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仔姜在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推广、农民增收脱贫提供技术支撑,对仔姜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种植成本、田间发病率、产量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畦网格栽培集起垄与播种于一体,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成本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低1020元/667m2和300元/667m2;短畦网格栽培通过降低病害发病率和严重度,增加了产量,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增加收益2680元/667m2和1793元/667m2。短畦网格栽培具有轻简栽培特点,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和增产达到增效目的,是西南地区仔姜栽培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稻草免耕栽培产值40 897.5元/hm2,比对照增产4 920元/hm2;生产成本13 425元/hm2,比对照降低3 450元/hm2;经济效益比对照净增8 370元/hm2。说明稻草免耕栽培是节本增效的栽培新技术,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免耕栽培产值44724.72元/hm2,比对照增产3050.7元/hm2;生产成本7800元/hm2,比对照降低1800元/hm2,纯增收4850.7元/hm2。说明稻草覆盖栽培是一项节本增收的栽培技术,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传统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从2001年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300千克~1600千克,亩产值3500元~5000元;鲜食玉米平均亩产3500个~4000个果穗,亩产值3000元~5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地西瓜栽培历来都以露地栽培或利用小拱棚栽培为主,大棚保护地早熟栽培在2000年后才得到很大发展,亩效益可达3500元以上。而利用原有大棚设施进行西瓜秋延栽培,既可延长供应季节,增加中秋节和国庆期间的瓜果种类,丰富市场,又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2年起我们进行了大棚西瓜秋延栽培技术研究,秋西瓜在国庆节前后上市,价格一般都在5元/kg左右,效益十分可观,在不增加其它设施成本的前提下可获亩效益2000余元。通过几年试验,初步摸索出一套大棚秋西瓜延迟栽培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大棚黄瓜连作栽培模式 大棚黄瓜连作栽培,是指春秋两季在大棚内进行春提早和秋延晚栽培。本模式面积。100亩,全年亩产值。10000元,扣除生产和折旧成本2000元,每亩可获纯效益8000元。(建一亩地竹木结构的大棚亩投资3000元左右,可用3~5年,每季折旧费为500元)。  相似文献   

7.
为黔西南州日后生菜种植提供参考,设置水栽培和基质栽培2种无土栽培生菜方式,对比生菜外观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基质栽培生菜平均单株鲜重约为138.3克,水栽培生菜平均单株鲜重约为163克,较基质栽培单株增重约17.9%。水栽培和基质栽培54株生菜净收入分别为13元和16元,差异不显著。水栽培方式在外观品质及长期经济效益方面均优于基质栽培,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稻田栽培就是以稻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堆制发酵作培养料,利用秋季、冬季、春季的温光资源和空闲季节,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内,采取露地栽培双孢蘑菇的一种种植方式。2005年我县在12个乡(镇)利用一季稻田免耕栽培双孢蘑菇30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4月15日,每平方米产值为18.8元。预计每667平方米菇田(实际栽培面积为400平方米)产值可达8000元,创纯利5000元以上。稻田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卫市茹菜设施立体栽培有了长足发展,其中双孢菇生产是中卫城区栽培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一种茹菜栽培模式。目前,中卫城区茹菜设施栽培主要以日光温室搭架、阴棚搭架立体栽培为主,部分地区(如宣和、永康等大型养鸡园区)也利用闲置鸡舍进行搭架立体栽培,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量产值调查统计显示,搭架立体床栽双孢菇棚(80m×8m)平均产值可达2万元,年均产值最高可达3~4万元。现将双孢菇搭架立体床栽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设施条件双孢菇对栽培设施条件要求不严,一般具有保温、保湿性能,通风换气方便就可以。除各…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水稻精量栽培在广东省的示范效果,选择3个示范片以常规栽培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精量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为509.75kg,比对照增产37.53kg,增产率7.95%;精量栽培比对照节水25.40%,节氮8.24%;精量栽培每667m2产值为1121.45元,比对照增加收益82.57元,增加收益率7.95%;精量栽培每667m2成本为570.52元,比对照节本29.52元,节本率4.92%;精量栽培每667m2纯收益为550.93元,比对照增加纯收益112.09元,增加纯收益率25.54%。因此,水稻精量栽培增收节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栽培容易,但效益一般,如果改变以往的栽培方式,实行反季节设施栽培,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从200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鲜玉米栽培试验,把栽培时间提前到1月份,4~6月份产品上市.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马铃薯平均667m2产量2000~2400kg,产值6000~8000元;鲜玉米平均667m2产3500~4000棒,产值可达4500~6000元,一个春茬667m2产值11000~14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对产量、产油量、品质性状、经济效益和植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栽培平均产量3 177.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408.57 kg/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37.96%和32.2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产值7 625.4元/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加2 098.2元/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纯收益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高产栽培平均含油量及平均油酸含量均降低,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饼粕蛋白质含量增加,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余的7个品质性状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和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地试验研究利用麦草不经发酵处理直接栽培草菇的技术,即生料栽培草菇技术,取得了成功。这种栽培方法成本低、时间短、省时、生物转化率也高,同时利用塑料大棚夏季闲置时节,一般每茬每m2纯收入15~20元,能采收2~3茬,667m2收入近2万元,所以,北方地区栽培草菇可以给农民  相似文献   

14.
辣椒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蔬菜,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栽培容易,故栽培面积大,种植效益高。露地栽培一般每667 m^2效益在6000元以上,保护地栽培效益更高。日光温室越冬栽培,1株辣椒高产可达20 kg,价值70元,每667 m^2温室辣椒最高可卖十几万元。  相似文献   

15.
荷兰豆顺季栽培为冬季播种、春季收获。故到了6月份后市场上很少有荷兰豆供应了。在湖南新邵7-10月份上市的荷兰豆每千克价格在3-4元以上。利用高山夏季冷凉气候栽培荷兰豆,每亩产值可达2500元~350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2000元~3000元以上。荷兰豆反季节栽培与顺季节栽培不完全相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棚栽培的扁豆,鲜荚上市早售价高,经济效益好。一般5月初扁豆就可开始上市,到霜降采收结束,每亩产量3500~4000kg,收入5000~6000元,高的达8000~10000元。大棚扁豆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如下:1选用适销对路品种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好的品种是大棚栽培扁豆获得高效益的前提。因此,  相似文献   

17.
翟桂娟  刘琪 《农家致富》2007,(24):34-35
冬春棚室栽培辣椒,每亩平均收获辣椒4000公斤,产值6000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1000元,获纯利5000元。4月下旬辣椒上市,6月底7月初采收完,拔椒棵,利用棚室栽培夏西瓜、小青菜,提高复种指数,亩可增收3000元。  相似文献   

18.
我区对“千禧”等樱桃番茄的栽培,改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为冬春茬和秋延后两茬栽培,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我区种菜大镇南张和李营两镇的调查,两茬产量均在每667平方米5000公斤以上,全年达10000公斤以上。两茬的平均价格也较稳定,均为每公斤2.2~2.4元,全年最低收入在2.2万元以上,为农民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沿岸的陇南市文县和武都区是生产冬播菜用型马铃薯的理想区域。自1997年试验成功后,经大力推广,冬播菜用型马铃薯的栽培面积发展到5330hm^2,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优势产品,也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外销型蔬菜产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可于5月中旬上市,比春季栽培提早上市30d(天),每667m^2收入达1800元以上;采用地膜+小拱棚双层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可于4月下旬上市,比春季栽培提早上市近60d(天),每667m^2收入达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1效益分析抚宁县马坊店以保护地栽培两茬青蒜、下茬西红柿模式已栽培多年,效益显著。分析如下:头茬青蒜亩产2200公斤,每公斤2元,经济效益4400元;第2茬青蒜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4~5元,经济效益8000元以上;第3茬西红柿亩产7500公斤,每公斤2元,经济效益14000元。2茬口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