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06,4(5):639-639,674
继2004年召开首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以来,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基于基因组学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为了加快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发展,促进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学科的结合,营造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科研院所及科学家的合作,经海南省科协批准,定于2006年11月21-2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分子植物育种》2006,4(4):476-476,578
继2004年召开首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以来,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基于基因组学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为了加快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发展,促进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学科的结合,营造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科研院所及科学家的合作,经海南省科协批准,定于2006年11月21-2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育种权知识产权保护及对中国种业发展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通过1952年实用专利法、1970年PVPA及一系列司法判例实现了对本国育种权的严格保护,同时又通过UP-OV、TRIPS等国际立法将其对育种权的高标准保护在国际社会推行,达到维护本国种企国际市场的目的.美国对其种业的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牺牲了本国的科技创新、本国及发展中国家农民的利益.面对在美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下产生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种企,中国种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完善本国育种权保护的立法,另一方面对跨国种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用竞争法子以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核心样品是当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目的是企图以最少的重复而包含一个种及其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据IBPGR调查,全球已有20多个核心样品研究项目,涉及谷类、豆类、牧草、果树、蔬菜等作物,它们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本文介绍已正式报道的野生大豆、秋葵、小麦及稻等项目做法,还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四斌  周芳 《种子》1998,(6):53-56,58
本文就应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检验,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对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营养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营养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于福同,张爱民(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正常的矿质养分供应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作为大多数植物获得养分的主要场所,存在着许多影响植物生产的限制因素。全世界130亿hm2土壤中,受到养分胁迫的占22.5...  相似文献   

7.
对我省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及保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晓阳 《种子》2007,26(4):61-63
林木种质资源又称森林植物遗传资源,是指林木种和种以下分类单位及各个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个体或群体的总称。包括林木天然的基因资源载体与为挖掘新品种、新类型所收集的育种原始材料基因资源载体。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是《种子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苗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中的主要工作。本文就“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8.
农民权最早源于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场讨论,之后对农民权保护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上都有初步进展,但发达国家利用霸权阻碍其保护进程,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民权也存在冲突,"种子战争"更是限制了农民留种权.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利益至上:小农经济难以对抗专利高价以及我国立法上的缺失.必须充分研究利用国际条约,专门立法保护农民权并且适时修改<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专利法>等来应对农民权保护面临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9.
植物育种总是随着人们对品种改良工作认识的深入、新兴科学发展的不断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发展,油菜遗传育种也不例外。植物育种实质上是对植物的遗传基础进行改良,并培育出适合人们所需的新品种。而植物遗传改良的前提是有可利用的资源和基因。故创造新的变异或可利用的资源和基因成了植物改良的重要任务。其主要途径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植物雄性育性既受遗传影响,又受生态条件制约的事实,提出两系杂交植物的基础理论--生态遗传性不育理论。  相似文献   

11.
植物钾营养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植物钾素营养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植物营养性状遗传的几个主要概念;植物耐钾胁迫营养性状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基因型差异;植物耐钾胁迫营养性状的遗传控制以及植物耐钾胁迫营养性状的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植物钾营养性状遗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TAG)是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国际知名的SCI期刊,2004年影响因子2.981。主要刊登理论遗传学、应用遗传学、植物基因组学、植物染色体组学和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原始论文。TAG汇集了全世界植物遗传育种家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成为“分子农业时代”先进遗传学的见证与领头刊。该杂志已被SCI、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化学文摘、生命科学及PubMed等诸多数据库收录,成为国际植物遗传育种学家研究成果共享与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育种》2006,4(1):130-130
为了加快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促进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学科的结合,营造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科研院所及科学家的合作,经海南省科协批准,定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海南省三砸市召开“第2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结缕草资源与原生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爱玲 《中国种业》2011,(11):73-7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开垦复种指数及牲畜存养量不断增加.使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和流失加剧。1996年在德国莱比锡召开的国际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会议上,各国提交报告都认为作物种质资源已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农民、基因库、育种家三者之间的和谐,促进我国育种事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农民、基因库、育种家三者的社会职能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提出三者和谐发展的制度设计:承认农民权利,确认基因库的贡献,建立农民、基因库与育种家之间的获取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储旋  余茂德 《种子》1990,(5):9-12
本文运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贵州省桑属植物种质资源材料27份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研究。结果如下:1.二倍体(2n=2x=28)5个。2.三倍体(2n=3x=42)1个。3.六倍体(2n=6x=84)21个。丰富了桑属植物染色体研究内容,为桑树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遗传资源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望天树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濒危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目前仅局限分布于热带亚洲北部边缘,目前已受到特别的保护,但有关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很少。在本研究中,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望天树7个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望天树7个天然居群(194个个体)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扩增,48.22%的RAPD位点为多态位点,平均每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0.84%。居群内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7870(用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来测量),整个物种的基因多样度为1.4100,居群内的基因多样度为55.82%,居群间的基因多样度为44.18%。GsT平均值为0.4448。AMOVA分析表明37.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11.40%存在于地区内的居群间,而50.93%则存在于居群内。结果揭示了望天树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地区居群分化,这可能是由于望天树在其进化历史上,居群不断的减小及再扩张所引起的居群瓶颈所造成的。相关分析没有检测到居群大小和遗传多样性大小的正相关,而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空间距离检测到了显著的正相关。所得结果对该物种保护策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RFLP、ARPD、AFLP、SSR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了尽快将分子标记用于花生育种,应提高分子标记的稳定性,降低所需费用,提高自动化操作程度,积极做好中国花生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工作,以及与高产优质高抗有关的新基因鉴定利用及其他相关的标记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