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整秆深埋还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旱地土壤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为了探索开深沟、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了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和开深沟不埋秸秆起垄覆膜2种模式,通过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收获期玉米生育指标和产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指标显著改善,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旱地玉米半耕整秆半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半耕整秆半覆盖栽培技术可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因此,概述了该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各个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并着重指出了在推广应用该技术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是全国农业节水大面积推广项目。专家认证,采用本项技术,比常规耕作玉米每公顷(1公顷=15亩)增加绝对产量750~1500公斤,产投比翻为2:1。 本技术的特点是:周年秸秆覆盖,播前为全覆盖,播后为半覆盖。秋季不耕翻地、不耙地,春季不顶凌耙地、不耕翻地,玉米生长季不中耕。具体做法是: 1 覆盖形式 1.1 收获玉米后,不耕地灭茬,将玉米秸秆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对丘陵地区弯曲倒伏甘蔗的适应性,提出一种新型的通道浮动型甘蔗联合收获机解决方案,设计带左右螺旋的主动压倒机构、带主动喂入装置的切割机构、非直线排布剥叶刷、甘蔗物流悬浮通道结构等关键工作部件,提升甘蔗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处理1)、大垄深耕地膜覆盖(处理2)、大垄无深耕无整秆深还田无地膜覆盖(对照)3个处理,探讨对耐密玉米的株高、叶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叶片  相似文献   

6.
玉米免耕整秆覆盖播种机的防堵装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和分析,认为旱地玉米免耕覆盖播机具备切草、入土、防堵、仿形和镇压性能。以2BQM-6型播种机为基础,在玉米整秆覆盖地上进行了5种装置的试验,研制出组合式限深刀切草器与行间压草轮配合防堵的免耕覆盖播种机,并分析了排堵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防堵装置,所播玉米出苗率和长势优于传统方法,水分利用系数大,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土壤保护耕作措施对怀来县玉米地沙化的阻滞效果。结果表明,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风速降低24%~71%,春播前保墒相当于增雨7·6mm;高度15~30cm的普通留茬玉米地,地表风速减小9%~16%,而耙擦灭茬的地块风阻仅2%。玉米整秆留茬越冬,地表土<0·1mm的土壤颗粒由585·9g/kg提高到691·3g/kg,降尘效果明显;普通留茬处理的地表土>0·1mm的颗粒比例增加了31%。玉米苗期土壤的保墒蓄水效果以整秆留茬粉碎还田覆盖结合深松方法最好;深松处理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正>春玉米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有免耕碎秆覆盖体系、免耕倒秆覆盖体系和深松碎秆覆盖体系等。其工艺流程一般为:秋天收获摘玉米→秸秆粉碎或整秆覆盖→免耕或深松休闲→表土作业→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田间管理。1收获  相似文献   

9.
稿秆还地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和盆钵试验,研究红壤旱地4种种植方式下,稿秆还地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群落的消长,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受制于季风气候下的水热状况,并制约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腐殖化过程;纤维分解率是春末仲夏>伏夏初秋>冬季;稿秆自养循环的培肥增产效果以油菜/花生制最好。在生产中应配施氮化肥,以充分发挥有机肥的微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玉米抗旱育种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玉米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旱地种植产量也逐年提升。但为保证我国粮食产量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在育种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要有效提升栽培技术,从而缓解粮食压力。文章在对整杆覆盖技术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旱地玉米栽培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独秆小麦与夏玉米一体化种植亩产1.5吨粮的实践与体会张道玺,刘安民,刘清毅,赵卫祥,林艺庆(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65700)龙口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省粮食高产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对独秆小麦与夏玉米一体化种植亩产1.5吨粮的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种植方式与密度互作提高玉米群体生产力,为寒地地区玉米"粒秆两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寒地高淀粉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以及茎秆含糖量等因素的分析,得出黑龙江寒地高淀粉玉米"粒秆两用"最适的种植模式。[结果]大垄双行覆膜(C1),在较高密度下因其保水和保温等因素影响,更有利于改善群体冠层垂直结构,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使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升高,构建高光效生产体系,促进库源协调发展,增加光合产物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提高玉米产量和茎秆含糖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所以茎秆含糖量的提高不会影响产量;通径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和单株干物重对单株茎秆可溶性总糖影响较大。[结论]结合子粒高产和茎秆高能两方面因素,采用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方式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是高产、稳产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3.
腐秆剂在水稻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腐秆剂后,能加快稻草腐烂,改善土壤微生物相,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化肥量,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作物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粒秆兼用型玉米农大高油115在凤冈县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粒秆产量、抗病虫性、适应性等与凤冈县主推品种杂交玉米交三单交、农大108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大高油115玉米在凤冈县种植表现良好,具有粒秆产量高,抗病虫性、抗逆性强,品质佳等优点,适宜在凤冈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整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在玉米整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以带状粉碎防堵装置为核心的免耕播种机,通过粉碎轴粉碎玉米秸秆和田间杂草,有效地解决了开沟器缠草堵草的问题.田间试验表明,该播种机具有良好的田间通过性.  相似文献   

16.
蓖麻Ricinus communis秆皮部、木质部和髓部的显微构造差异显著,对各个部分的原料特性、各部分对刨花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个不同部位的工业化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蓖麻秆的各个层次的理化性能差异显著,蓖麻秆中的酯类物质和二氧化硅主要富集于蓖麻秆的皮部和髓部。髓部主要是由薄壁细胞组成,可对蓖麻秆刨花板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将蓖麻秆的髓部去除后,除弹性模量外,板材的其他各项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板材的内结合强度增加3.3%,静曲强度增加19.7%,吸水厚度膨胀率减小18.82%。在蓖麻秆的工业化利用中宜将髓部去除;蓖麻秆皮部对人造板的性能不明显,在蓖麻秆的工业化利用中可以保留皮部。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17.
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2011年,对双季超级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和物质生产是双季超级稻高产的关键,与之相对应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前期早发、中期壮秆和后期强源。阐述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内涵,从够苗期、生育前期叶片含氮率和叶色差、一次枝梗分化期大茎蘖数、衰老频度和抽穗后SPAD值下降幅度等方面,提出早蘖壮秆强源的相应群体指标;从移栽叶龄、密度、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术指标。实践证明,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稳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4YBG–1型烟草拔秆机在南方烟区作业过程中出现烟秆拔取输送不畅、切蔸不稳及操作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前置挂接在手扶式拖拉机上的拔秆切蔸装置。以HZ07–11烟秆为试材,对影响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及切蔸率的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拖拉机前进速度、夹持间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为0.8~1.1 m/s,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5~0.6 m/s,夹持间隙9~15 mm时,可完成烟秆拔秆切蔸作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和切蔸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夹持间隙、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拖拉机前进速度,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为0.8 m/s、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6 m/s、夹持间隙为12 mm,是实现拔秆切蔸作业的较优组合,此时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切蔸率分别为0、5%、95%。  相似文献   

19.
多秆棉立体化栽培法充分利用光合效应、保水效应、边际效应和叶枝效应,以良好的风、光、肥、水条件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集中施肥,集中现蕾,集中结桃,集中吐絮,集中收获,成功地解决了早蕾、赘芽、疯长、脱落、倒伏、烂桃等诸多难题。该技术的关键是根据棉花株型的可  相似文献   

20.
对粒秆兼用型玉米农大高油115在凤冈县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粒秆产量、抗病虫性、适应性等与凤冈县主推品种杂交玉米交三单交、农大108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大高油115玉米在凤冈县种植表现良好,具有粒秆产量高,抗病虫性、抗逆性强,品质佳等优点,适宜在凤冈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