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声明     
干热风是农业生产上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有些地区还危害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干热风与干旱有联系.但干热风又不同于干旱。它是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气象现象.往往是由于气温骤升、湿度突降,昼夜干热.以及风的作用.使农作物大量蒸腾失水.水分供需失调.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在短期内受到危害甚至逼熟死亡。小麦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由于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受害的一种气象灾害。表达干热风的气象主要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风力3级以上.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敏感期.在开花后第16天以后,  相似文献   

2.
小麦干热风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是小麦生育后期,高温、低湿、大风使小麦受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形成千热风的气象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风力3~4级以上。干热风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尤其灌浆中期危害最大。其危害轻者减产5%左右.重者减产10%~20%.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籽粒秕,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遇轻干热风的年份,可减产5%~10%;重的年份,可减产10%~20%,有时可达30%以上,而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及降低出粉率。  相似文献   

4.
新乡市小麦干热风的发生及防御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1981~2007年新乡市小麦干热风相关气象资料,分析新乡市小麦干热风的发生特点,包括其成因、主要特点、确定干热风危害的气象指标、典型个例和年际发生规律;并提出防御措施,以期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梁群  张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896-2897
[目的]研究小麦干热风天气特点、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为辽西地区小麦优质栽培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用相关分析筛选干热风的气象因子和危害指标;采用归类、叠加确定干热风天气类型;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辽西地区干热风区域划分。[结果]TG≥35℃、V≥3 m/s、R≥11.0 mm、E≤40%出现天数是辽西地区干热风指标。梅雨型、两槽一脊型和南高北低型天气特点是发生干热风的主要形式场。羊山、喀左、朝阳、叶柏寿是小麦干热风易发生区域。[结论]增加工程设施、改变农业技术和使用生物化学措施等防御对策,可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一、及时防止干热风小麦生长后期常有干热风发生,导致叶片加速衰老死亡,小麦粒重降低。干、热、风三要素中,高温是诱发小麦叶片早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速。干热风分为轻度干热风和重度干热风,轻干热风的气象指标是14时气温≥32℃,相对湿度≤30%,风速≥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59.2%和68.3%,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战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热风是危害本小麦主产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面积大,发生频率高[1-4]。20世纪60~90年代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频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近几十年来小麦干热风灾害发生频次、强度增加,区域扩大,危害加重[5-7]。  相似文献   

8.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一般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以上。防止方法如下:一、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1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小麦千粒重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1干热风的指标干热风的危害时期主要在5月的中下旬,干热风是农业生产上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热风指标分下列三级。①弱干热风,在一天中  相似文献   

10.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东菊  王晓静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2):33+58-33,58
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工作中经常遇到干热风,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干热风的规定,结合实际观测经验,介绍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形成原因及气象指标,分析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机理,指出了对小麦遭遇干热风时的预防措施,为降低或避免干热风对小麦生长和产量产生的不利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驻马店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是在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小麦生产上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5月中下旬为驻马店干热风发生最集中的时段,这时正值小麦灌浆之际,轻者灌浆速度下降,粒重降低,重者提前枯死麦粒瘦瘪,严重减产.研究干热风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做好防御工作,对小麦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肃麦区干热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随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干热风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历史上甘肃麦区比较严重的干热风灾害平均10 a就发生1~2次,每1次干热风年的危害区域都很广,常造成小麦茎叶提前干枯,穗部失水,千粒重和产量锐减,因此,针对干热风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地防御措施,对保障甘肃小麦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即开花、灌浆、乳熟阶段,高温、低湿,并且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一般干热风的指标为:日最高气温≥30℃,相对湿度≤30%,风速≥3米/秒。大量的田间试验和调查表明,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还与种植制度、小麦生育期早晚、品种、生态型等有很大关系。一、干热风的危害及其症状1、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干热风危害程度与小麦成熟阶段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5.
刘茵  孟自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43-144,154
以1963—2007年商丘市小麦生长季的气象数据为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生育期干热风发生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小麦干热风发生频率为10年7~8遇,重灾年率为10年5~6遇。与常年相比,干热风的发生频率呈现有所减少、危害程度呈现有所减轻的趋势;时期上呈现干热风5月下旬—6月上旬减少的态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干热风南部和中部轻、东部和西北部重的特征。形成原因方面来看,受气流影响该区天气晴朗、温度较高、空气相对干燥都有助于干热风气候的出现;另外,选择晚熟品种、氮肥施用过量、灌水量少或过晚等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干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干热风危害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的危害特征、类型与指标、致病原因、防御措施等4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全面和深刻了解干热风气象灾害,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出适合的防御措施,不仅对提高小麦产量提供参考,对安全生产、趋利避害、减轻不利影响以及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干热风是影响南阳小麦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总结了南阳盆地小麦干热风的发生特点、规律和主要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干热风的有效措施,以期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并对南阳的小麦选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北方冬麦区干热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其危害程度与小麦品种、栽培管理措施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防御干热风应从播种环节抓起,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综合防御措施,积极培育壮苗,落实规范化播种技术,确保苗全苗匀苗壮;切实加强各时期的田间管理,做到植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通过健康栽培来抵御和减轻其危害。1干热风对小麦生长造成的危害干热风也叫"热风"、"火风"、"干旱风"等,是中国北方麦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  相似文献   

19.
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升 《河南农业》2007,(12):16-17
干热风天气是我国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本文从干热风危害小麦的机制、植株受害的表现、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关键时期、影响干热风危害程度的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营造护田林带、适时灌水、运用化学药剂、品种选用等防御对策,来指导服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干热风对小麦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分析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提出田间防御措施,并指出其研究趋势,以为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