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作为牧草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苜蓿Medicago sativa组织培养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开展.从苜蓿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和培养基的选择、细胞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以及基因型的选择4个方面阐述了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苜蓿再生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中常遇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花药、子叶、下胚轴等培养研究中的体会,对苜蓿组织培养中的一些常遇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苜蓿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苜蓿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苜蓿分布广泛。据报道苜蓿属内有50多个种。分一年生和多年生,有二倍体(2n=14和16)、四倍体(2n=32)和六倍体(2n=48)等。其中经济上最为重要的要数紫苜蓿(Medicago sativa,2n=32)。苜蓿的组织培养已发展了多种方法:愈伤组织培养大约10年前,就从苜蓿的愈伤组织形成了植株。从而标志着组织培养技术在这一牧草上进行研究的进展。这一工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电场作用对苜蓿的积极影响和意义,从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种子、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植株以及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愈伤组织3个方向系统地阐述了电场对苜蓿的电生物效应,以期充分认识电场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含水量、幼苗生长发育、抗旱性、抗寒性和组织培养的出愈率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研究苜蓿电生物效应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笔者简单介绍了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马晖玲  卢欣石  曹致中  葛军 《草业学报》2004,13(6):99-105,F003
离体培养条件下对紫花苜蓿地方栽培品种--陇东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以及引进品种Rambler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苜蓿品种、外植体、外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因素均影响着植株的再生.陇东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1.04%和63.75%;和田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2.05%,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为56.82%.这2个品种在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是较理想的试验材料;紫花苜蓿下胚轴是理想的受体材料.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以2.0 mg/L 2,4-D处理2周为最佳;在2.0 mg/L 2,4-D 0.5~2.0 mg/L 6-BA的作用下,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以及进一步发育的趋势较强.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则以2.0 mg/L 6-BA 0.5 mg/L NAA的激素组合进行处理.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1.0 mg/L IBA 1%蔗糖 0.7%琼脂.  相似文献   

7.
微波处理对甘肃省4个苜蓿地方品种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芳 《草业科学》2004,21(11):41-43
试验对4个甘肃省地方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天水苜蓿、定西苜蓿、庆阳苜蓿、酒泉苜蓿)进行了不同强度的微波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各苜蓿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微波处理苜蓿种子,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芽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用这3个指标衡量苜蓿品种抗旱性时,定西苜蓿的抗旱性最强,酒泉苜蓿次之,天水和庆阳苜蓿最差.  相似文献   

8.
几种豆科牧草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豆科牧草以其品质优良,易于栽培,在饲料牧草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苜蓿、红豆草、百脉根、山黧豆和鸡眼草五种豆科牧草的组织培养,初步探索总结了豆科牧草组织培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常志敏  吴旭红 《草业科学》2005,22(12):20-23
研究了镉对苜蓿 Medicago sativa(3个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根鲜质量萌发特性形态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镉污染期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镉胁迫下3个苜蓿品种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叶苜蓿抗性较强,肇东苜蓿次之,准格尔苜蓿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培养条件下卡那霉素(Kan)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秘鲁、富平、甘农3号)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不同品种间也存在差异。子叶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高于下胚轴,当卡那霉素的浓度为20mg/L时,子叶的愈伤率极低。子叶愈伤阶段卡那霉素的有效工作浓度为15~18mg/L,分化阶段为40mg/L。下胚轴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因品种不同:秘鲁苜蓿愈伤阶段的选择压为60mg/L,分化阶段以50mg/L为宜。富平苜蓿和甘农3号苜蓿愈伤阶段的选择压力分别为80mg/L9、0mg/L,分化阶段选择压降低到60mg/L。另外,如果在愈伤阶段加入选择压,后期分化中应适当降低压力或除去压力,以利于体细胞胚的产生和发育。  相似文献   

11.
苜蓿Medicago spp.是一种豆科模式植物,其种子繁育主要依赖于昆虫的传粉,因而关注苜蓿与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探究豆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苜蓿花部构造的探讨、苜蓿弹花机理的剖析、苜蓿与传粉昆虫的互作以及影响昆虫传粉生态因子的研究,探究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期揭示苜蓿与传粉昆虫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为阐明植物的繁殖策略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协同机理提供依据,并对苜蓿传粉生物学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苜蓿原生质培养及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以及苜蓿Medicago spp.体细胞胚胎发生特性,综述了该技术在苜蓿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介绍了我国苜蓿研究领域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牧草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牧草的主要病害有10种,分别是:黑麦草(Loliumperenne)冠锈病(Pucciniacoronata)、褐斑病(Bipolarissorrkiniana)、大斑病(Drechslerasiccans)、网斑病(Drechsleradictyoides)、禾草云斑病(Rhyncohsporiumsecalis);三叶草(Trifoliumspp.)白粉病(Oidiumsp.,Oidiopsissp.)白绢根腐病(Sckrotiumrolfsii)、褐纹斑病(Stemphyliumsarciniiforme,S.botryosum);苜蓿(Medicagosativa)锈病(Uromycesstriatus)、白绢病(Sclerotiumrolfsii)。本文概述这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西藏那曲县研究了"冬圈夏草"的适应性,种植羊圈10个,每个羊圈约900 m2。采用单播8种饲草,混播6种组合。结果表明,各处理牧草生长旺盛,产草量高,生长期延长,可延迟至10月底进行收割,此时禾本科饲草料生育期为抽穗期,高度在1 m左右,平均鲜草产量高达28 500 kg/hm2以上。"冬圈夏草"种植简单,可有效缓解春季饲料缺乏的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呼伦贝尔草原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其下一步转基因试验提供良好的受体。结果表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1 2,4-D+0.4 mg·L-1 6-BA+3%蔗糖+0.7%琼脂,下胚轴和子叶的最佳愈伤诱导率均可达到100%。最佳胚性愈伤形成培养基为MS+0.5 mg·L-1 KT+0.1 mg·L-1 NAA+2%蔗糖+0.7%琼脂,胚性愈伤形成率为81.5%;最佳分化芽形成培养基为MS+0.25 mg·L-1 KT+0.05 mg·L-1 NAA+2%蔗糖+0.7%琼脂,分化芽形成率为36.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 NAA+1.5%蔗糖+0.7%琼脂,生根率为93.3%。愈伤诱导结果显示,供试黄花苜蓿材料个体间组织培养再生性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激素水平上有大约1/3植株的愈伤状态优于其他植株。  相似文献   

16.
2,4-D和6-BA组合配比对金达苜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达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Jinda)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我们以金达苜蓿无菌苗的胚轴上段、下段、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2,4-D和6-BA不同组合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分化的影响,这对其以后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胚轴上、下段和子叶是很好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MSO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分化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2,4-D、6-BA剂量配比为8:0.2,成苗培养基为MSO+30 g/L蔗糖+6 g/L琼脂。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ologic evaluation and fungal culture of tissue for diagnosis of nasal aspergillosis in dogs. DESIGN: Prospective study. ANIMALS: 58 dogs with nasal discharge and 26 healthy dogs. PROCEDURES: Dogs with nasal discharge were anesthetized and underwen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rhinoscopy; nasal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or histologic examination and fungal culture. Sera were assessed for antibodies against Aspergillus spp (healthy dog sera were used as negative control specimens). Nasal aspergillosis was diagnosed in dogs that had at least 2 of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mputed to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onsistent with aspergillosis, fungal plaques detected during rhinoscopy, and histologically detectable fungal hyphae in nasal tissue.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cy were diagnostic for neoplasia. Without evidence of neoplasia or fungal disease, nonfungal rhinitis was diagnosed. RESULTS: Among the 58 dogs, 21 had nasal aspergillosis, 25 had nonfungal rhinitis, and 12 had nasal neoplasia. Fourteen aspergillosis-affected dogs and 1 dog with nonfungal rhinitis had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Aspergillus spp. Fungal culture results were positive for Aspergillus spp only for 17 dogs with aspergillosis. With regard to aspergillosis diagnosi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67%, 98%, 93%, and 84%, respectively, for serum anti-Aspergillus antibody determination and 81%, 100%, 100%, and 90%, respectively, for fungal culture.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ropositivity for Aspergillus spp and identification of Aspergillus spp in cultures of nasal tissue are highly suggestive of nasal aspergillosis in dogs; however, negative test results do not rule out nasal aspergillosis.  相似文献   

18.
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盐分对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处理对羊草植株生长的影响低于对苜蓿的影响,羊草较苜蓿更为耐盐。苜蓿的蒸散量和净光合速率(NPn),尤其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受盐分的影响比羊草显著。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苜蓿和羊草植株N、P含量无明显变化,K含量迅速降低,而Na含量急剧增加。苜蓿与羊草相比,苜蓿则有相对较低的K特定吸收率(SAR)和高的Na特定吸收率(SAR)。  相似文献   

19.
苜蓿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中探讨了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和遗传特征。结果得出:1.苜蓿自交结荚百分率为0~92%,平均为27.6%。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在群体中呈连续、偏态分布。2.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主要发生在雌蕊组织下部(子房及子房腔)。3.确定自交不亲和或自交亲和性的判别函数方程为Y=-0.0804x_1—0.5228x_2+0.6117_3。4.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受单位点、复等位基因控制,并具有CSI遗传特点。5.S基因与过氧化物同工酶基因(Prxl)为连锁,两者间重组值为27%。6.PSC的遗传力h~2=62%,选择无论对亲和性和不亲和性均为有效。根据本试验结果讨论了苜蓿SI的测度指标、授粉方式及不亲和性的数量差异问题,并探讨了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种的分类差异,认为两者理应属同一种或种内不同生态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扁蓿豆解剖结构的9个特征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47%~24.49%;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及叶片厚度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把59个居群分为6大类,表现出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联;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年降水量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大小与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