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保健蔬菜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益母草、人参菜、台湾红枸杞、菊花脑、当归菜、黄秋葵等野生保健蔬菜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效栽培技术,以促进野生保健蔬菜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6种保健野菜及其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介绍了黄秋葵、襄荷、藿香、竹节菜、芦蒿、紫苏6种保健野菜的营养成分、保健知识,以提高市民对野菜的认识和增强健康的饮食意识;同时介绍了这6种野菜的种植技术,为广大农民朋友高效种植保健野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苦叶菜是福建省闽南地区一道地道、风味菜肴。近年来,其栽培面积逐年上升,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生苦叶菜和驯化苦叶菜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叶菜中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配比合理,野生苦叶菜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种植驯化的苦叶菜。  相似文献   

4.
时尚野菜——富贵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萍 《广西农学报》2006,23(3):43-43,28
富贵菜是近年人工驯化栽培的野菜品种,味道鲜美,食法多样,有一定医学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富贵菜适宜南方种植,文章介绍了植株的特征特性、栽培方法、田间管理与采收技术、常见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绿色保健野菜——荠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别名护生草、菱角菜、地米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温带地区。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已开始栽培荠菜。目前普及至全国各地,荠菜生长期短,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周年供应,且因其为纯天然无公害野生保健食品,在人民日益重视营养与保健的今天,荠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本人从事种植、推广荠菜多年,现将荠菜的特  相似文献   

6.
苏定昌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30-130,136
为探索菜用鱼腥草的果园套种与覆膜栽培技术。在种有梨、李、桃等果树的园地里利用根茎繁殖加地膜覆盖方式种植野生红茎鱼腥草。结果表明:在品种、种植方法、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果园套种与空地种植菜用鱼腥草产量差异不大(P>0.01)。果园套种覆膜栽培菜用鱼腥草成熟期提前、产量高,且节约耕地和种植成本,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薄志红 《农家顾问》2010,(11):20-21
一是讲种保健菜很多蔬菜具有很好的保健、美容等功效,但现在因种植户较少,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谁能抓住种植保健菜的良机,适当扩大种植面积,会带来不错的收入。如:具有消暑、清热、利尿、增进食欲、助消化等作用的苦瓜;可帮助肠胃消化、清热去湿的"四棱豆"和"红扁豆";具有明目、止血、清凉、解热、利尿等作用的荠菜;具有镇痛、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正>唐山盐碱地长出高营养"养心菜"11月21日,位于唐山曹妃甸区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完成的"滨海养心菜鉴选及应用"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鉴定认为,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的养心菜耐碱性强、品质优,兼具食用保健和园林绿化功能,对盐土及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效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大多位于渤海沿岸,面积约40万公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立足冀东滨海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开展适于滨海区种植的新作物引进和开发应用。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了集食用保健、园林绿化于一体的滨海养心菜,形成了重度盐碱地菜用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崖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保护野生石崖茶资源,人们对石崖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总结出一套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石崖茶园选择、种植、树型培育、施肥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石崖茶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崖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保护野生石崖茶资源,人们对石崖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总结出一套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石崖茶园选择、种植、树型培育、施肥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石崖茶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南山区野生菜种类多,品质优良,膳食和药用价值高,具有药膳同源作用。人参菜属于其中一种,多年来一直没有开发利用,在陕南属于野生状态下生存,通过人工栽培驯化种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为人们膳食蔬菜增加一新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菜用型甘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学德  黄洁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9):29-33,45
综述菜用型甘薯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育种研究进展和栽培研究现状,指出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用与其他蔬菜相比,具有可种植区域广、可种植时间长、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针对我国目前菜用甘薯产业化、商品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连年种植,特别是温室大棚连茬种植同1种蔬菜,病害逐渐积累,虫害逐年上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应用嫁接技术,由于砧木的野生性、抗逆性较强,嫁接瓜菜抗逆性大大增强,重茬年份相对延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1.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连年种植,特别是温室大棚连茬种植同1种蔬菜,病害猪检积累,虫害逐年上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应用嫁接技术,由于砧木的野生性、抗逆性较强,嫁接瓜菜抗逆性大大增强,重茬年份相对延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五行草、马蛇子菜、瓜子菜,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1年生草本植物.马齿苋是一种常用中草药,也是普通百姓喜欢食用的野生蔬菜,它是被医药界和食品界公认的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近年研究表明,无论从药理作用还是从食用保健看,马齿苋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良药和天然绿色佳蔬.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6.
稀特蔬菜马齿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五行草、马蛇子菜、瓜子菜,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1年生草本植物。马齿苋是一种常用中草药,也是普通百姓喜欢食用的野生蔬菜,它是被医药界和食品界公认的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近年研究表明,无论从药理作用还是从食用保健看,马齿苋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良药和天然绿色佳蔬。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7.
周连份 《河南农业》2014,(17):17-17
<正>养心菜也叫景天三七、救心菜,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此菜是食、药两用多年生草本植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快速进行和农业环境生态化、农业生产可持续化以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物等中央一系列富民措施的实施,必定推进农业快速发展。养心菜是很好的经济作物,其营养和保健价值都很高。大力扩种养心菜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兰考县应抓住这一大好机会,发展种植养心菜,促进兰考经济快速腾飞。一、养心菜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养心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用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高质量无污染和具有营养、保健、食疗功能,且色、香、味、形俱全的名特蔬菜已成为一种时尚。名特蔬菜是相对于大宗蔬菜而言,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也有野生驯化的品种。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或发展许多名、特、优、稀、野、新蔬菜类型与品种,如微型蔬菜、观赏蔬菜、香辛蔬菜、药疗保健蔬菜、名特蔬菜、进口蔬菜、创汇蔬菜及野生蔬菜等。由于名特蔬菜的售价远远高于普通蔬菜,能给种植者带来可观的收入,逐渐成为广大菜区的时兴蔬菜品种,菜农争相种植。名特蔬菜品种很多,本期仅对在我省有发展前途的主要名特优新蔬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高质量无污染和具有营养、保健、食疗功能,且色、香、味、形俱全的名特蔬菜已成为一种时尚。名特蔬菜是相对于大宗蔬菜而言,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也有野生驯化的品种。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或发展许多名、特、优、稀、野、新蔬菜类型与品种,如微型蔬菜、观赏蔬菜、香辛蔬菜、药疗保健蔬菜、名特蔬菜、进口蔬菜、创汇蔬菜及野生蔬菜等。由于名特蔬菜的售价远远高于普通蔬菜,能给种植者带来可观的收入,逐渐成为广大菜区的时兴蔬菜品种,菜农争相种植。名特蔬菜品种很多,本期仅对在我省有发展前途的主要名特优新蔬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狗肝菜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狗肝菜 (DiclipteraChinensis (L.)Nees) ,爵床科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 ,生长在疏林下、溪边、路边 ,属保健野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保健野菜越来越青睐 ,市场开始出现保健野菜销售热 ,为了满足市场上的需要 ,保证狗肝菜具有一致的嫩度和洁净度 ,具有商品性 ,提高狗肝菜的口感 ,可进行栽培种植。狗肝菜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 ,易生长 ,易管理 ,具有耐荫、耐旱、耐寒、耐湿、耐肥、耐瘦的特性 ,但在半荫、土壤肥沃湿润情况下生长较好 ,叶色深绿,产量高 ,持嫩性好。缺水肥,叶色变黄 ,叶质粗硬 ,口感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