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郏县红牛导入外血试验研究(三报)—“丹郏F1”牛冻精的研制应用张建中刘庆明(河南省宝丰县农牧局467400)1989年我县承担了河南省畜牧局下达的“大面积导血改良郏县红牛的研究”课题。5年多来,在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2.
宝丰县农牧局,在河南省和平顶山市农牧部门支持下,在全国著名养牛专家、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指导下,1年多来,连续从西北农业大学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颗粒近千粒,在宝丰县10个乡(镇)“改良区”内对郏县红牛进行导入杂交试验。仅1989年1年就人工配种4000多头,受胎率达88%,现已出生杂交一代犊牛380多头。初步调查,丹郏杂交一代犊牛的体型外貌较本地犊牛有显著变化。30头杂交一代犊牛平均初生重27.01kg,较本地犊牛出生重18.56kg增重8.45kg,  相似文献   

3.
导血改良郏县红牛试验研究阶段总结河南省宝丰县农牧局郏县红牛早已列入我国良种黄牛品种.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遗传稳定,耐粗饲、易喂养等特点,但仍有少数牛只背腰结合不良,向用性能欠佳等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增大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宝丰县是郏县红牛的主产区.长期以来,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广大农户的精心饲养培育,郏县红牛逐渐形成了一个役用兼用型地方良种黄牛.郏县红牛在1980以后发展迅速.但在1990年以后,由于农业机械化和过量超前的宰杀,郏县红牛的数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宝丰县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结合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建设,制定了郏县红牛育种方案和发展规划,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选育工作,使郏县红牛的选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郏县红牛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梳理了夏洛来牛、南德温牛、利木赞牛、红安格斯牛、丹麦红牛改良郏县红牛的研究进展,对郏县红牛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和基因遗传变异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红安格斯牛可以提高郏县红牛的肉用性能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夏洛来牛改良郏县红牛可以提高牛肉品质;ZAG基因、IGF2基因、DGAT2基因、CLPG基因、AQP7基因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基因,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被Hinf I酶切后表现多态性,BB基因型个体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基因,SREBP-1c基因内含子7区域84 bp缺失位点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位点。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县承担了省畜牧局下达的“大面积导血改良地方良种黄牛的试验”任务。根据方案要求,首先对我县中原的太村、郑家、原底、张洪、职田等8个乡镇“短改短角×本地牛区”基本情况作了详细调查;然后对短角红牛及秦川牛改良效果进行了实地调查;成立了改良协作组并修订了改良方案,制定了短改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邱怀教授主持下,1983年西北农业大学通过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从丹麦引进乳肉兼用的丹麦红牛种公牛2头,种母牛7头,用于改进秦川牛的产肉、产乳性能。现杂种一代牛已降生,并且杂种一代母牛开始产奶。发现改良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巨大,深受农民欢迎。为进一步开展丹麦红牛杂交改良工作,借鉴亚州其它国家引进丹麦红牛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9.
丹麦红牛是国外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之一,我校从丹麦引进饲养该种牛已经历8年之久,对引进的丹麦红牛适应性及产奶性能的测定与分析,笔者曾于1989年前在有关刊物上予以发表。近期笔者又对丹麦牛后代与同期同龄黑白花牛,在同一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头胎牛产奶性能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与分析,目的在于使同行专家对这一品种及其后代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有较全面了解。从而为各地黄牛改良筛选乳用亲本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春,我省的周至、兰田和秦都区等地已开始引进丹麦红公牛精液对当地的黄牛(包括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为了全面鉴定杂交改良效果,于1987年5—11月份在咸阳市秦都区畜改站测定了杂种公牛的生长发育、体型变化规律、采食行为及饲料利用能力以及产肉性能、肉的品质等(详见本刊以后各期).同时还进行了饲料日粮的消化试验.其目的在于比较丹秦杂种牛与秦川牛在饲料主要营养成份消化率方面的差别,并为制定杂种牛及秦川牛肥育期的营养标准提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初在丹麦红牛改良示范区农村选购无乳房疾病、体重接近、营养中等、胎次和预产期基本一致的健康怀孕母牛7头,其中丹麦红×本地牛F_1母牛4头(1胎2头,2胎2头),本地母牛3头(1胎2头,2胎1头)。两组母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日挤奶2次,直至干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平均泌乳期,丹本F_1牛为292±3.06天,本地牛287±2.83天;泌乳期平均产奶量分别为1481.43kg和752.85kg;产奶+犊牛收入,扣除饲养、人工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多收入966元/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和牛冻精杂交本地“平凉红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凉红牛繁育中心作为农业部部级标准化肉牛养殖企业,为了提高养殖企业积极效益,改良“平凉红牛”(本地杂交牛)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2009年1月引进日本和牛冷冻精液,采取回交的育种方法,用人工授精与“平凉红牛”杂交,使“平凉红牛”生产出和杂F_1代;再用日本和牛牛冷冻精液对和杂F_1代的母牛人工输精,得到和杂交F_2代。并对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及适应性能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和杂F_1代和和杂F_2代和杂牛初生重、6、12、18月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高于本地杂杂交改良牛“平凉红牛”(P0.05);和杂F_1代和和杂F_2代杂交牛各项屠宰指标都优于“平凉红牛”(P0.05)。  相似文献   

13.
毛广平  曹礼 《畜牧与兽医》1991,23(6):246-247
<正> 本试验是“陇南黄牛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一部分。试验的杂种牛有:西利本F_2(西门达尔?x(利木辛?x本地黄牛?)F_1?);丹秦本F_2(丹麦红?x(秦川?x本地黄牛?)F_1?)和烟利本F_2(烟薰?x(利木辛?x本地黄牛?)F_1?)。  相似文献   

14.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1 研究目的 洋县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先后引进秦川牛,辛地红、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与当地牛杂交.虽然杂交一代的体尺,体重有显著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品种的牛都有它的遗传特征,不受农民欢迎,难以推广.而丹麦红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型牛种,毛色紫红,蹄壳、眼圈,鼻镜呈黑色,活重大,体质结实,早期发育快,产奶性能高,肉的品质好,抵抗结核病的能力强.九十年代初,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站引进丹麦红种公牛一头,在县改良站饲养,采精制成冻精颗粒,改良本地牛.  相似文献   

16.
1977年以来,我区黄牛杂交改良曾引用内蒙古草原红牛(乳肉兼用型)、日本短角牛(肉用型)二个品种作父本。目前两类杂种肉牛分散各地,尤其南部山区数量较多。不少杂种均含上述二品种血统,吴忠种畜场的三元杂种(简称日×草×土)比较集中。“吴忠红牛”即在改良牛群的基础上用三品种杂交繁育。为了研究三元杂种肉牛的肥育效果和产肉性能,了解日本短角牛改良效果,给“吴忠红牛”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了  相似文献   

17.
3 泌乳性能特点丹麦红牛泌乳性能的特点是产奶量高,奶品质好,泌乳性稳定,对饲料特别是粗饲料转化和利用性能好.3.1 产奶量高经笔者两次对丹麦红牛和黑白花牛在同一营养水平下,观察头胎305天产奶量,黑白花牛比丹麦牛略高(见本刊上期表1).但是丹麦牛奶质好,若换算4%标准奶,本场培育的7头丹麦红牛头胎305天产奶5443.1±481.6kg,比同期同胎21头黑白花牛(4946.6±889.3kg)多产奶496.5kg,提高10%(p<0.05).本场培育的7头丹麦红牛比4头  相似文献   

18.
目前,霞浦县内本地黄牛存栏近6000头,由于本地黄牛体形偏小,产肉性能低,不利于发展肉牛生产。1992年4月开始,在福建农林大学等有关部门支持下,用利木赞、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十多年共配种本地黄牛2000多头次,产出杂交一代牛1500多头,其杂种一代(称“利杂”)在与本地黄牛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表现出生长快、  相似文献   

19.
<正> 多年以来,从利用外国选育的优良品种的种公牛(戈尔什金牛、蒙别里亚尔茨金牛、艾尔什尔斯基牛、安格列尔牛、丹麦红牛和美国瑞士种牛)改良本地乳牛的结果分析和总结中找出了一些共同的规律。研究证明,任何一种改良品种后代产奶量的高低(部分选育品种的产量比改良品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牲畜的饲养水平。因此,要想提高杂交品种的遗传潜  相似文献   

20.
一、我县养牛业现状及引进丹麦红牛的依据(一)我县基本情况:我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境内山岭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农牧业实践中群众形成了养牛的习惯。早在70年代我们就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秦川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但由于种种原因,使黄牛的改良工作未能得到健康发展,牛群的质量不能大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