果的原因是由于2,4-DP提高了含有导管水质部组织的强度.(6)从离层部的构造来看,'津轻'比难落果的'散莎'离层部直径和木质化组织面积均小.  相似文献   

19.
浙西北梨区6种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庐县2005年梨种植面积达1940hm2,年总产量2.5万余t,但梨树病害发生种类较多。现将梨树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控技术简述如下。1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往往造成大量幼果畸形、落果和落叶,常在生产上造成重大损失。1.1发病症状主要侵染为害幼果、嫩叶、新梢等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发病初期为淡黄色圆形小病斑,逐渐扩大,随后发生黑霉。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叶柄,产生黑霉而造成早期脱落。果柄受害易造成落果;果面上黑色病斑最后干疤,并有裂纹,受害严重的果实畸形、脱落。新梢发病,一般在芽上先感病,萌发后新梢为病梢,布满黑霉,成为“…  相似文献   

20.
1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柟果花、果和嫩梢。嫩叶感病后出现许多圆形褐色小点,周围有黄晕,并逐渐扩大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破裂穿孔,叶片和幼果被瘿蚊、叶蝉等为害所致伤口也易感染此病。严重感病的嫩叶易弯曲,叶尖和叶缘常焦枯,病叶易脱落。枝条感病后形成黑色斑点,后逐渐干枯。花穗感病后出现一些小斑点,最后变黑腐烂,引起烂花、落果。果实在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幼果感病后呈畸形变黑脱落,较大果实受害后,果皮上形成黑褐色圆斑,中央下陷,病部僵硬变质,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粉红色粘状物。此病除在柟果生育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