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黔东主要旱耕地培肥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华  方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60-2461
通过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农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索出黔东主要旱耕地2种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措施。提出了在2种轮作方式中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在冬季作物中套种箭舌豌豆和苕子有利于旱耕地培肥,以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论述了这一培肥技术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旱耕地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初步探索出铜仁主要旱耕地两种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措施。提出了在两种轮作方式中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冬季作物中套种箭舌豌豆和苕子有利于耕地培肥,以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农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论证了这一培肥技术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有些农民为了图省事或片面追求产量,单一施用化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殊不知造成了很大隐患。 1 存在问题 1.1 地力趋于衰竭。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团粒结构减少,微生物活性降低,有机质含量下降,形成了掠夺性生产,使土壤后劲不足。 1.2 产品质量下降。化肥的单一大量施用,破坏了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量化指标虽然有所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是夺取农业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农村中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近年来,蓟县各级领导和技术部门狠抓  相似文献   

6.
一、改进现有的灌溉及耕作技术 我区尚有70%的农业耕地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这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灌溉水的利用率仅有43%),而且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结构性及耕性变差.因此,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微灌、小畦沟灌、波涌灌等.对采用大水漫灌的农田,应在灌水后的3~5天及时中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既能保墒,又可防止土壤板结裂缝.  相似文献   

7.
8.
秸秆直接还田与地力培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6年不同形式的秸秆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以秸秆堆沤还田效果最为明显;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积累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速效钾的累积增长为秸秆还田居首位,有机肥次之,对照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物料的培肥效果优于化肥。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农业后劲,提高粮食产量,近几年来,我省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秸秆机械化青贮氨化过腹还田、机械施肥、机械深耕等培肥地力机械化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从"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高度建立土壤的培肥途径和措施。[方法]依据多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了东海县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肥料投入构成情况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比1981年上升了7.93 g/kg,平均每年上升0.317 g/kg;土壤全氮上升了0.366 g/kg,年均上升0.014 6 g/kg;速效磷含量增加了4.7 mg/kg,年均上升0.30 mg/kg;1981~2006年间,土壤容重由1.41 g/cm3上升为1.49 g/cm3,耕层厚度由17.0 cm下降为11.6 cm,土壤通气孔隙度由37.1%上升为39.7%。速效钾在1981~1991年间共下降41.6 mg/kg,年平均下降4.16 mg/kg,1991年后明显回升,到2006年土壤速效钾含量达到109.6 mg/kg,年平均增加2.35 mg/kg。[结论]提出了稳定增加有机肥投入量;搞好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推广间隔耕翻、深耕技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寒地稻区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稻草直接还田的适宜量,化肥施用量、施用比例、田间管理方式,机械粉碎、高留茬及耕整地机具、作业标准;介绍了快速堆腐有机肥方法,提出方便可行的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正> 近几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矿质营养;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人们只重视化学肥料的施用,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消耗多,补充少。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物理性状变差,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一条简而易行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土壤肥力资源,增强农业后劲,夺取作物稳产、高产,增辟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良培肥中低产田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辽源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地区有待改良土壤20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7.36%。其中,低产田11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05%,占待改良土壤55%;中产田9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31%,占待改良土壤45%。近些年,辽源地区通过增施农肥、秸秆还田、黑土上山、平整土地、打井种稻及挖沟排水等一些综合改良培肥措施,使一部分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得到了初步缓解,并取得了明显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板栗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板栗园仍然存在科学管理及生产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园地地力培肥明显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景宁县板栗产业进一步发展,现对板栗园地力培肥途径措施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秸秆还田4a定位处理对土壤培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化:秸秆+化肥处理,除全磷、速效磷比试验前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单篱化肥和无肥对照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速效钾,平均每年递增8%。土壤供肥强度:秸秆+化肥自理始终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无肥两处理。土壤生产能力:秸秆+化肥处理比单施化肥及无肥处理分别提高19.5%、6.3%,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土壤供肥特性:在水稻栽后1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设计不同处理试验,探索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产量所产生的效应,为秸秆直接还田、科学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连续3年利用小区定位进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生育期没有差异;各处理前期灌浆速率较低,以后逐渐上升,至末期籽粒饱满后灌浆逐渐停止。处理②~⑥灌浆速率至28 d基本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处理①(单施化肥)灌浆速率的高峰早于其他处理,后期灌浆速率较低,致使最终千粒重最低。[结论]前茬玉米全部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多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东海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肥料投入构成情况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从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角度,提出土壤的培肥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