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六年我区岑溪县用木茹叶试养蓖麻蚕成功,给饲养蓖麻蚕增添了一个新的饲料来源,到一九六三年已有十多个县推广养蓖麻蚕(又叫木茹蚕).新品种南宁一号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南宁地区蚕种场一九六四年从上海引入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继一九五六年我区岑溪县利用木茹叶试养蓖麻蚕成功后,一九六五年在推广饲养木茹蚕的群众运动中,岑溪县蚕业工作人员和波塘公社禾屋生产队贫下中农一起,通过反复试验又发现乌桕叶可养蓖麻蚕.忻城县厂上公社李富林同志发现马桑叶也可以养蓖麻蚕.这两种野生饲料的发现,给蓖麻蚕又增添了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3.
我区幅员辽阔,气候温和,发展桑蚕,蓖麻蚕(木茹蚕),柞蚕的条件十分优越.桑树生长期长,二至十一月份都有桑叶养蚕,在同样管理条件下,亩桑产茧,产值均高于江、浙川等主要蚕区;全区木茹种植面积每年二百万亩以上,到九月中旬,木茹淀粉积累已基本充分,可杂叶养蚕一至二批;全区天然柞林面积有一千多万亩、相当于柞蚕主产区的辽宁省、是全国柞林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广西种有木薯的地方,蚕农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因此,蓖麻蚕又通称木薯蚕.用木薯叶养蓖麻蚕岑溪县是1956年试验成功的,但到六十年代,全区才普遍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广西的蓖麻蚕生产发展很快,当时饲养量之多,普及之广.均超过原定规划.1961年至1970年10年间,共养蚕393万盒.产茧皮5211吨,其中饲养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属于鳞翅目天蚕蛾科绢丝虫类.原产印度.喜食蓖麻叶,木薯叶等,但以蓖麻叶为主.其茧为重要绢纺原料,也可制造丝棉等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四化建设.广西为我国饲养蓖麻蚕的主要基地.由于常年气温高,养蚕季节较其他地区长,但一年中有2—3个月无蓖麻叶饲养蓖麻蚕.而蓖麻蚕系多化性,无休眠期,终年连续发  相似文献   

6.
蓖麻蚕杂食性较强,饲料种类较多,除食蓖麻叶外,还食木茨叶、鹤木叶、乌桕叶和鸡蛋花叶等。这对延长养蚕季节,多养蚕,是一个有利条件。但因饲料不同,影响蚕儿生长发育的快慢,吐丝量的多少、产卵量的多少有别。目前把饲养蓖麻蚕当作一项副业生产来抓,大多数社队没有专用的蚕房和另种饲料养蚕,以社员家庭分散饲养为主,  相似文献   

7.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绢丝昆虫,可以取食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鹤木叶、马桑叶、乌桕叶、蒲公英叶等等.这是饲料植物很早就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就是野生的饲料植物分布也很广,遍及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因此,饲养蓖麻蚕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这些植物资源,不需要专为饲养蓖麻蚕而种植饲料.这是饲养蓖麻蚕的有利之处.但是,蓖麻蚕目前还不能缫丝,只能用作绢纺原料,所以经济价值不高,这一直是蓖麻蚕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提高蓖麻蚕茧工艺性能,我们自一九七○年以来,对不同蓖麻蚕品种作了丝质普查,又对用不同饲料饲养的蓖麻蚕茧丝质作了初步调查比较,期望能为改进蓖麻蚕茧经济性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现将试验结果概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饲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茧,只有18d左右,一年可连续饲养多次;四是蓖麻蚕一生需饲料很少,每条蚕一生只吃不足5g的蓖麻叶;五是蓖麻蚕的生活力强,不易染病,管理也比较简单。因此,对蓖麻蚕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饲养。 蓖麻蚕的饲养管理方法,大体上和桑蚕相同。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蓖麻蚕为杂食性绢丝昆虫.在我国除用蓖麻叶饲养外,广西、湖南、安徽、山东等省(区)先后用木薯叶、马桑叶、臭椿叶等饲养成功.为了扩大蓖麻蚕的饲料来源,自1989年起,两年来,我们利用我区较多的自然资源——葵花叶试养蓖麻蚕,经过四次反复试验,发现葵花叶也是蓖麻蚕较好的代饲料之一,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64年我所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实验研究所、广东省蚕研所等单位引进蓖麻蚕13个品种品系.开展了蓖麻蚕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选育出南宁1号等16个蓖麻蚕品种,这些品种有的已先后在区内外推广饲养,有些品种还在继续选育、复壮,现将调查的11个品种的性状简述如下;(-)南宁1号:南宁1号是花黄的混血种,原为南宁地区五塘蚕种场由上海引入的保留品种,经我  相似文献   

11.
在县党委和革委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公社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进行思想和路线方面的教育,坚决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木茹蚕生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去年饲养木茹蚕2499合,比七二年饲养1352合增长80.5%。粮食生产比七二年增长一百零五万四千多斤。全公社一百八十个生产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队发展了木茹蚕生产。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2.
我区饲养蓖麻蚕(木茹蚕)的迅速发展,需要蚕种的季节性强,数量很多,蓖麻蚕的制种工作必须赶上去,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原来一些工序必须加以改革.区蚕业指导所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首先研究了花工比较多的发蛾和产卵的两道工序,于一九七○年创制了平面铺茧器和压翅产卵器,取代了原来的串茧和纸质产卵圈.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人工饲料可以周年养蚕,为实现蚕业生产机械化、工厂化创造条件.就蓖麻蚕而言,人工饲料在解决越冬保种与常年供应赤眼蜂大量繁殖所需的中间寄主蓖麻蚕卵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一、蓖麻蚕人工饲料的成份  相似文献   

14.
木茹是我区群众喜种的一种高产块根作物,近几年来河池地区每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可产干叶2万多吨。据化验分析,木茹叶风干物中含粗蛋白17.72%,粗脂肪5.75%,钙0.85%,磷0.51%,是一种很可贵的畜禽饲料资源。但以往农户除利用少量养蚕外,绝大部分都没有利用而白白浪费掉。在当前料缺价高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木茹叶作畜禽饲料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1990年4月4日至6月4日在巴马县饲料公司猪场进行了用木茹叶粉代替部分麦麸喂猪对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猪选择出生日期和体重基本一致的两窝约  相似文献   

15.
我地区利用木薯叶养蓖麻蚕(木薯蚕)是在六十年代初兴起的.饲养量最多是1965年,共养90085盒,产茧皮61吨,超过万盒的有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县.当时饲养量之多、普及之广,形成了群众性养蚕高湖.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逐年下降,八十年代初已停止了生产.近年来,随着绢丝工艺技术的进步,绢丝和其他纤维混纺的绢织物,已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是恢复木薯蚕生产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年为了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蓖麻蚕生产,制订了鼓励蓖麻生产的饲养方针和奖售政策,宣传发动群众养蚕.蓖麻蚕生产很快就在全国大多数省发展了.广东省湛江地区一九六二年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二万五千合,收茧皮七百六十五担 一九六三年饲养二十八万另三百五十合,收茧皮一万另四百二十九担,到一九六四年饲养量达四十五万合,收茧皮一万六千另五十六担.但一九六六年以后,我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十年动乱,蓖麻蚕生产方针政策改变,及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挫伤了群众养蚕积极性,使蓖麻蚕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词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  相似文献   

18.
用人工饲料饲养蓖麻蚕,可以解决冬春两季无蓖麻鲜叶养蚕的问题。关于蓖麻蚕人工饲料,迄今尚未见到用无蓖麻叶干粉的人工饲料大量饲养蓖麻蚕的报道。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自1975年起作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饲养工作情况和饲养结果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麻叶室内喂养蓖麻蚕,目前国内还未见报导,我国有些地区曾利用木薯叶、椿叶、马桑叶等代替蓖麻叶,但效果各有差异.为了扩大蓖麻蚕的饲料来源,从1982年起利用本地较多的自然资源——红麻叶试养蓖麻蚕,以蓖麻叶、椿树叶作对照,连续四年反复试验,了解蓖麻蚕不同龄期喂养红麻叶的食叶量和经过天数.红麻叶是蓖麻蚕很好的代饲料之一.现将几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蓖麻蚕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是否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以不同饲料种类育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蚕为因素比较不同组合的成分含量,即将分别用蓖麻叶和木薯叶饲养所得到的熟蚕、预蛹和蛹进行鲜样检测,并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分析。用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其各发育时期氨基酸含量高于用蓖麻叶饲养的蚕,且熟蚕预蛹蛹。不同饲料饲养蓖麻蚕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的差异均极显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蓖麻蚕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脂肪和总糖含量差异均极显著。同种饲料饲养所得的蛹的无机元素含量最高,预蛹次之,熟蚕最低。用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无机元素含量高于用蓖麻叶饲养的蓖麻蚕,所有样本的铅、砷、汞、镉4种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用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3种虫态鲜样的氢氰酸含量为0.5 mg/kg左右,低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对氰化物的含量的限值规定。本试验证实了食用蓖麻蚕的熟蚕、预蛹和蛹是安全的,也证明了蓖麻蚕不管哪种虫态,营养物质的含量是十分丰富的,可以针对各营养物质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虫态进行烹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