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地大豆几种种植方式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目前国内外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平作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以及由其与黑龙江省实际结合而产生的大垄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与现在生产上较普遍应用的垄作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大豆缩小行距,扩大株距的栽培方式可以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产,平作窄行密植方式最高可增产27.14%,选用适宜的品种和工,该项技术在高寒地区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5-1996年在黑龙江垦区10个不同生态条件农场进行的大豆种植方式的联合试验结果,对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群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性提出了各种种植方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的研究 Ⅰ.种植方式与适宜密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3个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采取大区对比法,研究大豆的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结果表明,窄行栽培比常规垄作显著增产,平均增产87%~178%,最高增产225%。平作窄行产量略高于大垄窄行,差异不明显;研究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宜选用大垄窄行种植方式;在抗倒耐密的前提下,选择植株相对较高的品种,矮秆品种不宜低于50cm。密植幅度高秆品种为22万~26万株/hm2,中秆品种26万~30万株/hm2,矮秆品种30万~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珍珠豆型花生远杂6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调查了夏直播花生在不同密度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开花物候、群体开花规律、群体成针、成果特性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10~5穴/hm~2密度种植比1.80×10~5穴/hm~2始花时间晚1~2 d;第一对侧枝基部10 cm内节数减少了10.29%;有效分枝比率提高8.50%;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81%、2.25%。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始花时间提前2~3 d,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03%、1.58%。双粒播种比单粒播种有效分枝比率提高10.60%,饱果率和出仁率分别提高3.70%、1.43%。2.25×~穴/hm~2宽窄行双粒种植的群体开花总量最高(1 873.31万朵/hm~2),群体果针数和结果数也最多,分别达1 365万个/hm~2和488万个/hm~2。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5.
6.
研究大豆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结果指出:(1)大豆地的大豆害及其天敌种类,数量和组成,随早,晚大豆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2)清种早(晚)大豆,早大豆间蕃茄,早(晚)大豆间辣椒害虫较多。  相似文献   

7.
大豆高产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吉林省中部和中南部大豆主要生产地区进行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确定适宜吉林省中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大垄3行,适宜中晚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单垄双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吉林省桦甸地区的两个主推高产大豆新品种九农26号、九农33号进行连续3年的不同种植方式与产量关系试验,目的是寻找最佳种植模式用来指导当地大豆生产实践,以有利于种豆农民的增产增收。从结果可以看出,九农33号、九农26号均以株距20cm、每穴双株,公顷保苗15.477株的种植方式为最佳,产量超过3700kg/hm^2。  相似文献   

9.
大豆窄密植的核心是等距、高密度、匀播,窄行匀播充分利用光能,用密植获得大豆最高产量。1996-1997年采用平播窄行密栽培法和宽台栽培与窄行密植嫁接栽培法,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增产效果明显,密度间差异不明显;大豆平播密植栽培生产上最佳密度一般为44.43万株/hm^2;在早熟品种不发生倒状的情况下,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0.
以齐黄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2 845.57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75.6%;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678.97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65.3%;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548.40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57.2%。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优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和全膜双垄沟侧播种植模式,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种植方式与施肥量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穴播和双条播对大豆的产量因子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产量的提高;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各种种植方式中均有其最佳的施肥水平,种植方式结合施肥措施,能改良个体生长的营养状况,提高群体的协调能力;方差分析表明,种植方式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互作效应明显,以穴播和施肥量为3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大豆45厘米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我们敦化市2004年从黑龙江引进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地庆的气候、土壤、栽培特点推选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是我们敦化市耕作制度改革的新突破。2005年在官地、黑石、沙河沿农场做了试验.试验区大豆平均亩产202.9公斤.比对照增产24.9%.2006年全市推广了1500亩.平均亩产203.52公斤.最高亩产达247.78公斤.比对照增产34.9%。这为大豆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探索出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五大连池农业生产中的主栽作物,种植面积连年翻番,当地农民有60%的收入来自大豆种植,然而,因为新栽培技术研发缓慢,再加上农技推广不力,很多种植户沿用传统的耕作技术,再加上天灾等影响,导致大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技术到位率低。本文结合种植实践,对窄行密植高产技术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大豆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马铃薯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7 663.6 kg/hm2、9 561.48元/hm2,坑种的马铃薯产量和和纯收入也较高,这2种种植方式的增产增效显著,具有保湿增墒作用,可以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坡地大豆的3种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为坡地种植大豆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设3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结果]行距40 cm、株距20 cm双株种植较传统的行距40 cm、株距10 cm单株种植增产显著,每667 m2比传统单株种植的大豆增产77.6 kg。而株距20 cm双株种植与株距30 cm 3株种植、株距30 cm 3株种植与传统株距10 cm单株种植之间差异不显著。[讨论]综合考虑,在承德地区大豆最好采用行距40 cm、株距20 cm双株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公顷,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豆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结果指出:(1)大豆地的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种类、数量和组成,随早、晚大豆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2)清种早(晚)大豆、早大豆间蕃茄、早(晚)大豆间辣椒害虫较多;(3)其种类,早大豆是突眼长蝽,晚大豆是豆荚螟、负蝗和银纹夜蛾较多;(4)大豆害虫天敌,早、晚大豆均以草蛉最多,异色瓢虫第二。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籽粒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处理每株荚数、每株粒数、尤其是三粒荚数明显多于对照,秕粒减少,130 cm双条穴播、130 cm四条播、97.5 cm四条播种植方式较对照有明显增产作用,以130 cm双条穴播为最好,说明用大垄密植方式栽培大豆可获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把同等肥量经过不同方式施于同等密度下不同苗带数目的大豆大垄田,通过对其植株各项考种指标和产量结果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大豆110 cm大垄密植田在同等植株密度和肥力条件下,不同的施肥方式和栽培方式对大豆的生育阶段和生育期没有影响;单株荚数和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垄上2、3、4行苗带,百粒重和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以垄上4、2、3行苗带,垄上2行苗带的大豆田,苗带侧施肥产量高于种下施肥。在110 cm垄距大垄密植大豆田的生产上,建议采用垄上4行苗带2行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也可以采用2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通讯》2006,(3):59-59
“优质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河北省农业厅2002年下达的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之一。由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沧州、石家庄、保定、邯郸、廊坊、衡水和邢台7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及所属34个县技术站协作完成。本项目紧紧抓住种植密度这个影响夏播大豆产量的关键。通过改变种植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