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黔东主要旱耕地培肥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农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索出黔东主要旱耕地2种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措施。提出了在2种轮作方式中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在冬季作物中套种箭舌豌豆和苕子有利于旱耕地培肥,以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论述了这一培肥技术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4.
<正> 近年来,有些农民为了图省事或片面追求产量,单一施用化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殊不知造成了很大隐患。 1 存在问题 1.1 地力趋于衰竭。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团粒结构减少,微生物活性降低,有机质含量下降,形成了掠夺性生产,使土壤后劲不足。 1.2 产品质量下降。化肥的单一大量施用,破坏了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量化指标虽然有所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是夺取农业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农村中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近年来,蓟县各级领导和技术部门狠抓 相似文献
6.
8.
9.
通过连续6年不同形式的秸秆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以秸秆堆沤还田效果最为明显;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积累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速效钾的累积增长为秸秆还田居首位,有机肥次之,对照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物料的培肥效果优于化肥。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农业后劲,提高粮食产量,近几年来,我省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秸秆机械化青贮氨化过腹还田、机械施肥、机械深耕等培肥地力机械化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从"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高度建立土壤的培肥途径和措施。[方法]依据多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了东海县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肥料投入构成情况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比1981年上升了7.93 g/kg,平均每年上升0.317 g/kg;土壤全氮上升了0.366 g/kg,年均上升0.014 6 g/kg;速效磷含量增加了4.7 mg/kg,年均上升0.30 mg/kg;1981~2006年间,土壤容重由1.41 g/cm3上升为1.49 g/cm3,耕层厚度由17.0 cm下降为11.6 cm,土壤通气孔隙度由37.1%上升为39.7%。速效钾在1981~1991年间共下降41.6 mg/kg,年平均下降4.16 mg/kg,1991年后明显回升,到2006年土壤速效钾含量达到109.6 mg/kg,年平均增加2.35 mg/kg。[结论]提出了稳定增加有机肥投入量;搞好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推广间隔耕翻、深耕技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 近几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矿质营养;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人们只重视化学肥料的施用,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消耗多,补充少。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物理性状变差,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一条简而易行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土壤肥力资源,增强农业后劲,夺取作物稳产、高产,增辟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