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双喜 《云南林业》2011,(5):F0002-F0002
易门县是全国100个、全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县之一。该县按照省发改委、林业厅、水利厅、农业厅联合批复的各年度初步设计,截至2011年8月10日,3年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完成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2.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3月11日.湖南省隆回县1000多人在桃洪镇老虎山石漠化土地上挥舞铁锹,种植枫木、桂花、樟树、柏树等15,000多株。据该县林业局局长刘维湘介绍,全县仅当天就有10,000人在三阁司、西洋江等乡镇石漠化土地上开展义务植树,这标志隆回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现场会上,副省长强硕辅提出要求: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到2015年,全省80个县(市区)的石漠化区域要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湖南省石漠化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排全国第四位,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岩溶地区。过去5年,全省仅对31个县(市区)802平方公里石漠化进行了治理,治理面积仅为S3%。张硕辅强调,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植被恢复是基本出发点,改善水保状况是重要手段,提高圈养能力是可靠保障。各级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石漠化综合治理向纵深推进。石漠化地区的各县(市区)要加强资金整合使用,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特点,根据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中确定的8省(区)100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提出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对现有治理技术进行归纳、分类,形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试点阶段县级实施方案编制以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思路研究》课题,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我国的石漠化问题、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性质、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新认识,并将新认识运用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中,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的编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危害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区域经济的贫困,石漠化与贫困互为因果,互相交织,恶性循环,严重威胁岩溶地区的生态安全,阻碍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有关石漠化文献的分析和现场调查,分析百色市石漠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不同模式,并提出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滇东南岩溶石漠化区典型区域建水县为例,针对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瘠薄以及植被恢复困难的特点,从地貌、气候、人为活动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建水县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指出石漠化是由内因(自然条件如岩溶地貌、气候因素等)和外因(人为因素如毁林开荒、烧放牧场、山林火灾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全面总结建水县当地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得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建水县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危害,研究并提出了建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国近年启动的一项林业生态治理项目,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区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社会资本参与提高治理成效的合理途径,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为红河州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大石山区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让石山区农民尽快摆脱贫困,八十年代中期,平果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列人议事日程。通过采取异地开发,人口搬迁;大办沼气,改燃节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经过十多年来不懈努力,该县石山  相似文献   

11.
新邵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邵阳盆地与新涟盆地之间,全县有岩溶地区总面积12.7万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3.4万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7万公顷,非石漠化土地7.5万公顷.2008年,新邵县纳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2011年起纳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项目实施以来,新邵县县委、县政府高度...  相似文献   

12.
建水县是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740.97km2。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提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胜凤 《中国林业》2009,(10):58-58
广西平乐县属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程度较严重,严重威胁该县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治理石漠化,促进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建设成为该县当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石漠化的形成,探讨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治理模式,为政府在综合治理石漠化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广泛调研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及12种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之一,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汉源县地处川西南山地区,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2008年以来,汉源县对县域内14个乡镇的石漠化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4 585万元,治理岩溶土地面积187 km~2。通过多年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初步遏制了石漠化的扩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对该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总结了汉源地区石漠化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十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也是全国石漠化重点地区之一。严重的石漠化影响了"南水北调"供水安全。为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生态修复,加大生物、工程治理和石漠化监测投入,并引入流域治理带动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建设思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提高和维护"南水北调"水质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十堰市2008~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郴州市北湖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北湖区石漠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以往治理石漠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湖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汉英 《中国林业》2009,(16):39-39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危害,已成为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广西等西南省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广西柳州市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广西岩溶土地面积的8.1%,石漠化现象相当普遍,这些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是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柳州市成功地探索出了多种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江静 《林业建设》2013,(2):26-29
通过介绍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和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归纳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