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农用化肥投入及效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中山市、惠州市及梅州市所代表的平原、丘陵到山区不同类型地区农用化肥投入与农业(种植业)产值的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与中国整体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以前,广东省不同类型地区农业产值的增长与化肥投入的增长有依存关系,此后化肥投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种植业的增长仍然较为强劲;从农用化肥投入的效益看,经历了70年代至至80年代实的降低和90年代中后期的回升过程。认为广东省的农业已进入了以依靠科技进步为主、促进农业增长的良性阶段。中国整体的情况有所不同,农业产值的增长还未脱离与化肥投入增长的基本依存关系,化肥投入的效益自70年代末降低以后,目前还没有出现显著的回升趋势,中国整体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广东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国垦区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基于1994—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投入距离函数测算了各省国有农场的化肥投入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均值仅为0.485,存在严重的利用低效问题,化肥削减潜力巨大;2)在时间维度,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在空间维度,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北方的非均衡格局;3)国有农场化肥施用强度远高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且施用强度与投入效率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效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化肥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化肥效益下降的原因,认为要全面提高化肥的综合效益,必须调整化肥投入结构;增加化肥投入的科技含量,提高化肥利用率;重视有机肥投入,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调控化肥区域投入量,提高化肥投入的边际效益;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化肥新品种;寻求多种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滁州市农田化肥投入与土壤养分及产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年农田土壤养分监测资料及有关统计数据, 对滁州市农田化肥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和施肥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化肥投入结构,增加钾肥投入,适度调减氮磷肥,推广有机与无机配合施肥,氮肥深施,增施微肥以及农作物根外追肥等技术,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现农田土壤养分平衡和施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2017年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作物主产区191户水稻种植户基线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水稻作物化肥平均施肥量453.75 kg/hm~2,与当年全国平均化肥施用强度434.4 kg/hm~2相当,但高于同期长江中下游农作物平均值365.75 kg/hm~2,表明指导当地稻农化肥减量还有很大空间。在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使用、人工投入和租地费用占据水稻生产成本前三位,化肥投入平均成本也占到总成本的13.55%,为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受访稻农因规模经营差异收益差距较大,家庭收入中主要来源于水稻种植的农户高达73.3%。建议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推广中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和政府与农户风险共担措施,促进稻农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接受意愿和实际采纳率,有效推动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江苏省化肥使用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探讨江苏省化肥的环境安全使用量.研究表明:江苏省自1979年到2009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5%.江苏省1979-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3个不同时段的粮食产量和化肥使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62、0.835、0.671,粮食产量明显受土地报酬递减率的制约.苏北地区的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是苏南地区的2.2倍,其中徐州市的化肥使用量是南京市的3.2倍.目前江苏省化肥使用量大大超出了环境安全使用量.通过模拟和对比分析,认为江苏省平均化肥使用量不宜超过600~ 650 kg/hm2,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适当降低化肥用量,通过改进施肥措施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江苏省化肥施用规律并为化肥减量提出建议。[方法]以江苏省2000—2016年化肥施用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到该时期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化肥施用的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以研究其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经历了受城镇化影响上升后受农业结构及相关政策影响下降的过程,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为463.40 kg/hm~2;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00—2014年逐年上升,近年有下降趋势,表明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区域差异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特征;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城市的化肥施用强度逐渐下降。[结论]从发展节肥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政府引导3方面提出化肥减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郊区粮田化肥投入和产量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化肥投入现状与地区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汪翔  张锋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69-173
分别从农业化肥投入总量、强度、结构及其粮食增产效应等方面对中国化肥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详尽阐述了中国化肥投入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发现,高强度的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已变得不显著,表明我国化肥投入已过量,单纯靠增加化肥投入以实现粮食增产只能带来农业经营成本增加并加大环境风险;化肥投入结构仍不合理,化肥利用效率偏低;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一样,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强度也呈现出东、中、西逐级递减的特点,同时,几乎所有省区的化肥投入强度已超过225 kg/hm2的施肥上限,东部沿海部分地区更是超过了5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肥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合理施肥,防治化肥面源污染,对中国化肥施用的环境风险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模型和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计算中国各省区时空维度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评价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近25年来在200~300 kg·hm~(-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43 kg·hm~(-2),近15年来的平均值为251 kg·hm~(-2),与国家环保部生态乡镇建设规定的化肥施用强度标准基本吻合;总化肥施用在1994年由环境安全转为低度风险,氮、磷、钾单质化肥施用分别在1988、1999、2008年由环境安全转为低度风险状态;2014年中国总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平均为285 kg·hm~(-2),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指数平均为0.54,氮、磷、钾化肥风险指数平均分别为0.54、0.53、0.49,化肥施用总体处于低度环境风险;2014年西藏等11个省区化肥施用处于环境安全状态,辽宁等16个省区处于低度环境风险状态,河南、海南和天津三省区处于中度环境风险,陕西处于严重环境风险。总之,中国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自1994年进入低度风险状态,并呈现上升的趋势,自2006年以后有所降低。2014年全国各省区的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总体为低度环境风险,但省区之间差异较大,各类风险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化肥投入的环境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化肥使用的收益成本分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二次生产函数模型,以洞庭湖区农民的化肥投入为案例,分别考虑粮食产量最大、农民经济收益最大和净经济效益最大3种情况的化肥投入量,进而提出化肥控制和管理对策的最佳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福建省化肥施用强度及影响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度福建省化肥用量为110.74万t,全省平均化肥施用强度为34.11 kg/亩,超过国家生态化肥施用强度标准(17.67 kg/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化肥用量高及总种植面积减少。本文可为福建省化肥用量调整、改善施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为有效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各省份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强度与主粮化肥施用变化程度,考察近10年中国化肥投入格局演变。2010—2020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施用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化肥投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2015年是化肥施用量与施用强度转变的关键节点;西北地区、华东地区分别是中国这10年化肥投入的主要上升、下降地区,但华东地区与华中地区的化肥施用量仍远远超过其他地区;2010—2020年中国主粮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复混肥增长最快,主粮的化肥施用强度一直维持高位,但在宏观环境上化肥投入已从保障粮食安全角度转变为在保障粮食安全情况下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与环保低碳。基于此,未来中国化肥投入会继续下降,但在中国粮食安全需求下,化肥施用强度仍会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分析地块规模约束下的化肥减施逻辑,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7个省(自治区)的玉米种植户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wo-stage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2SLS)分析地块规模对化肥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扩大地块规模可以降低化肥投入强度,提高化肥投入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小农户相比,规模农户扩大地块规模对化肥减施的影响更大;对于化肥投入强度越高、投入效率越低的农户,扩大地块规模对化肥投入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机械作业替代农业劳动,是扩大地块规模促进化肥减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现阶段中国蔬菜种植中的化肥施用情况,利用200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分析了蔬菜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构建个体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蔬菜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蔬菜化肥施用强度总体呈现基本平稳后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蔬菜种植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化肥减量潜力;在空间布局上,各省份蔬菜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特征。东南沿海省份的蔬菜化肥施用强度总体高于内陆省份,华北地区省份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少量东南沿海省份表现为“低—低”集聚特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蔬菜规模化经营程度及农业现代化水平对蔬菜化肥施用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业劳动力占比对蔬菜化肥施用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蔬菜规模化经营程度和非农业劳动力占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豫西地区不同类型农田化肥增产效益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肥在豫西地区不同地形农田的增产效益与增产潜力,为引导和实现化肥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施用、提高豫西地区粮食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豫西地区平川地、坡平地、坡地等3种典型地形农田化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农田化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的多年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豫西地区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作物单产以平川地最高,坡平地次之,坡地最低。尽管在3种类型农田上使用化肥均可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但化肥增产效益以坡地最高,坡平地次之,平川地最低;对3种典型地形农田化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多年统计资料的分析也获得相同结论。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未来豫西地区粮食产量及增产潜力进行的预测表明,当采用本研究中最大施肥量时,豫西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到4.24×109 kg,是2003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2.1倍;并预测在增加粮食产量中,坡地贡献率占50.1%、坡平地占33.7%、平川地占16.2%,坡地和坡平地粮食生产对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具有决定作用。【结论】豫西地区3种典型地形农田中化肥增产效益存在差异,以坡地化肥增产效益最大。因此,加强坡地化肥投入,可有效地提高本区粮食总产量,对今后本区粮食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从省域、地理区域和县域3个尺度探讨1995—2015年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相对较高,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2)化肥施用强度最高的是鲁东地区,其次为鲁中和鲁西地区;化肥施用强度总差异呈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3)山东省县域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烟台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热点,济南、淄博、莱芜和聊城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冷点;4)化肥施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农民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数量和化肥价格无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化肥投入强度、使用效率和安全阈值的概念,利用农田化肥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浙江省1978—2017年农用化肥情况.结果表明:浙江农用化肥总量和耕地化肥使用强度从1978年到2017年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2017年,浙江省农用化肥风险指数为0.69,处于中度风险,其中钾肥使用处于低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