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防沙治沙6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60年来我国防沙治沙的发展实际,将我国的防沙治沙分为新中国成立初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3个阶段,分别对不同阶段的有关防沙治沙的环境背景、防沙治沙的开展情况、防沙治沙的成就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对某些社会关注或有争议的问题客观地表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水土流失面积39.3万hm^2,占81%。经过多年的努力治沙,全县林地面积已达20.7万hm^2,其中防风固沙林11.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0%,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但目前仍有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997.6hm^2,闻田2万余hm^2,要进一步大力造林,改造劣质林,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彻底治理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3.
沙漠、沙尘暴和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如何根治沙漠、沙尘暴和沙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覆膜防沙治沙方法的研究和提出,成功地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防沙治沙难题。为人类征服自然,征服沙漠树立了信心。介绍了覆膜防沙治沙的技术方式、方法、原理和覆膜栽培技术,供防沙治沙工程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艾茹 《南方农业》2021,(5):101-102
在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性的任务,防沙治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有效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十分重要.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而有效进行植树造林十分必要.在目前的防沙治沙造林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应用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以使植树造林取得理想成果.基于此,阐述了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37-39
<正>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赤峰市的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水土保持、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1 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素有“六山三沙一分川”之称.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林草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国之初,全市有林面积仅45.5万hm~2,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06.7万hm~2,占总面积的 45%,年流失表土1.1亿t;沙地面积 242.5万hm~2,直接受沙漠化危害的农田43.3万hm~2,草场253.3万hm~2.“无雨一片旱,有雨水成灾;无风遍地沙,有风沙满天”,是当时我市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市的防沙治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口市是北京地区沙尘灾害的主要沙源之一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极为严重。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 18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实施 ,积累了适合本地治理侵蚀、防治风沙的经验。坝上地区应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坝下地区的防沙治沙应实行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防沙治沙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实行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防沙治沙区土壤微生物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青海湖防沙治沙措施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对该措施区及流动沙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总数量为沙岛半固定沙丘> 克土丘间地> 克土灌丛> 沙岛灌丛> 湖东种羊场草方格区> 流动沙丘> 克土沙棘草方格> 克土青杨草方格> 示范区近年设置的草方格区。(2)早期治理区,植被覆盖较高,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表现为上层的高于下层,微生物含量也较其他点高。(3)流动沙丘及草方格治理的沙丘,微生物数量非常少,而且下层的稍高于上层,这是因为流动沙丘下层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发生沙尘暴的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为此,笔者对有关辽宁省沙尘天气的成因、来源及危害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防沙治沙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睿  杨国靖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5):174-179,188
[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为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建立了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评价指标,植被因子在沙漠化治理中较其他因子更为重要,植被恢复状况对库布齐沙漠化治理的影响显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值为53,属于一般状况。当地农户普遍认为防沙治沙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多数农户对沙漠化治理工作认同度较高。[结论]随着生态政策和治理措施的推进,治理效益将呈现良好态势;农户生态环保意识较差,还需加强农户生态环保意识,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土地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分析了土地沙化治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是:重视森林;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治沙工程;强制节约水资源,开展径流林业;调整费税,政府投资放粮,携手治沙抗贫。提出了防沙治沙的总体原则、方针、思路和技术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Progress in combating aeolian desertification (land degradation resulting from wind erosion) has been achieved in an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rn China since the mid‐1980s. This paper reviews three common measures used to combat and control aeolian desertification in such regions. In addition, it introduces a case study on the recovery of a degraded semi‐arid ecosystem to provide regional lessons and suppor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reversal on a global scal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ree kinds of typical measures and one regional scale case, this study shows that human‐caused aeolian desertified land can be rehabilitated. Although the technologies and management of combating aeolian desertification in an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rn China still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through more experiment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the experience gained to date contains important lessons for the recovery of degraded land on a global scal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探讨了荒漠化的定义及我国荒漠化危害,从荒漠化过程监测、生物措施稳定性、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荒漠化土地造林技术和荒漠化的防治途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今后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TM监测中国西部沙漠化进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1986年和2000年的TM数据,通过全数字化解释,得出了土地利用/覆盖在14a内的变化情况。研究工具采用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图像的增强、假彩色合成、几何精纠正、镶嵌、分幅,以及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分县统计出了6省的TM目视解释结果。土地利用/覆盖采用了3级分类体系,第1级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大类。2000年,这6省沙漠、沙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85425467h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6%,大多数位于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和甘肃,新疆最多,为52035232hm2,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32%。14a来,6省新增沙漠化土地面积1610062hm2,已沙漠化土地重新被利用面积为291776hm2,净增1318286hm2,占总面积的0.40%。6类土地类型中,草地沙漠化最严重,达到797081hm2,占到了新增沙漠化土地的50%。  相似文献   

15.
沙漠化是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危及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沙漠化土地的整治一直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生态建设项目。本文通过对近期我国土地沙漠化危害的分析,讨论了我国沙漠化问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并进行了趋势预测,提出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防治的战略目标、步骤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的干旱化倾向是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速扩展的内在根源。因此,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就应该从控制人口和提高土地承载力人手,逐步缓解和消除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针对以往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需要进行思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关内容,并提出了荒漠化防治需要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沙漠化管理模式逐步由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直接调控体系向以税收、法律、信贷等为手段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转变。选取与沙漠化相关的政策方针、机构角色和方法实践3个方面进行回顾,并以法律法规数量、非政府组织数量和国家对于林业基本建设投入的比例3个指标与公有制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对比为例,分析了沙漠化管理的变化趋势,最后从管理的4种基本职能角度对我国沙漠化管理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及土壤质量情况,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北盘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花椒、金银花、核桃和撂荒地4种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4种生态恢复模式下0—5 cm表层土壤养分富集明显,且2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加深,各营养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短年限撂荒地相比,花椒、金银花和核桃样地总体土壤物理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改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花椒(0.671) > 金银花(0.664) > 核桃(0.597) > 撂荒地(0.589),表明花椒、金银花对土壤质量提升成效较好,在石漠化治理土壤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of Yangtze River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ld climate and permafrost, the freeze–thaw process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 kinds of desertific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form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ment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are in particular compared with other desertified regions in east China.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for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and control in the source area are put forward.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