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216-219
以江苏省镇江市100名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法和面对面访谈法相结合,从城市认同、待遇差异、自身发展、创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概括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朋辈创业模式、电商创业模式、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自主创业模式五种创业模式。针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应地提出了探索以政府帮扶为主导的多元合力的提升创业能力的路径,包括:制定和实施创业薪火计划、开通创业贷款通道、创建创业帮办服务中心、打造创业孵化基地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乡双向流动的重要人力资源,统筹协调好新生代农民工返乡问题对新发展阶段下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福建省漳州、三明与南平3市共391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依据三元交互论、禀赋效应等理论,围绕创业氛围、返乡创业自我效能感与返乡创业认同度提出中介模型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氛围与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认同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氛围与创业认可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基于籍贯分布的差异,创业氛围、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认同度3者间的影响程度存在异质性。因此,提出营造良好的创业帮扶氛围、重视农村社会观念改善、强化自我效能感培训、分地区精准制定政策引导的相关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丽群  胡明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37-8738,8741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7个方面的分析,对新老两生代农民工进行了界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群体,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程度、较好的社会文化成长环境以及当前国家良好的制度及政策等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存在创业竞争力薄弱、两重身份边缘化、创业融资困难等劣势和威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采取的战略,以期能为更好地促进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通过创新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增强创业培训协同管理和服务,建立创业培训一体化机制等措施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石家庄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及其对社会流动影响的现状的调查数据,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差强人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与创业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发生着重大变化,已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新课题.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其特殊的两面性,一方面乡土情结薄弱,另一方面与城市气氛格格不入,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寻找自己的出路.通过对江西省永丰县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定义,从文化、生活以及背景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进行特征比较分析,享受型生活观念、文化程度较高与流动频繁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显著特征.基于特征研究探讨了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频繁创造的良好个人关系网络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渴望城市化市民化成为创业的动力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新特征入手,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15个乡镇返乡创业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历、创业经历、金融支持政策和当地的社会网络关系均是影响赣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对兰州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定影响。兰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表现为创业者以男性为主、创业领域多元化、以独立创业为主、创业规模较小、创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特点;存在创业者综合素质偏低、创业层次较低、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环境欠佳等问题。建议: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培训体系,搭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的创业政策保障机制,健全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等。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现况,受金融支持、政策扶持、教育培训、人际交往、生活状态、子女教育和社会认同等事件的影响,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率较高;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生活状态、自我效能、团队合作、社会福利保障、职业教育培训和心理感受等因素影响其返乡创业的成功和社会适应等,建议各级政府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和各项惠农措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甄月桥  朱茹华  陈薇  王谦  吴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18-20119
通过对杭州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冲突现状调查,从该群体所处的社会体制、价值取向、城乡二元结构等视角,解读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冲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江苏省的某些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主要因子对创业决策的影响,进而具体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精确刻画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拼凑行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获取3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案例,借助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描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拼凑现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拼凑可归为7种模式,即先赋匮乏生存型、血缘依附生存型、资源丰富渐进型、方式多样生存型、先赋匮乏多样型和有形匮乏发展型。前两类模式的创业者分别依赖自致性资源和血缘,通过拼凑谋求生存。资源丰富渐进型和方式多样生存型的创业者具备丰富的资源基础,前者谋求新机遇实现发展,而后者只求生存。先赋匮乏多样型的创业者依赖自致性关系,在引入资源的基础上还能利用、开发和重组资源促发展。有形匮乏发展型的创业者则依赖丰富的无形资源进行拼凑。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其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是创业行为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对创业机会的识别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东省202个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经济资本3个维度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资源禀赋,建立其对创业机会识别以及创新水平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素质较高,资源禀赋对创业机会整体上有着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识别创业机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识别创业机会的解释能力较差,这可能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关联性。从资源禀赋的新视角探求其对创业机会的影响机理对政府制定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需求问题的研究是当前我国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的实证分析,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实现自身价值需求以及被尊重肯定需求,提出应从保障劳动收入、提高就业技能、提供社会保障与支持、加强心理关怀4个方面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需求问题的研究是当前我国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的实证分析,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实现自身价值需求以及被尊重肯定需求,提出应从保障劳动收入、提高就业技能、提供社会保障与支持、加强心理关怀4个方面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的充分发展既是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全社会关注农民工生存状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彰显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措施.本文通过关注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状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原因,并提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通过对他们的城镇化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六枝县的城镇化进程,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有61.4%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农民工能适应城市生活。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现状,研究了制约因素,并提出化解制约因素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培训与发展是解决浙江省就业结构性短缺的关键点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识开始改观,从之前的被动培训转向主动培训,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学历差异引发的竞争压力和经济发展的动态需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应强化方向引导,提供培训便利;协同多方优势,优化培训模式;合理安排时间,改革授课方式;构建激励机制,统筹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广州市292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实地调研,以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来广州务工年限、住房满意度以及与本地人接触情况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性别、年龄、有无家庭成员随迁、个人收入水平、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活动频率和是否感受到本地居民歧视等对农民工市民化没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