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卡氏菌病是动物和人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已被人们认识的有牛和狗的诺卡氏菌病。牛惑染本病后常出现呼吸道感染,病灶多局限在细支气管,形成结节,并向肺部扩散。狗感染后常出现慢性肺炎,四肢发生肿胀并有排脓瘘管形成。诺卡氏菌也是人的一种呼吸道病原。本文将北京郊区某猪场诺卡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病原诊断等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是由各种诺卡氏菌所致疾病的总称,以慢性化脓肉芽肿为其特征,可感染全身各组织器官,文献报告的病例有人、牛、狗、猫、银狐、鼬鼠、  相似文献   

3.
诺卡氏菌病     
<正> 诺卡氏菌(Nocardia)是在土壤中自然生存的一种菌。在受损伤或衰弱的组织中将成为主要病原。诺卡氏菌在分类上是属于链霉菌与分枝菌之间。与兽医有关的有两大类:巴西诺卡氏菌(Nocardia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氏菌(Nocardia Caviae)。诺卡氏菌病是哺乳动物、鲸类、鱼类和人类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已被发现和认识的有牛  相似文献   

4.
<正>炎炎八月,海鲈头批鱼陆续上市,养殖户在头批鱼投喂方面更是热情高涨,加料意愿强烈。而随着头批鱼价格略有波动,高温期常见病菌对鱼塘的侵袭,更是令不少养户心急如焚。通过粤海一线团队塘头走访,发现今年鱼塘高温期病菌主要以诺卡氏菌为主,对鱼塘正常生产和投喂影响最大。1全面认识诺卡氏菌诺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气,抗酸或部分抗酸;潜伏时间长,生命力强,爆发过诺卡氏菌病的鱼塘,其水源、底部土壤中的诺卡氏菌残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诺卡氏放线菌病原菌属于Nocarbia属。对人和动物最有致病性的有N.asteroides和N.brasiliensis两种。其病原菌常可从病畜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分离到。其可通过空气。皮肤损伤和胃肠道感染。反刍兽、马、禽等许多种动物均有易感性。许卡氏病常表现为肺炎、败血病及肺部、皮肤和皮下脓肺等症状。其临床特征与局部肺感染的初期症状相似,因此常误诊为结核病,又因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有共同抗原性,其细胞形态学和染色特性又相似,所以鉴别困难。为鉴别诺卡氏放线菌和分枝杆菌,必经通过培养,生化特性和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6.
从来自不同兔场的2只病兔中分离到2株假结核耶氏菌,经鉴定、血清学分群,均为2b型。自1910年Albrechit从病孩中首次分离到假结核耶氏菌以来,陆续报道从人、多种动物、环境中分离到此菌。本文经系统分离鉴定证实,从2只病兔中分离出的2株菌为假结核耶氏菌,血清学分群确定为2b型,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病害种类及症状山东地区乌鳢常见的病害主要有6种:诺卡氏菌病、暴发性出血病、腹水病、水霉病、腐皮病和萎瘪病。其中,诺卡氏菌病、暴发性出血病和腹水病成为最主要的三大危害性疾病。防治措施一是在苗种阶段,一定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苗种进行养殖。避免购买"困花苗"、"胡子苗"、"杂色苗"等劣质苗种,要学会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免血清、青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分别治疗狗多杀巴斯德氏菌病,分析总结防治狗类患此病的有效方法。随机选取由多杀巴斯德氏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狗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试验1组采用高免血清治疗,试验2组采用青霉素治疗,试验3组采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治疗。治疗1星期后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1组完全治愈5例,病情好转3例,加重1例,死亡1例;试验2组完全治愈7例,病情好转2例,加重1例;试验3组完全治愈6例,病情好转2例,加重2例。应用青霉素防治多杀巴斯德氏菌引起的狗类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1病原与传播 该病的病原为诺卡氏菌属的星形诺卡氏菌,是不能运动,无中隔但有分枝的丝状嗜氧菌,菌丝直径为0.2-1.0微米,长度可达250微米。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用改良的Kinyoun氏抗酸染色呈弱阳性。在慢性化脓灶内可形成细小硫磺颗粒状的诺卡氏菌块。菌块中心部的菌丝常呈链球菌状,菌丝外周无棒状物或胶质样鞘。通过研究其细胞壁,确定该菌为需氧型细菌。患该病的牛通常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或断裂的菌丝片段感染。其次损伤皮肤感染,主要见于开放性外科手术后感染,或者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感染,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后。牛感染后经血液流向全身各器官传播,形成化脓性肉芽肿病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11月,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某乡的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3个月内死亡270余只。从其中1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证实其中10株分离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为400~3200,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区农村的农户养犬之风日渐盛行,犬类的皮肤病亦时常发生,在多年的诊疗工作过程中,笔者总结一套犬常见皮肤病,除深部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球胞子菌病、芽生菌病、隐球菌病)以外的孢子丝菌病、皮肤真菌病、诺卡氏菌病、犬螨病等的诊疗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孢子丝菌病病原为申克氏孢子丝菌.经创伤感染。病变主要侵犯皮肤,常发生于肢端,并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典型的带状肿。原发部位为坚实、无弹性、可移动、无压痛的结节或肉芽肿,结节部被毛脱落后,可看到附有渗出物,干涸后形成结痂,有的结节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根…  相似文献   

12.
狮子狗是由北京狗与拉萨狗杂交培育而成,与北京狗相似,由于个体小,形态美丽,是受人欢迎的观赏玩耍狗之一。但近年来陆续发现狮子狗的眼睑内翻性眼部疾病(国内其它品种的犬未发现),既影响美观,又影响犬的发育,严重时还可导致失明。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疗法,如盐酸丁氧普鲁卡因点眼和抗生素对症治疗,但只可缓解症状,要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目  相似文献   

13.
用从豫北地区一家大型个体养鸡场分离到的致鸡大肠埃希氏菌病8个血清型菌株O1、O2、O78、O36、O11、O88和O50以及未知菌株的培养物,经0.4%的福尔马林灭活48h,制成原场大肠埃希氏菌多价灭活苗,含菌量为150亿/ml。分别免疫批10日龄鸡只,剂量0.2ml/只,使鸡只获得对原场大肠埃希氏菌株比较高的免疫力。该灭活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对同型菌株攻毒后对鸡只的保护率达90%以上,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鱼诺卡氏菌全肽聚糖(WPG)对鱼类的免疫效应,应用1%鱼诺卡氏菌WPG溶液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在注射后第0、1、2、3、4、5、6、7、8天对乌鳢血液、黏液、肝脏、头肾组织进行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指数(PI)、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ACH50)以及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同法等量注射0.7%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此外,通过攻毒试验测定鱼诺卡氏菌WPG对感染鱼诺卡氏菌乌鳢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红细胞和白细胞PI及血清ACH50在注射后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分别在注射后第2天、第2天和第1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2.45%、3.64%和306.67 unit/mL。试验组血清中LSZ和AKP活力分别从注射后第3天和第4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中ACP和SOD活力则在注射后第1~7天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注射鱼诺卡氏菌WPG后,黏液、肝脏、头肾中ACP活力均有升高现象,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第2天、第4天、第7天;黏液和头肾中AKP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中AKP活力仅在第3天、第4天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和头肾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黏液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黏液和肝脏中LSZ活力在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第2天均达峰值,而头肾LSZ活力呈现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仅在第5天表现出显著升高(P<0.05)。鱼诺卡氏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7、21、35 d后对乌鳢的保护率分别为35%、55%、60%。以上结果说明,鱼诺卡氏菌WPG对乌鳢血细胞PI、血清ACH50及组织中ACP、AKP、SOD、LSZ活力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调节作用的强弱存在组织差异性;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21 d以上对乌鳢诺卡氏菌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狮子狗是由北京狗与拉萨狗杂交培育而成,与北京狗相似,由于个体小,形态美丽,受人欢迎。近年来陆续发现狮子狗的眼睑内翻性眼部疾病,既影响美观,又影响犬的发育,严重时还可导致失明。临床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安某鸭场病鸭中分离到 1株菌 ,经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 ,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 ;用分离菌株制作成油佐剂灭活疫苗 ,免疫 10日龄雏鸭 ,于免疫后 30 d用同源菌攻击 ,保护率为 83%(5 / 6 ) ,结果表明 ,本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各种疾病纷纷出现,除某些病毒病外,细菌性疾病时有发生,特别是条件菌病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有必要对毛皮动物的条件菌致病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为综合性防治提供依据.一、条件菌病的种类几年来通过对毛皮动物(貂、貉、狐等)大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统计,常见的条件菌病有以下10种:即多杀性巴氏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志贺氏菌、肠杆菌、变形杆菌及枸椽酸菌.在这些条件菌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发病率最高,狐、貂、貉及麝鼠等对这两种菌极易感.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条件下罹患布氏桿菌病的动物有:牛、綿羊、山羊、猪、馬和駱駝。在一定条件下狗、猫和家禽也能发病。此外,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嚙齿动物及禽类对于实驗性感染都是有敏感性的。一般說来布氏桿菌在生物学特性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与活动性,在毒力方面也同样有这种的变动性。看来在布氏桿菌病的疫源地內除了弱毒品系以外,也永远能够存在有人和动物的强毒品系,在猪型布氏桿菌的例子中,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一点。我們已经指出过,在美国猪型布氏桿菌常常是人爆发布氏桿菌病的原因,但是在其他国家中(例如丹麦)虽然猪的布氏桿菌病散播也很广泛,却沒有发現到人感染猪型的布氏  相似文献   

19.
1988年8月,厦门某鸭场成年鸭发生一起以咳嗽,腹泻为主症的疾病,经病原分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一、发病情况该鸭场共养成鸭11860只,1988年3月底发病,病鸭精神沉郁、咳嗽、流鼻涕、腹泻、排白色或黄色粪便,发病后2-6小时死亡.青霉索与土霉素治疗无效,10天内死亡460只,死亡率为3.96%.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山西某特种动物养殖场果子狸发生了以呼吸困难、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实验室解剖、细菌分离鉴定,诊断为克雷伯氏菌感染引起。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主诉,自2012年8月中下旬,其养殖的3000只果子狸开始有少量发病,病兽表现为吃食减少、精神萎靡、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