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额尔齐斯河银鲫形态学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对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两个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通过对8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群体分别占据两个不相重叠的区域,两个群体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分化。COI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两群体之间遗传距离为0.012,群体间遗传距离是群体内最大遗传距离的4倍,两群体间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出现了一处替换,群体遗分化指数值为0.96078,基因流值为0.01,表明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群体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
新疆额尔齐斯河银鲫年龄鉴定比较与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3年4-10月从新疆额尔齐斯河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材料,比较4种钙化组织(微耳石、鳞片、鳃盖骨和脊椎骨)年龄鉴定结果,选择最佳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其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种钙化组织中,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最低(1.89%),同一观察者2次读龄的吻合率最高(91.9%),为4种材料中最为准确的年龄鉴定材料;采用微耳石进行年龄鉴定,银鲫样本由1~9龄组成,以3~4龄为主,占77.28%;银鲫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2.661×10-5L3.085(R2=0.96,n=546);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t=359.7 [1-e-0.172(t+1.066)], Wt=2042.3[1-e-0.172(t+1.066)]3.085;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49龄,对应的体长及体重分别为243.2 mm和610.81 g。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寄生于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盲囊线虫可能对额尔齐斯河银鲫养殖造成的危害,为其人工饲养和疾病防治提供病原区系的基础资料.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四季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寄生虫进行了调查.按照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对银鲫感染的对盲囊线虫进行种群生态研究.结果显示,对盲囊线虫四季均有感染,春、冬季感染率分别为14.29%、19.67%,相对均较高;对盲囊线虫种群在不同季节宿主体内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并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和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鱼类养殖生产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了20、22、24、26、28、30℃水温下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水温在20~30℃时,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水温为20℃时耗氧率最低,为0.263 mg/(g·h);水温为30℃时耗氧率最高,为0.571 mg/(g·h)。耗氧率与水温的拟合方程为:y=0.0093x^2-0.0027x+0.2604(R^2=0.9896)。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窒息点在20~30℃水温下,随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其中水温为20℃时窒息点最低,为0.947 mg/L;水温为30℃时窒息点最高,为1.713 mg/L。水温和窒息点的回归关系方程式为:y=0.0271x^2-0.0629x+1.0452(R^2=0.9116)。  相似文献   

5.
松浦银鲫主要形态学性状:体高/体长比为42.6%,头长/ 体长比为26.7%,体厚/体长比为20.3%,尾柄长/体长比为12.7%,尾柄高/体长比为16.8%,背吻距/体长比为49.9%,背尾距/体长比为56.2%,体厚/头长比为76.4%。侧线鳞数和侧线至背鳍基部及侧线至腹鳍基部的鳞片数为327/7,第一鳃弓左鳃耙数为50.5个,体背部青灰色,体侧淡绿色,腹部姜黄色。上述指数除头长/体长比外,都与方正银鲫明显不同,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方正银鲫相同,群体中雄性极少,为雌核发育群体。松浦银鲫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一龄鱼稍快于方正银鲫,体重30克以上;二龄鱼体重约160克。群体生产力,在与鲤、链等鱼混养情况下,亩产30-45公斤。由于松浦银鲫体高较高,1-3龄鱼的肥满系数明显高于方正银鲫,鱼肉营养成份中,粗脂肪在鲜肉(3.6%)和干肉(14.8%)中都明显低于正方银鲫, 这是松浦银鲫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松浦银鲫和方正银鲫一样繁殖力极强,2龄极能成熟和繁殖,因此其生产能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本试验配制了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7%、31%、35%、39%、43%、47%)的实用配合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52.95±3.22)g额河银鲫8周,分析了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及血清生...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依靠形态鉴定的指环虫种类的正确性,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系统发育。2009-2014年在额尔齐斯河采集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鳃部的指环虫,依靠形态鉴定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和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18S rDNA序列与Gen Bank中1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坏鳃指环虫同源性为99.36%(457/460),碱基转换率为0.65%(3/460);伸展指环虫同源性为100%(472/472)。用MEGA4.1软件分析和计算3科8属19种单殖吸虫18S r DNA序列的遗传距离。3个科单殖吸虫种类的种间遗传距离0.006~0.238,指环虫科的遗传距离0.007~0.047,指环虫科与锚首虫科的遗传距离0.097~0.182,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的遗传距离0.164~0.235。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坏鳃指环虫和中间指环虫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伸展指环虫聚为一支,最终指环虫科的所有虫种聚为一支。研究结果同时也为额尔齐斯河人工养殖银鲫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东北银鲫,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各流域,并且无论在江河,还是湖泊水库,在鱼产量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三种群银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鲫体色较浅,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颜色灰白,略带黄色。体厚,背高,体型侧扁,头短小。脊椎骨4+26~28,侧线鳞28~30。背鳍不分枝鳍条4根。雄性个体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鱼不达腹鳍基部。上述形态特征均有别于方正银鲫及彭泽鲫。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银鲫中,除2体倍外,还有3倍体和4倍体。这一事实,小林等人第一次作了报告。之后,由于观察受精过程中的精核和卵核的行为,以及用其它种或其它亚种的精子,使卵受精,而产生的仔鱼,并观察这些仔鱼的形态,明确了8倍体银鲫的繁殖,是由雌核发育(gynogenesis)而来。  相似文献   

11.
氟甲喹对异育银鲫细胞色素CYP450主要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氟甲喹腹腔注射后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主要药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从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探究了氟甲喹对CYP1A(EROD)的诱导机制.以氟甲喹剂量3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异育银鲫24 h后,肝微粒体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为54.33 p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0pmol/(mg·min)(P<0.01),而红霉索-N-脱甲基酶(ERND)[177.98 pmol/(mg·min)]、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934.40 pmol/(mg·min)]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9.84 pmol/(mg·min)]与对照组[分别为140.90pmol/(mg·min)]、850.71 pmol/(mg·min)和8.93 pmol/(mg·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肾组织中ERND活性高于肝脏外,其他CYP亚型药酶活性(APD、EROD和ECOD)均以肝组织中最高.Western-blotting印迹表明,实验组肝脏中CYP1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酶活(EROD)相符合;而肾、肠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YPiAmRNA在肝、肾和肠均有表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氟甲喹与微粒体共孵育,未见EROD活性与浓度、时间的依赖关系.综上推测,氟甲喹对鲫鱼肝CYP1A的诱导是在翻译后水平,可能是加强蛋白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为氟甲喹在鱼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方正银鲫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及PCR扩增产物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片段克隆法构建了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k)]部分基因组文库,并采用非影印的方法将转化子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用人工合成、并经放射性同位素[γ-^32P]ATP标记的(CA)15探针对构建的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获得137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得到微卫星序列130个,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混合型分别占64.3%、16.9%和18.8%。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mmer5.0进行引物设计,得到引物103对。合成30对引物,随机选取其中5对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这5对引物均可以稳定扩增,并且观测杂合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银鲫与普通鲫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个微卫星多态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龙水库和双凤水库两个水体的雌核发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获得银鲫10.39个有效等位基因,普通鲫11.82个有效等位基因;双龙水库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035和0.6300,双凤水库中的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311和0.5885;相似性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大的是双凤水体内的银鲫和普通鲫(0.8127),远大于两个水体间的银鲫群体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银鲫与普通鲫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物质交流,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不仅与传统的银鲫起源于普通鲫的观点一致,也暗示银鲫与普通鲫存在经常性地遗传物质交流。  相似文献   

14.
磁珠富集法筛选方正银鲫的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素磁珠富集法开发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三、四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并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进行二次筛选微卫星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对65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微卫星序列800个,其中完美型542个(67.75%),非完美型140个(17.5...  相似文献   

15.
洞庭青鲫等5个鲫品系线粒体ATPase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CR扩增、克隆、测序等技术对洞庭青鲫(Carassius auratus var.Dongtingking)、彭泽鲫(C.auratus var.Pengze)、普通鲫(C.auratus)、红鲫(C.auratus var.red)、日本白鲫(C.auratus cuvieri)等5个鲫品系线粒体DNA ATP...  相似文献   

16.
分级对银鲫生长和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王岩  李翠 《水产学报》2007,31(2):220-225
在室内水槽进行12周的饲养实验以检验分级对银鲫生长和鱼群内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用隔网将实验水槽分为两部分,每个水槽内放养10尾大鱼(体重8.0~9.0 g)和10尾小鱼(体重6.5~7.5 g),分级时将个体大小相近的10尾鱼分布在隔网同一侧。实验中,3组鱼分别隔1周、2周或4周分级1次,1组鱼不进行分级作为对照。鱼摄食率和生长率随分级间隔时间缩短而降低。实验结束时,隔1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低于对照组,隔4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束时被分级的鱼群中大鱼体重的变异系数高于小鱼,表明大鱼对分级操作更敏感。本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未能明显提高银鲫生长速度和降低鱼群内个体大小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7.
使用14对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lio Bloch)微卫星引物对同源雌核发育的银鲫子代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研究,探讨雌核发育银鲫的母本微卫星杂合位点在同源传代中是否有分离的情况发生。在所选用的14对微卫星引物中,有8对在父母本间检测出不同的多态性,在所检测的第1组银鲫自交的子代中,只有1个个体在所检测的8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变异,有明显的父本特异性条带出现,表现出了大量父本遗传信息,出现率为4.55%;在第2组检测到1个个体只在SCM13位点上出现母本部分特异性条带的缺失、弱化,而在其他位点上没有发现变异,出现率为1.52%。此结果表明,雌核发育银鲫卵子大部分在配子发生过程中没有发生减数分裂,即使用同源精子刺激,也行雌核发育生殖;但是,有极少数卵子在配子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部分减数分裂,具有部分融合同源精子的能力,从而在子代中检测到父本以及在融合过程中重组来的特异条带,用微卫星分于标记证实了银鲫两种生殖方式的存在,即雌核发育生殖和两性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8.
黄芩苷与甘草酸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芩苷(baicalin,BL)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Z)口灌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探讨其对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在体内的代谢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CYP3A活性的影响。异育银鲫连续7 d分别口灌黄芩苷(100 mg/kg)和甘草酸(100 mg/kg),以口灌玉米油作为对照。末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10尾腹腔注射恩诺沙星(10 mg/kg),采用单个动物连续采血,HPLC测定血浆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IP)浓度,分析药动学及其参数;同时每组选取6尾检测肝微粒体CYP1A和CYP3A活性。结果表明:(1)黄芩苷(BL)和甘草酸(GZ)对恩诺沙星的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降低,曲线下面积(AUC)减少;(2)口灌BL和GZ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t1/2z)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总体清除率(CLz/F)则增大,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促进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消除;(3)口灌BL和GZ后,BL组和GZ组的Cmax-CIP/Cmax-ENR比值分别为1.48%、2.22%,对照为0.95%;BL组和GZ组的AUC0-t-CIP/AUC0-t-ENR比值分别为2.16%、1.76%,对照组为1.7%。综合分析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峰浓度、Cmax-CIP/Cmax-ENR和AUC0-t-CIP/AUC0-t-ENR比值可以得出,黄芩苷和甘草酸对恩诺沙星N-脱乙基具有诱导作用;(4)与对照组相比较,BL组和GZ组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CYP1A标志酶)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CYP3A标志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对CYP1A和CYP3A都有诱导作用。结合以上结果,认为黄芩苷和甘草酸加速了恩诺沙星的消除和其代谢产物CIP的生成,很可能与诱导CYP1A和CYP3A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