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为了恢复再生稻生产、确保全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技部门通过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创新中稻再生技术,组装集成和探索总结出超级稻 + 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超级稻 +再生稻每 667m2 两季平均产量 835.3kg、增产 11.4% 的显著效果。从选择稻田、选用品种、播种移栽、肥水运筹、防虫灭病、收割留桩和综合种养等方面对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2010年,我中心在桂北高寒山区斗江镇周牙村开展了超级稻+儿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示范面积120亩,亩产稻谷550千克、产值1200元,亩产儿菜2500千克、产值5000元,亩总产值达到了6200元。这种种植模式成为当地提高稻田种植效益的成功典范和高寒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的新亮点。2011年,这种种植模式辐射到斗江、丹洲两镇,示范面积扩大到1000亩。现将该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5-2016年在高寒山区中稻对超级稻Y两优系列品种进行了试种.结果表明:参试的品种产量均达到521.0kg/667m2以上,其中以Y两优302产量最高,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Y两优9号、Y两优6号和Y两优3218.综合考虑抗性、产量、米质等因素,Y两优302、Y两优1号、Y两优9号和Y两优6号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晋代《广志》记载:“南方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收,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这是据我所知我国古籍对再生稻最早的明确记述。显然,这是利用早熟稻再生。据此,我国南方稻区农民培育再生稻已有悠久历史。但多为零星蓄留,作为附带增收或补头季稻欠收的一种手段,没有成熟 相似文献
5.
云霄县位于闽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10℃积温7548.8℃,年降水量1730.6毫米,无霜期347天,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光资源丰富,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杂稻新组合奇优894在高寒山区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促进高寒山区选用新组合推广和实现高产稳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择一个适宜的种子生产基地,是保证种子生产成功的基础。新疆哈密山区河谷海拔800~1000m,无霜期160~170d,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光和效率高,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春季温度回升快,利于出苗,夏季7月降水较多,气候凉爽,适宜开花授粉,秋季9月气候干燥,以晴天为主,降水量少适合玉米成熟脱水晾晒,特别是山区自然隔离条件好,可保证杂交制种的纯度,种子饱满产量高。2002年开始给内地种子公司代繁玉米杂交制种,平均667m^2产量400kg,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