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作物上主要蓟马的组成及吡虫啉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冬季作物花期主要蓟马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吡虫啉对其的毒力情况,采用5个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模型对云南省砚山县冬季常见作物花期的主要蓟马种类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吡虫啉对主要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冬季花期3种作物上主要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蓟马(Thrips flavus)、烟蓟马(Thrips tabaci);不同作物上蓟马的组成比例存在差异,豌豆上的优势种为西花蓟马,萝卜和油菜上的优势种为黄蓟马;黄蓟马在萝卜上的种群密度最高(14.356头/株),花蓟马在豌豆上的种群密度最低(1.889头/株)。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4种蓟马在不同作物上均为聚集分布,且蓟马个体间表现出相互吸引;单种蓟马种群密度与聚集度呈正相关性,即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聚集度增大,蓟马成虫的聚集主要是由自身习性造成。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蓟马对吡虫啉的敏感性依次为黄蓟马(LC_(50)=174.263 mg/L)烟蓟马(LC_(50)=203.089 mg/L)花蓟马(LC_(50)=263.104 mg/L)西花蓟马(LC_(50)=390.132 mg/L),西花蓟马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药性。蓟马在常见作物上能安全越冬和危害,成为翌年春季农作物上的虫源,应加强对这些冬季作物上越冬蓟马虫口数量的控制,同时需重点监测西花蓟马对吡虫啉抗药性增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为平均735头/朵花,而若虫数量在末花期达最大(79头/朵花);西花蓟马成虫在辣椒上部叶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下部,而其若虫数量以辣椒中部叶片最多。运用聚集度指标、Taylor方法和Iwao的M-m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主要集中在辣椒花朵,其成虫、若虫的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宁夏露地葡萄蓟马种群消长规律和空间分布,于2011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各项聚集度指标、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x2)检验及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看,蓟马在露地葡萄上整体呈聚集分布,但田间南、北方位无差异。以虫态来说,在整个葡萄生育期均以成虫危害为主,尤其在种群迁移发展阶段5月26日左右成虫虫口数量达到高峰,虫口密度达到339头/株;若虫也从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持续增加达到高峰,最高虫口密度达到了199头/株,之后若虫消退,但一直以成虫危害为主。从虫口量比例和有虫株率看,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都有从植株中层向上下层转移为害的趋势,施药时可在虫口集中部位进行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几种聚集度指标及Taylor的幂法、Iwao的m一m回归法分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pinicolanaDoubelday)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中个体分布的平均拥挤度为6.119,个体群分布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一0.011,呈现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资料代换中,以Iwao的方法最适合,文中还给出了松梢小卷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5.
昆明大棚月季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蓟马对昆明切花产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西花蓟马近年来已成为昆明切花上蓟马的优势种.本文对昆明市大棚切花月季不同的时间、不同生育期蓟马若虫、成虫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西花蓟马数量随花朵开放增加,最多为花中期16头/朵,西花蓟马在蓟马中所占比例在大棚内6月份可达100 %.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和Taylor幂法则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蓟马成虫、若虫和西花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越聚集;蓟马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此行为与环境(如温度、湿度、寄主养分、杀虫剂施用频率等)共同作用所致,而西花蓟马成虫聚集行为则更多由环境因子造成.  相似文献   

6.
桑蓟马种群动态,抽样技术及危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桑蓟马种群时、空动态及危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蓟马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虫口密度持续增长,高峰虫量叶随叶位上升而上升,具显著的分层危害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虫的抽样技术,给出了理论抽样公式和防治阈值确定上序贯抽样的应用实例。首次提出了危害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宁夏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该虫的发生、危害、扩散行为及探讨西花蓟马的监测、诱杀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聚集度指标检验等方法,对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次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分布数量为0~7头/朵,其中0和1头/朵的频次较高,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频次明显递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更符合奈曼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设施蔬菜辣椒花期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较大,聚集原因是环境异质性所致。【结论】明确了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研发更有效的西花蓟马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广州部分地区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n)冷季种群动态及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榕管蓟马种群的发生高峰为1月下旬,随后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在一个低水平的范围内波动,至4月上旬各虫态的数量慢慢恢复;榕管蓟马在垂叶榕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具有差异性,但对分布的方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氯氰菊酯、氧化乐果、毒死蜱等3种药剂对榕管蓟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大棚非洲菊不同花期、不同时间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的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回归方程进行了其空间分布图式的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为非洲菊上蓟马优势种,盛花期共数量占蓟马总数的96%,成虫数量随非洲菊开放花朵的增加而增加,到盛花期达最高密度15头/朵,而若虫主要集中在即将凋谢的花朵中,最高密度达36头/朵。5月中旬为蓟马的危害高峰期,且蓟马的总量随温度的增减变化明显。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非洲菊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习性,而若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利用Iwao回归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为田间调查取样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为西花蓟马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线性回归方程对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引起。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N=1/D2(1.3533/m+1.964)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