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鹰椒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鹰椒又叫三樱椒、朝天椒,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种植效益十分可观。下面是笔者数年来总结的天鹰椒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3414试验,探讨了郧县小米椒氮磷钾施肥效应,指出最优化配方为10m2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镁0.88、0.875、0.375kg,其生长态势、经济性状的表现、产量水平的表现均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天鹰椒是一种高品味的蔬菜品种。它不仅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佳品,而且也是食品工业色素添加剂和美容制品的天然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为实现天鹰椒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针对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栽培技术试验,摸索出了一套栽培技术,并于2000~2001年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面积达3.12万hm2,产量3407.25kg hm2,比对照增产679.35kg hm2,新增总产值15910.76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苗期管理1.1 提早育苗天鹰椒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相似文献   

4.
棉花施钾肥的效应郭承君,李文江,于茂森山东省临清市植保站252600郑安川临清市农业局山东省临清市常年种植棉花3.3万hm2以上。由于存在重氮轻磷钾的习惯,使土壤严重缺钾,1993、1995年在棉花中、后期出现大面积落叶、早枯等生理性病害。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麦肥地玉米大豆间作不同处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三因素试验,研究了麦肥间作套种玉米间作大豆不同处理对玉米、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是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品质最大的因素是密度,在麦肥地玉米、大豆间作的情况下,玉米应适当降低密度,注意平衡施肥,选择耐荫大豆品种,同时施用一定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6.
李琦 《耕作与栽培》2002,(5):39-39,57
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丘陵地区部分农民在耕地上大量种植劳动力投入较少的大豆作物(四川又称黄豆),但由于用肥不当,往往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此,我们于1999—2001年在蓬安县金甲乡,对大豆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氮肥的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以及磷肥的施肥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7.
枣棉间作条件下棉花密度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枣棉间作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棉花种植密度(13.5万、18.0万和22.5万株·hm-2),研究了密度对棉花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棉花形态、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受到枣树的显著不利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边行负效应。随着枣棉间距离的增加,不利影响减小,SPAD值、光系统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间作棉花LAI和干物质质量显著增加。密度为18万株·hm-2的间作棉花的光系统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产量显著高于13.5万株·hm-2和22.5万株·hm-2。在枣棉间作复合系统中,适当增加枣棉间距可以减轻枣树对棉花的不利影响,而较高的棉花密度也有利于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8.
关于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征、叶枝结铃规律及保留叶枝的增产作用,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一般认为,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保留适当数量的叶枝,有利于增蕾增铃,提高单株生产力,增加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9.
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种植体系,即单作豌豆(solepea,SP)、单作蚕豆(solefaba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 SS)、单作玉米(sole maize, 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间作作物增产率、豆科对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 A)、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净效应(net effect, NE)、补偿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CE)和选择效应(selectioneffect,SE),以明确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在3个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中的角色。结果表明:4年平均, M/P、M/F和M/S的LER分别为1.30、1.31和1.13,大豆偏土地当量比小于0.5,豌豆和蚕豆偏土地当量比大于0...  相似文献   

10.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11.
苎麻是具中国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出口产品。由于受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苎麻产业日益萧条,与其他作物的间套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笔者阐述了国内外有关间套作种植方式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苎麻以及其副产品的应用价值,分析了苎麻间套作的生理生化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防治病虫害、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提出苎麻间套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初步探讨了解决方案,以期为苎麻间套作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高产夏玉米新品种鲁单90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分析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肥料运筹的生产效应。【结果】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在玉米增产、肥料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的效果明显要好,并可部分地改善玉米籽粒品质和耕层土壤性状;不同肥料运筹的玉米生产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等养分量控释肥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普通化肥,减量控释肥施用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全量控释肥,普通化肥一次施用优于分次施用。【结论】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明显好于施用普通化肥;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成本投入也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南疆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4种主要间作模式中的小麦进行测产,探讨了核桃树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麦间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6 m×12 m、6 m×9 m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远小于3 m×6 m、3 m×4.5 m的影响。随着核桃树株行距的加大,开放度增加,小麦产量提高。间作小麦与核桃树的距离愈近,对小麦产量影响愈大,即距离核桃树越远,小麦的产量越高;距离桃树越近,小麦的产量越低。核(桃)麦间作模式下小麦产量变化的研究,为新疆南疆果农间作环境下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素对辣椒生长的影响及多倍体诱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比较了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长组合下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生长差异和多倍体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和对照植株相比,所有处理变异植株在形态上表现为叶片宽大,叶色较深,茎变粗且节间距长,气孔增大;相关指标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而且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加差异更为明显.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变异植株经染色体倍性鉴定植株表征为嵌合体(2 n=24或2 n=48).相同处理时长下,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对辣椒多倍体诱导效应差异显著,而对相同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长对植株叶片数和气孔面积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长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处理之间除气孔面积差异不显著之外,其它指标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结合加倍率和植株死亡率综合分析后认为,用0.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6天诱导效果最佳,诱导诱导加倍率可达26.1%.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稀植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 : 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高产的有效种植方式。与常规3—2式麦棉套种方式相比,小麦产量不减,皮棉产量提高17.2%;以2行短季棉替代2行中熟棉形成的短季棉与中熟棉复合群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间在生育期、株型、蕾铃发育进程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的差异,利用它们在发挥群体中占据的时间、空间生态位上的差异,使复合群体结构动态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产棉田生长后期群体发育过大造成冠层郁蔽,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蕾铃脱落率高的不足,从而获得高于单作的超额产量;但是并非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任意搭配在一起就能增产。不适宜的搭配方式(如6—2—2式),不仅不能发挥早中熟棉生态特征特性方面的差异,反而会使其生态位重叠,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增产甚至减产。选择合理的短季棉与中熟棉配套种植方式是获得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A Proposed Index for Assessment of Row-replacement Intercropping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index has been proposed for assessing an intercropping system where the component crops are in row replacement senes. It determines the Actual Yield Loss or gain (AYL) in respect to a component crop in an intercropping situation Here the sown proportion of the component crops with regard to its sole one is to be considered. This index appears to be more appropriate than other established indices like land equivalent ratio, relative yield loss, etc., particularly when per plant yield is considered. Partial AYLs (which are the two components of this index) can be considered as indicators regarding the competition existing between the component intercrops.  相似文献   

19.
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重要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它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量研究表明:EGF能够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的形式作用于胚胎组织中的EGFR,刺激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外胚层的增殖,从而调节早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苎麻是我国特色纤维作物,收获纤维后留下的副产物主要有麻叶、麻皮和麻骨。这些副产物可以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综述了副产物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成龄苎麻园套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研究,同时展望了苎麻的多用途前景。这些研究可拓宽苎麻产业发展空间,为苎麻多功能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