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菌、细菌、病毒引起荞麦病害的病原体已登记的有30余种。在植株不同的发育阶段被这些病原体侵染出现萎蔫、腐烂、斑点、叶片失绿。霜霉病、灰腐病、褐斑病、病毒病、细菌病在荞麦主要种植区广泛流行并造成危害。近年来在滨海边疆区经常遇到象镰刀菌属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山东株系(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DMV)。田间试验5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专用药剂对玉米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在60%左右。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苗期拔除病苗、药剂拌种防虫和适期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防病效果达61.35%~85.75%,增产率6.25%~13.99%。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当前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生产脱毒种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和利用抗病毒物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是脱除马铃薯病毒常用的方法;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一样,监控蚜虫的发生动态,施用杀虫剂、矿物油、灭秧都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方法;种薯认证体系控制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一些抗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已经被标记,为马铃薯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采用转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病马铃薯品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施用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类似物、植物有效成分、水杨酸等物质来抑制马铃薯病毒活性、提高植物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种薯认证体系,通过加强遗传研究、资源改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马铃薯病毒病品种是我国今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丝核菌属(Rhizoctonia)是 De Candoll 于1815年建立的,此属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侵染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大麦、小麦等43科263种植物,引起纹枯、立枯等症状,是植物土壤病里的重要病原物之一。植病工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甘蔗病害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海南省海口、儋州、澄迈、临高、屯昌、定安、白沙和昌江等8个市(县)甘蔗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发现海南岛甘蔗常见病害共14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病毒病害2种,寄生线虫病害3种。甘蔗鞭黑穗病、甘蔗赤腐病、弯孢霉叶斑病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泛素化广泛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如生长发育、先天免疫反应等。综述了泛素化在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s)激发的植物先天免疫反应(PTI)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泛素化在细菌鞭毛蛋白和真菌几丁质等PAMP引起的PTI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此外,还综述了病原微生物分泌的部分效应因子泛素化靶标或者通过抑制植物靶标泛素化以抑制PTI反应并达到侵染的目的,以为解析植物体内抗性调节机制和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4—1987年四年对花生病毒病的调查可将我国花生主产区流行的病毒病划分为以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流行区和以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零星发生区.病害类型有以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黄瓜花叶病毒(CMV)CA株系和花生矮化病毒(PSV)Mi株系引起的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这些病害主要在北方花生产区流行,其中以轻斑驳病为主.另由蕃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芽枯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局部流行。通过对1156份田间病害样品的血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按症状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香蕉生产受多种病虫害和逆境胁迫的影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叶斑病和黑星病,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鞘腐病,以及非生物胁迫寒害等,是阻碍香蕉绿色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为探索香蕉生产上多种病害和寒害逆境的有效防控措施,本研究从外源水杨酸(SA)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机理出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外...  相似文献   

9.
黑胚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为了解小麦黑胚病症状产生的原因,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感黑胚病籽粒黑变部位的物质(黑变物质)与健康籽粒相同部位提取物(BPF)以及致病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胞内黑色素与胞外黑色素,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扫描以及光、热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1)病粒黑变物质的紫外吸收峰(235 nm)与B.sorokiniana的胞外、胞内黑色素的紫外吸收峰不一致(210 nm),而与BPF的紫外吸收峰相同;(2)病粒黑变物质与BPF的红外光谱一致,而与B.sorokiniana的胞外、胞内黑色素不一致;(3)病粒黑变物质与BPF的光、热稳定性较差,而来源于B.sorokiniana的胞内、胞外黑色素相对稳定。综上所述,黑胚病籽粒的黑变物质与致病菌B.sorokiniana的黑色素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而与健康粒相同部位提取物的理化性质类似,推测该物质是由小麦籽粒本身合成,而不是来源于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技术及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项基因沉默新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来,现在已逐渐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有用工具之一.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植物抗病毒病研究中,在抗线虫病研究中应用较少.现综述了RNAi的分子机制、基因沉默的主要类型以及该技术在植物抗线虫病和抗病毒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荞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开展的荞麦品比、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施肥水平试验结果,总结出荞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良种是荞麦获得高产的基础,应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等处理,而实施与之配套的生产栽培技术是荞麦夺取高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耒阳烟区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对耒阳市烟区开展了烟田病虫草害普查。结果表明,危害耒阳市烤烟的主要病害有12种,其中病毒性病害3种: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烟草真菌性病害5种:黑胫病、炭疽病、蛙眼病、赤星病、根腐病;烟草细菌性病害3种:青枯病、野火病、空茎病;气候型斑点病。耒阳烟田害虫有6种: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野蛞蝓、蜗牛。烟田杂草主要有稗草、看麦娘、蓼草、革命草、马鞭草等。  相似文献   

13.
香气对健康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香气成分对健康有益,其二,香气成分通过心理达到精神上有益于健康的作用。苏联托尔奇教授的研究指出:植物可以散发出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对侵袭植物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防御效果,其作用叫做自然防御效果。植物的挥发物质,对葡萄状球菌,连锁状球菌、白喉、百日咳等病原物也起着破坏性的作用。青森(日本的地名、译注。)的建筑材料丝柏,之所以难以腐烂是因为这种植物具有防蚀性香气。那么这种香气究竟是什么呢?若将植物遮盖起来,再收集其产生的气体,用气相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刚果12号桉叶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昆虫生长的影响,并对其化学成分作了分析。GC/MS分析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超过90.0%,如对-伞花烃(6.84%)、β-桉叶油醇(16.12%)、α-桉叶油醇(11.17%)、β-蒎烯(8.99%)等。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昆虫均具有生物活性,3种受体植物生菜、萝卜和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初期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对4种植物致病真菌菌落生长和有害昆虫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和化蛹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Iked.  S 张平 《杂粮作物》1995,(3):39-41
不同的荞麦品种和荞麦制成品中Zn的含量Soykolkeda等荞麦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作物。尽管荞麦在分类上与真正的谷类植物相差很远,但荞麦籽粒与谷类籽粒有许多相同的化学特征,因此通常把荞麦归入谷类。谷类,包括荞麦作为人类一些必需营养的重要来源,其日常消...  相似文献   

16.
花生属(Arachis.L)植物原产南美洲,已正式定名并进行植物学描述的有22个“种”,但据报道本属至少有75—100个“种”,除了一个栽培种以外都是野生种。Gregory等(1973)根据形态的相似性、杂交的亲和性及杂种的育性,将这些植物分为七个区组(Section)十二个区系(Serise)。野生花生具有适应性强,多花多实的特点,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特殊的氨基酸,对叶斑病、锈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及一些害虫表现免疫或高抗。  相似文献   

17.
已知和传播大麦黄矮病有关的病毒有两种主要类型。第一种类型,微小的等轴病毒,其传毒范围仅限于植物韧皮部,是由蚜虫以持久的循环性的方式传毒。这种病毒是某些复合病毒病在复合侵染中的病毒之一,其余的病毒可能只由机械传播,仅在有大麦黄矮病毒的辅助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才可借蚜虫传播。另一种类型,在大麦黄矮病(BYDV)混合侵染中分离物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综合性生理反应——强化的代谢和补偿机制的存在,感病植株形成正常产量的能力可视为玉米对茎腐病的耐病性。在植株耐根腐和茎腐病(不感染繁殖器官)的植物病理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中,这些机制正在被探明与确认。在这一途径上,基于寄主与真菌群体水平上的相互关系研究,由单独的寄主植株与真菌相互作用的分析,转为在分子与生理水平上鉴定感病植株产量损失降低程度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将分离自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的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LHG)在西葫芦上繁殖,利用差速离心法与PEG沉淀法相结合提纯病毒粒子,用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出效价为1∶10 240的抗血清。分别用健康西葫芦叶片总蛋白及健康西葫芦叶片汁液吸附处理抗血清,比较2种处理后抗血清背景反应,以健康西葫芦汁液吸附法较佳。用间接ELISA对罗汉果果园及附近共46个科114种植物进行检测,其中9个科25种植物有阳性反应,以葫芦科、苋科、豆科、锦葵科等阳性率较高。田间病毒病发病率调查表明,宿根苗发病率比组培苗高,发病时间更早,是田间罗汉果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连作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轮作1年和连作5年、11年、25年和50年的玉米根际土壤真菌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4个门为真菌优势类群,占所有真菌的90%左右。在属分类水平下镰孢菌属(Fusarium)在连作11年的玉米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为56%;在连作5年的玉米根际土壤中丰度最低,为6%。不同连作年限下玉米根际土壤中的主要功能真菌依次为植物病原/腐生/共生过渡型菌(Pathogen-Saprotroph-Symbiotroph)、腐生/共生过渡型菌(Saprotroph-Symbiotroph)、植物病原菌/腐生菌过渡型(Pathotroph-Saprotroph)、腐生菌(Saprotrophs)、共生菌(Symbiotroph)、植物病原菌(Pathotroph)和植物病原菌/腐生菌过渡型(Pathotroph-Saprotroph),连作50年的玉米根际土壤中的功能真菌丰度最低,连作5年的根际土壤中功能真菌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