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起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2.
TM遥感数据在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M遥感数据,对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进行目视判读,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超过细则规定要求。(2)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3.
锥栗人工林营养综合指标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林业科学》2001,37(Z1):52-59
在叶片中5种主要养分元素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综合指标诊断判别系统,对不同产量类型的锥栗人工林营养进行了判别诊断分析.当将产量水平划分为2类时,采用1维判别分析进行回判,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得到不同的正判率,高产类及(中产+低产)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均为100%;而(高产+中产)类及低产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分别为88.33%和86.67%.将产量划分为高、中、低3类的情况下,用1维判别进行回判的结果其正判率分别是100%、86.70%和83.33%;用2维判别进行回判,则正判率分别为100%、100%和83.33%.因此,类别的划分及判别函数的维数是影响判别诊断分析效果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宏观监测遥感群团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具有丰富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和无判读经验人员在参考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以及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条件下进行判读,各地类的正判率情况。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判读人员对于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和森林的正判率均高于无判读经验人员;高分辨率和合适时相的遥感影像,以及充分利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均有助于提高正判率。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省按照不同地貌类型和地类破碎程度抽取4 km×4 km大样地10个,采用不同判读方式(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与不参考林业档案信息)和不同判读人员(有5年以上遥感判读经验人员与无任何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对10个大样地进行遥感判读区划,并对判读区划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表明: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正判率,但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等因子综合正判率仍然偏低;不同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对遥感判读有一定的影响,无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应经过一定程度培训后才可参与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国一体化监测试点工作布设样地的情况,在湖南省内抽取40个4 km×4 km的大样地,基于国产资源卫星影像进行遥感区划判读,并对其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结果表明,各地类综合正判率达到了77.85%,林地的正判率最高,达到了98.57%;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国产资源卫星影像能够基本解决林地与非林地之间的界线问题;影响遥感正判率的主要原因是遥感影像特征不明显,占所有误判比重的80.53%,人为因素影响占18.25%。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霍城林场果子沟林区的云杉为对象,利用2008-2013年的气象记录数据、雪枯病发生调查数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数据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云杉雪枯病发生期及发生区预测模型,发生期判别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检验样本正判率均达到100%。发生区判别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17 4,检验样本中发病小班正判率75.00%。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优树多性状同步判别分级的方法,并以湿地松选优实例作了验证。采用单个Fisher判别函数,贡献率为91.98%,分级判对率为79.49%,而用二个判别函数,累计贡献率达98.17%,分级判别率提高到89.74%;应用Bayes判别函数,不考虑先验概率时,判对率为84.87%,而考虑先验概率时,判对率达97.44%。说明适当地选用判别函数,可以显著地提高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森林采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尺度分割技术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SPOT5遥感数据进行土地的分类及森林采伐信息提取。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中,采用图像分割——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分类的分割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在综合最优分割尺度下,用最邻近分类器对SPOT5影像进行分类;采用两期图像特征比较,提取森林采伐区信息,并结合二类调查成果和伐区设计资料,使用交互式补充判读和修正。结果显示:研究区各地类的分类精度都在85%以上,对森林采伐图斑判读的加权综合正判率达到90.8%,其中皆伐图斑个数正判率92.8%,非皆伐图斑个数正判率83.3%。利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可以进行森林采伐监测,研究结果为提高森林采伐限额监测效率、采伐区识别准确度和面积估算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为马尾松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84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例,选取13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森林健康指数(FHI)并对FHI值进行Ward聚类,以划分健康等级。此外,研究分析评价了马尾松样地的健康状况,并用判别分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马尾松人工林中,健康林占32.1%,亚健康林占35.8%,不健康林占32.1%,且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自身验证法正判率为97.8%,交互验证法正判率为94.3%。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 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③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因子的随意性;④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⑤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⑥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二类调查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在辽东山区选择具有典型地域特点的新宾县进行试验地块全域区划。采用人工分层分类分析影像标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预区划,并通过外业踏查验证,评价小班预区划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地类正判率达到90%以上,小班区划面积精度达到95%以上,为下一步森林资源二调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和编制相关技术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取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stm1999年3月成像比例尺为1:5万的TM453卫生数据,于2000年1-3月,对江边林业局森林资源进行了外业建标、室内判读和现地验证。结果判读一致率达92.3%,正判率达97.5%。  相似文献   

14.
将遥感图像(RS)应用到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能够提高手持式GPS的定位精度及固定监测样精准度,并能通过数据分析各地类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15.
TM影像在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正判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制约正判率的因素,采用直拉解译法、逻辑推理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室内判读,判读结束后抽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判读点和和解译时有绺的判读点进行野外验证和校对,再进行室内修正和补充,对白龙江林业管理局迭部、舟曲、洮河3个林业局TM影像判读与实地调查结果相比较,正判率为96.0%,完全满足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小班划分是二类调查的核心工作,而地类划分是小班划分的基础。文章在1∶4万和1∶5万TM影像图上,通过判对率检测、地类解译精度分析、调绘面积与实测比较,阐述了两种比例尺TM影像图在二类调查小班地类划分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SPOT5、TM5影像前后两期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波谱特征变化,检测森林资源变化信息,确定变化类型,以计算机自动识别对森林资源变化(减少)的区域(伐区)进行信息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人工预判读;结合采伐证、伐区作业设计、二类调查材料,进行补充判读,得出森林采伐图斑。古丈TM5(30 m分辨率)的面积正判率为96.3%;古丈SPOT5(10 m分辨率)的面积正判率为96.9%。实证分析表明,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能对森林采伐进行监测,结合辅助材料后能显著提高森林采伐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以前介绍的遥感判读与地面样地相结合的两相抽样中 ,地类合并后的样地平均蓄积是根据合并前各地类的样地平均蓄积按各地类的实测样地数加权计算的。这种算法会引起三个问题 :一是合并后地类的总蓄积不等于原地类的蓄积之和 ,即不满足加法公式 ;二是如果最后要将总体合并成一个地类 ,则不论遥感样地数量有多大 ,正判率有多高 ,总体的蓄积始终不会变化 ,因为总体平均蓄积就等于总体所有地面样地的算术平均 ,与遥感样地无关 ;三是不方便多重合并。笔者认为 ,地类合并后的平均蓄积根据合并前各地类的平均蓄积按各地类修正后的面积成数加权计算会比较合理 ,因为这样会避免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2)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3)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的随意性;4)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5)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6)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TM卫星影像在楚雄市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瞿林 《林业建设》2003,(4):25-29
在楚雄市森林资源调查应用实践中,通过建立科学实用的分类系统,采用景观区分析、森林群落结构状态分析、季相变化分析、景观生态综合分析等方法,目视判读解译森林资源,地类综合正判率86.1%,判读效果较好,并提出了如下建议:选择多时相TM卫星影像图、积累和丰富目视解译标志、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加强判读人员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