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元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2.
安徽庆安县致富乡新富村的稻田园区喜获大丰收,2010年,园区实施稻鸭共育生产模式,增收8.9万元。稻鸭共育园区占地面积约135公顷,年产水稻11万千克,因为品质好,每千克水稻多卖0.4元,可增收4.4万元;稻田养鸭3000只,每只售价15元,可收入4.5万元。  相似文献   

3.
稻鸭无公害共育提高水田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鸭无公害共育试验结果表明,共育不仅不影响水稻生育进程,而且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稻鸭共育能有效控制水田杂草生长和病虫发生,减少鸭的喂食量。不仅实现稻鸭双丰收,而且可生产无公害的稻、鸭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水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农书中,即有用鸭治蝗虫、蜂蝶的记载。稻田放牧养鸭长期以来是我国南方稻区农牧结合、季节性大批量生产肉用鸭的一种主要经营方式。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施用,稻田养鸭在现代精作中已日渐式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四川、重庆及南方部分省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经开展过稻鸭共栖、露宿养殖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2~2016年,四川省三台县推广稻鸭共育面积达8 000余亩,累积增加农民收入600余万元。着力打造的梓州牌“台沃香米”和“台沃虫草鸭”两大品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好评和央视七台等社会主流媒体的关注。实践证明,稻鸭共育是农牧结合的典范,是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卓越的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栽培技术。是“亚洲共同的技术”。国外研究成功引入我国后,在南方已大面积推广,北方也在试验推广中。此项技术推广后,因具有其他栽培技术不可比拟的很多优点,在水稻生产上得到普遍认可。下面对此项技术做一个简介。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种养模式。通过稻田放养雏鸭,让其在稻株间自由地觅食杂草、昆虫等,使鸭子可以少喂饲料,鸭粪成为稻田有机肥料,同时鸭子不断搅浑水面,起到增加土表氧气、促进水稻发根分蘖的作用,形成稻鸭互相依存,共同生长发育。最终获得无公害稻米和鸭肉食品,实现稻鸭双丰收、双增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泸县稻鸭共育技术,包括基地与稻鸭品种选择、水稻大田栽培、鸭子围养技术,以为生产无公害稻谷、生态鸭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粮食连年增产,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两道“紧箍咒”,使得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粮食效益偏低的问题非常突出,粮食生产既面临价格及补贴政策的“天花板”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地板”。“两板”挤压,使粮食生产效益提升空间收窄,农业的竞争力减弱。加快推广稻鸭共育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于粮食节本、增产、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结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优点,介绍该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稻田选择、鸭子和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围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技术对有机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不仅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而且影响其分蘖发育及其群体构建,改善经济性状,有效提高水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免耕抛秧在我区已推广几年了,怎样才能提高综合效益是重点研究课题,稻鸭共育生态栽培技术为水稻生产提供了综合效益的典范。大新免耕稻田养鸭每亩种稻增收106.49元;养鸭增收115.49元.还可以消灭虫害,减轻病害发生,减少农药用量,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稻鸭双收,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育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2002年我市瑞安桐浦乡首先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省料、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稻鸭共育受到水稻种植方式制约的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试验,探讨水稻撒直播田间实施稻鸭共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械点播田稻鸭共育、撒直播田稻鸭共育、条直播田稻鸭共育等3种稻鸭共育技术模式能取得增产4.7~6%与增效20.1~20.5%的效果.除田间杂草去除率指标外,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与其余2种技术模式没有显著差异,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在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时,其畦宽应适当缩小,以2m为宜.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技术在有机稻米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实用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或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应用该项技术不仅能提高有机稻米的经济效益,667m^2增收1222.4元,而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该文介绍了稻鸭共育技术的基本要求、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育是两个生物群彼此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改良田间小气候,充分发挥稻田的多功能生产力,是现代化水稻生产单靠化肥和除草剂转变为生态功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町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18.
赵开益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9-191,199
在水稻田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防虫控草,对比试验表明,水稻采用稻鸭共育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虫量和危害,还能较好地防除水稻田杂草,减少3~4次化学杀虫剂防治,节省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因化学防除水稻害虫引起的稻谷和田间环境的农药残留,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的鸭子稻田纯收入3079.5元/hm~2,水稻生产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就稻鸭共育前、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作简单的介绍,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水稻田间饲养不同数量绍兴麻鸭,研究稻鸭共育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田间饲养绍兴麻鸭对水稻病虫草害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达到了常规防治效果,且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