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雨是指pH小于5.60的大气降水,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其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大气酸雨问题日益严重,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含量的增加。要减少酸雨的危害,必须从污染源的排放进行防控,同时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2011年的酸雨观测月报表资料,分析了铜仁市415次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季、月动态变化规律,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治理酸雨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铜仁市从2008年以来,大气降水主要以弱酸性降水和中性降水为主,出现降水pH5.6的酸雨频率很高,大气降水被酸化和污染程度较重。一年中,1~3月和11月酸雨污染最重,冬春季节酸雨强度较强,但pH年平均值和K值平均呈逐年升高和下降趋势,降水酸化和污染程度在逐年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使酸雨pH从2008年的4.99升高到2011年的5.54,酸雨出现频率从62.0%下降到33.7%,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匡方毅  韩沁哲  彭磊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0-14872,15005
利用Daniel的趋势检验、因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86~2010年长沙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中国SO2排放量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长沙年降水酸性的相关性,同时讨论了致酸物质的传播路径,还对可能有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探索酸雨预报提供预报因子。结果表明,长沙市年降水酸性呈现一次明显的"脉动"变化,酸雨性质已转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降水酸度并没有随当地SO2的浓度下降而下降,尚不能说明当地近地层致酸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该地酸雨的主要原因;中国大范围SO2的排放量与年降水酸性关系密切;影响长沙年降水酸性的主要致酸物质来自全球的排放,其中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的排放起重要作用;所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理想,但霾日与年降水酸性呈分段性显著正相关,浮尘污染增加降水酸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 ~2011年的酸雨观测月报表资料,分析了铜仁市415次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季、月动态变化规律,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治理酸雨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铜仁市从2008年以来,大气降水主要以弱酸性降水和中性降水为主,出现降水pH<5.6的酸雨频率很高,大气降水被酸化和污染程度较重.一年中,1~3月和11月酸雨污染最重,冬春季节酸雨强度较强,但pH年平均值和K值平均呈逐年升高和下降趋势,降水酸化和污染程度在逐年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使酸雨pH从2008年的4.99升高到2011年的5.54,酸雨出现频率从62.0%下降到33.7%,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蚌埠市"十一五"期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的统计,揭示了蚌埠市酸雨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酸雨成分监测结果,分析了蚌埠市酸雨的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6-2015年期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苏州地区降水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并且对致酸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6-2015年期间苏州地区酸雨污染程度在较高水平,冬春两季较夏季的酸化程度明显上升,频率也相对较高;工业二氧化硫、汽车尾气的排放是致酸的主要原因,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工业废气对酸雨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发现利川市耕地严重酸化,平均p H值为5.12,处于强酸性水平。研究其酸化原因,强降水(包括酸雨)是主导因素,贡献率达到63.04%,高于施肥、耕作等人为因素。研究区域冬季降水酸雨频率高达54.54%,首次发现该区域为全国酸雨地区。化肥总量不断增加、比例严重失调,20世纪80年代后停施石灰,农家肥用量持续滑坡,重茬及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等不同程度地加快了研究区域耕地酸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2001-2007年对大气降水酸雨观测资料和<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采用降水量加权法计算并分析银川市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季节分布特征及降水pH值减小的原因.2001-2007年,银川市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5.79~8.33,各季的降水pH值均偏碱性,平均降水pH值春季的碱性最强,冬季次之,秋季最弱.  相似文献   

12.
降水p H值和降水成分可以反映大气污染情况,在山东省枣庄市环保局和市中区环保局设置降水监测点,对降水中p H值、电导率以及降水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成分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来源情况,提出了防止酸雨产生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泾县是酸雨控制区.本文分析了泾县酸雨的成因,指出主要原因与本地燃煤的使用有关,部分污染企业的选址不当和机动车辆尾气的超标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次要因素.通过对2000-2005年酸雨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究了泾县酸雨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提出酸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民  王海翔  孙杰  范志军  姜洋  闫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74-11976
通过对1992~2006年747次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商丘市15年间出现了强酸性降水,酸雨出现频率为10.0%,酸雨量为1248.6mm,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1.8%。1992、2005和2006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一年中9、11和12月酸雨污染严重,2、6和7月酸雨污染较轻。秋季和冬季酸雨污染大于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16.
余欣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93-294
根据景德镇地区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酸雨的总体特征与月统计特征及天气形势,研究了酸雨与降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强酸雨率达72.6%,无酸雨率仅9.1%;6~8月酸雨平均pH值较大、酸度小、危害较轻,而12月至翌年3月则相反;二氧化硫与酸雨pH值呈反相关,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蔡哲  贺志明  唐春燕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2-11294,11312
利用南昌市降水监测资料与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南昌市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在秋、冬季。降雨pH值随着降雨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雨量的增大对降雨酸性有稀释作用。高空气象条件对酸雨有明显的影响,高空风风速小于7m/s时,酸雨频率较高,pH值也低,酸雨污染严重,反映了高空风对污染物水平输送同样具有稀释和冲淡的作用。逆温强度较强时,酸雨出现率增大。周边的工业区对南昌市酸雨的产生有明显作用。不稳定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低层污染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可降低致酸污染物对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6.13~6.97,没有出现酸雨;电导率(EC)平均为0.18 mS/cm,悬浮物含量平均为44.02 mg/L.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油松的酸化栓皮栎的酸化.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1.00 mS/cm,是林外降水的5.88倍,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分别为0.34、0.30 mS/cm,分别是林外降水的2.00倍和1.76倍;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随夏季降水量、降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树干茎流的悬浮物平均含量为116.95 mg/L,纯林的为87.14 mg/L,分别比林外降水的高出72.93、43.12 mg/L.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4—2015年新宾县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对新宾县降水pH值的年、月、季变化以及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宾县降水酸度呈现出夏季低,春、秋、冬季高的变化趋势,酸雨频率冬季最高,主要原因是居民燃煤导致空气中硫化物的污染物增加,降水的pH值减小;而夏季降水多为阵性降水,强度大,有利于酸性污染物的稀释,降水的pH值较大。另外,不同量级降水的pH值、酸雨的出现频率与降水强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