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根据不同品种(组合)大田光合生产试验资料,阐明汕优63群体的光合与同化特性,並分析它们与栽培技术措施和温光条件的关系,为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一)群体的光合特性 1.群体的光合特征值 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具有饱和光强较高、补偿光强较低的特点。在大体相同的栽培措施下,齐穗期群体剑叶的饱和光强为3.9万勒克司,显著高于扬稻1号和盐粳2号,比同类型的汕优2号亦高0.8万勒克司。补偿  相似文献   

3.
4.
我们根据近几年水稻光合生产试验实测资料,分析了汕优63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以及不同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与转换效率,进而阐明该组合的光合生产潜力,试图为该组合高产栽培与最大地发挥它的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 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的大小,决定于该品种(组合)群体单位面积上接收每卡辐射能所能产生的干物质数量。其计算方法如下:光能利用率(Eu)  相似文献   

5.
6.
汕优63群体叶面积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结果得出:1、在合理群体下,顶2~3叶较长而挺立,倒4~5叶和基部节间较短,上位二个节间较长的株型(Ⅳ型),更有利于改善冠层光分布,提高生育后期主要光合叶片的效能,产量更高。2、水稻生育进程群体叶面积动态可以方程描述(R>0.97),并可分为五种类型,Ⅳ型是可获高产的合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高产水稻群体结构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高Pn层”,中层为“高效层”,下层为“低Pn维持层”.提高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应着眼于提高上层Pn和中层的量子效率,关键是控制中、上层LAI达到最适(4~5之间),使群体内各层光有一个最佳分布.中层透光值Q=260μEM~(-2)S~(-1),相当1.5万Lux.不同生育期不同叶位叶的光-光合曲线均表现在此光强下量子效率最高.因此,这个数值可作为中层理想透光度的指标,也可作为制定合理栽培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6年至今11年来,汕优63一直是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大的良种,平均每年约种植467万hm^2,占全国灿稻区总面积的22%左右,1990年种植687万hm^2,占当年全另水稻总面积的27.1%。1996年种植面积达447万hm^2,居全国首位,11年来,该良种种植面积一直是第二大主栽品种的4-5倍。推广的范围跨越地球21.3个纬度、20.2个经度。至已在全国16个省区种植5270万hm^2左右,根  相似文献   

9.
籼型三系杂种稻的推广应用是我国水稻生产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般亩产可达550公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需要利用籼粳亚种的杂种优势。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选育的籼粳杂种稻亚优2号,经1987~1988年在南京、赣榆和宜兴试种,产量比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63增产7.4~41%,说明它有很大的生产潜力。众所周知,光合是产量形成的基础,为此我们比较了亚优2号和汕优63的不同叶位叶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能力,旨在分析籼粳亚种杂种稻的光合特性,尤其是上位叶耐光氧化和下位叶耐荫的光合特性,为超高产育种、栽培提供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籼粳杂种稻亚优2号与汕优63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云南稻种质资源丰富,是公认稻种起源中心地之一.据调查研究,这里各海拔高度上的稻种类型是不同的,在海拔1500公尺左右集中分布着当地称之为“陆稻”的一种类型.从字义上看,陆稻往往使人们联想到适于旱地栽培的稻种;从形态上看,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壳上无毛,叶片上也多是无毛的.  相似文献   

12.
汕优63再生利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稻汕优63氮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5个能源甘蔗基因型叶片和茎鞘的可溶性糖含量、全N及可溶性糖含量:全N含量的消长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叶片的可溶性糖(CL)前期低,伸长盛期最低,伸长后期、工艺成熟期升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Cs)从分蘖期开始一直稳步提高;叶片和茎鞘全N含量从分蘖期开始不断下降;叶片可溶性糖/全N(CL/NL)在分蘖期和伸长初期较低,伸长盛期最低,伸长后期和工艺成熟初期升高;茎鞘可溶性糖/全N(Cs/Ns)在全生育期稳步增加,(2)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CL/NL)低于茎鞘;叶全氮含量高于茎鞘。(3)相关分析表明:叶、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和净同化率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含氮量与净同化率显著相关;叶、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全氮与净同化率显著负相关,碳氮代谢和叶面积指数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表明七个不同基因型能源甘蔗各生育阶段平均CGR、平均NAR在整个生育期中呈钟型曲线消长,各生育阶段平均LAI呈″S″形曲线消长;苗期至分蘖前中期NAR和LAI对CGR作用相似,分蘖中后期以LAI对CGR的贡献大,LAI与CGR显著正相关,并具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和净贡献率;伸长生长期以后,在一定LAI的基础上的NAR对CGR显得十分重要,伸长生长后期LAI极显著正相关,而NAR与CGR均极显著正相关并具较大的正直接通径和净贡献率。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甘蔗株型结构对群体光合生产力的作用有显著的差异。在分蘖期以前,甘蔗主要功能叶的角度指数、平均茎叶夹角与NAR显著正偏相关,主要功能叶的叶向值与NAR显著负相关;中后期,主要功能叶的角度指数与NAR显著负相关,叶向值与CGR、NAR显著正偏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相似文献   

18.
我县1884年示范种植298亩汕优63杂交稻,各点亩产都在11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300多斤,比对照汕优3号杂交稻增产5~10%。通过示范种植看出,汕优63的秧龄弹性较大,生育期适宜,繁茂性好,杂种优势明显,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米质较好。 汕优63在我县小麦茬种植,5月上旬播  相似文献   

19.
汕优63稻草营养品质与品种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比汕优63稻草与同年种植的早稻(博优、837)、中稻(马协63)、晚稻(汕优64、马协64)稻草在化学成分和生物降解等方面与共产量间的相互关系,汕优63较强的嗜硅能力奠定了其高磁高抗的生理基础,硅的溶解比率影响稻草的化学成分和降解效率,分布在叶片与叶鞘中的硅有利于促进水稻光合作用,但成了微生物降解稻草的屏障,而叶鞘与茎秆中较高的可溶性硅含量和稻草较低的氮含量与品种的高营养传输效率有关,水稻生产管理和外界气候条件可以改变稻草中硅的溶解特性,从而改良稻草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浙南贫困山区,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自推广杂交稻之后,单季晚稻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5%以上。1982年以来,由于山区稻瘟病流行,并逐年加重,使当家的汕优6号大面积发生穗颈瘟,产量损失严重,杂交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