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丽中国的顶层设计下,美丽公路的建设适应了交通运输和旅游融合的趋势。道路景观是美丽公路的重要资源和建设依托,能使其完成“吸引力”对“移动性”的超越。景观质量评价是景观建设标准的理论基础,而评估方式尚未统一,使“何为美丽公路”这一命题仍难有定论。梳理国内外道路景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发现评价方式的发展趋势,即“景物-景观-视域-视景”,存在人本转向。从早期服务于政府部门的专家系统到当前体现大众审美的人本感知,道路景观评价不断追求科学客观性和视觉主体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形象。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营造是反映城市特色、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认知和感受,强调了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道路景观体系中的景观构成及绿地类型分类,并进一步探究了道路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的生态意义、景观意义和文化意义。通过对新疆地区部分主要城市的道路景观现状分析和调研,指出了疆内道路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倡导道路景观的人性化、生态化、乡土化设计理念,并依据调研考察资料对疆内道路景观今后的设计、提升提出了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林业》2009,7(5):32-32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道路绿化在扩绿、增绿的同时,着力加强绿化景观建设,因路造绿,一路一景,道路景观日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了别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道路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学科,集聚了生态、地理、环境、人文以及经济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其关注的主要重点也集中于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道路两边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道路景观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降低道路在规划设计时给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各种生态威胁。分析了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对国内外道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道路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太行山低山麻岩区山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片麻岩山区再生景观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片麻岩山区景观中的本底要素是山场坡面;次生林是唯一的残余斑块;干扰斑块主要有农田种植斑块、村庄建筑斑块和道路斑块;引入斑块主要有人工水土保持林、一般经济林和高效经济林。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的走廊是沟谷和河道。通过系统聚类,将该区的景观划分为荒山型景观、疏林型景观、经济林型景观、生态经济林型景观4大类。生态经济林型景观的主要斑块是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0%-85%以上,生态协调功能较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斑块优化建设技术主要有高效益无公害苹果园综合建设技术、板栗集约栽培技术、油松营养袋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林优化结构与利用技术、沟谷河道蓄水防洪体系建设技术等。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建成了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的生态林景观、经济林型景观和生态经济林景观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道路的线形设计、景观造型以及道路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对道路的美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行道树选择及其景观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横交错的城镇道路,四通八达的公路,其行道树的选择应用,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及美化城镇景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行道树的选择还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绿化成果的快慢及景观效果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行道树的选用,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考虑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坚持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9.
道路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是重要的绿色线型空间,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之一.但由于诸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衔接问题、道路周边用地性质的改变、环境对道路的影响以及绿地建设与规划设计的脱节、后期管护不善等原因,导致道路绿地景观出现整体风格不统一、特色不鲜明、景观质量不高、相关功能缺失等问题.本文以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改造为切入点,分析该区域内存在的功能和景观上的主要问题,以提升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完善功能为目的,总结出相关的改造模式和方法,并在河北栾城裕泰路景观改造案例中的进行了具体运用,旨在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改造理论和同类型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艳 《绿色科技》2014,(4):71-74
指出了漳州东山县西铜公路是县城西埔通往铜陵镇和东山港口岸、渔港、风案区的主干道.其建成及道路景观绿化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道路进行了分段分析。通过对不同路段特点的把握.结合西铜公路的地理位置、城市功能,进行绿化规划设计,通过软质案观、硬质号观的合理搭配和使用.希冀在城市文化的大背景下.遵循自然规律,营造新颖独特的道路号观.给人更多的自然体验和人文思索.从而使其融入海西建设.成为集蒂观、滨海度假旅游和城市道路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大道。  相似文献   

11.
从道路景观的组成因素人手,分析了道路景观3大作用,阐述了道路绿化设计原则: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效果,要求整洁、整齐、美观,视觉流畅、风格、色彩、造型相互协调。道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开花落、树影婆娑.与成几何图形的临街建筑物产生动与静的统一,它既丰富了建筑物的轮廊线,又遮挡了有碍观瞻的景象。因而,道路的景观是体现城市风貌最直接的一面。在道路绿化建设中,应不断创造出精品,将植物材料通过变化和统一、平衡和协调、韵律和节奏等变化进行搭配种植后,产生美的艺术、美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浙北41个乡村聚落,运用SBE评价法对乡村道路植物景观开展美景度评价,按照9种道路植物景观要素分析其对14个典型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构建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主要为观赏性和整洁度,美景度值随着观赏性和整洁度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乡村道路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城市入口道路景观不仅体现了城市的风格特色,更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相关原则和方法进行融合,以鹰潭市梅园大道景观提质改造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营建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强调了道路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促进城市入口道路景观与人文的联系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者通过对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的实地调研,结合其道路性质及周边环境,分析现有绿化景观模式的优缺点,并给予相应的景观评价;针对目前济南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建过程中行道树的选择、保护与移植等问题,探求适合该类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SBE法对呼和浩特市内14条主要道路的28组行道树景观进行了美景度评价。提炼出8个美景度评价影响因子,并建立了呼和浩特市道路行道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选定3组测试者,结合调查中拍摄的道路行道树景观照片填写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根据美景度计算公式得出各行道树景观的SBE标准值,分析测试群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行道树景观的差异性;最后,运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根据各景观因子的平均得分值给出呼和浩特市道路行道树景观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市为例,从景观学的角度出发对道路两旁的街道景观进行调查研究,探究道路景观的设计,探讨了以艺术的手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从而改善城市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道路景观设计中片面追求形式美观、缺乏个性与特色等弊端,通过对郑州市郑东新区东三环景观设计的分析和实践,提出如何营造一种可意象的道路景观的思路,旨在凸显道路设计中的一种场所精神和’生态的理念,从而实现道路景观的生态、安全和文化等功能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从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出发,以龙湾大街道路绿化改造工程为例,对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绿化树种的选择、公共基础设计与道路的协调性、沿街景观的处理、道路景观结点设计、地下因素和变动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礼泉县2021年国道、县道、乡道景观优化前后的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测、实地调查及地理信息系统获取道路绿地信息,结合UAV航测生成的DOM,DEM,DSM文件,提取景观特征,提出改造模式,进行景观优化。对优化后的道路绿地抽样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通过计算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分析多样性特征,提出适用于礼泉县道路绿地系统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UAV航测适用于不同景观特征的道路绿地信息采集,在资料收集上具有普适性,道路绿地受道路等级、宽度的影响,景观配置呈现明显差异。礼泉县域内国道绿化景观基础最好,乡道景观基础最差,存在植物种类单一、地域特征缺失、群落结构不丰富、生态效益不佳等缺点。2)基于场地特征提出完善型和改造型景观改造模式,完善型分为局部修改和整体丰富两类,局部修改以“破灰增绿、景观衔接”为设计要点,整体丰富以“添层、加色、补数”为设计要点,改造型以“背景树+观赏灌木+地被”为主要形式。3)景观优化后各等级道路物种多样性提升,整体景观效果显著,对森林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