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不同树种对平原造林地生境的生态适应及养分利用机制。  方法  以刺槐、千头椿、旱柳、毛白杨、白蜡和油松等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鲜叶、凋落叶的N、P含量,计算叶片N、P再吸收率并分析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  结果  刺槐的叶片N含量最高,旱柳的叶片P含量最高;白蜡叶片的N∶P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 < 0.05),毛白杨叶片的N∶P最低,刺槐、千头椿、旱柳和油松之间叶片N∶P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凋落叶N、P含量及N∶P与新鲜叶养分相关性不同。刺槐叶片N再吸收率和千头椿叶片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多数树种的叶片N再吸收率或P再吸收率与其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结论  刺槐、旱柳、白蜡和油松的生长受到 P 限制,千头椿和毛白杨生长受到 N 限制。树种能通过叶片N、P再吸收来适应养分限制环境。建议在平原林养护中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凋落叶归还林地、人工补植补造等措施以改善平原林养分限制状况。   相似文献   

2.
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和叶片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3种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5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与普通刺槐的生物量差异和每年刈割2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异,获得了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最佳结合点的刺槐饲料林适宜栽培模式,达到了充分开发其饲料价值的目的。结果表明:每年刈割2次模式的第2次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P0.05),且单株叶质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无显著差异;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性系K4和K5及普通刺槐(P0.05);每年刈割2次栽培模式下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显著高于无性系K4(P0.05)。综合考虑叶片生物量和营养,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表现最好,且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每年刈割2次(春天不平茬,6月初和8月底刈割)的栽培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3.
绿化树木叶片是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器,对环境有净化作用。通过对新乡市不同功能区的22种绿化树种叶片氟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绿化树木叶片的氟含量均表现为工业区校园区,不同种绿化树木叶片的氟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大叶黄杨的氟含量最高。氟含量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大叶黄杨刺槐紫叶李女贞紫丁香国槐加拿大杨=构树卫矛合欢臭椿广玉兰毛泡桐红叶石楠桃树苦楝=旱柳夹竹桃悬铃木垂柳红瑞木榆树。结论:绿化树木叶片氟含量依功能区和树种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鹿亚科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13种鹿亚科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获得的12种鹿亚科动物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鹿亚科物种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结果显示,25种鹿亚科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全长为914~1 072bp,个体间序列差异为0.1%~12.2%,4个属间差异为8.0%~12.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马鹿分为2个不同类群,麋鹿属的麋鹿、斑鹿属的豚鹿以及黇鹿属的黇鹿与鹿属的分化处于属间差异,支持将其并入鹿属的观点,坡鹿为鹿属中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沈阳地区主要绿化树种的叶结构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物的积累特性,在沈阳市皇姑热电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选择常见的11种绿化树种,对叶结构指标和叶片中大气污染物(Cl、F、S、Pb、Cr、Hg)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这些污染物与叶片面积及气孔结构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臭椿叶片中Cl-的积累量最高,是火炬树9倍;榆树叶片中F-的含最高,是丁香的6倍;垂柳叶片中S含量最高,是国槐的4倍;银中杨中Pb的积累量最高,是垂柳的4倍;垂柳中Cr的积累量最高,比含量最低的榆树高出24倍之多;火炬树中Hg积累量最高,是垂柳的9倍;其中重金属Pb和Hg在叶片中的积累量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与气孔密度的相关性显著,与Cl-和Pb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r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Hg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气孔密度与S和Hg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F-与气孔密度和叶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对11种绿化树种叶片中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积累量测定,综合统计得出吸收能力较强的树种排序为:银中杨臭椿银杏连翘火炬树榆树垂柳五角枫丁香国槐、刺槐。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刺槐无性系间的营养差异,分析19个3年生刺槐无性系(6个来自于国内,3个来源于匈牙利,10个来源于韩国)的叶片粗蛋白质、纤维、钙、磷、单宁和18种氨基酸含量,利用必需氨基酸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刺槐无性系叶片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钙和磷含量均差异不显著,仅无性系K4、K5、A、B和G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刺槐2N(P0.05),无性系G的单宁含量(6.9 g/kg)显著低于2N(28.9 g/kg)(P0.05);各无性系的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9.8~240.0 g/kg,且其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分为84.1~118.8,明显高于苜蓿草粉(64.3);必需氨基酸指数表明其可作为牛、鸡、猪、草鱼、羊和兔的优良饲料;综合营养价值除2N、H1、K3和K4与苜蓿草粉相似外,其他无性系均高于苜蓿草粉。   相似文献   

7.
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幼林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掌握四倍体刺槐根龄与生物量和叶片营养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分别测定了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的生物量及叶片的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中当年生植株的株高、地径、茎叶比、总重和叶重均随根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根当年茎的总重和叶重分别达1 138和637 g;不同树龄的株高、总重、叶重和茎叶比也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生树龄的总重为2 230 g,远高于3年根当年茎,但其叶重仅为603 g,稍低于3年根当年茎;当年生植株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达225.45 g/kg,极显著高于2年根当年茎、3年根当年茎、4年根3年茎和5年根4年茎(P0.01),而后4个根龄之间叶片粗蛋白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且叶片粗蛋白含量均高于178.75 g/kg;根龄对钙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钙含量有随着根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根龄对四倍体刺槐叶片的粗脂肪、粗灰分、磷和单宁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从生物量和营养综合考虑,四倍体刺槐饲料林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刈割,进行矮林作业较好。   相似文献   

8.
从Gen Bank数据库中获得20种鹿科动物的线粒体DNA序列全长,分析了序列碱基含量和遗传距离关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鹿科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鹿科动物线粒体DNA全长为16 305~16 482 bp,A+T含量约占62.58%,各物种间遗传距离为0.014~0.16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驼鹿在鹿科动物中可能是最古老的;麋鹿与鹿属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麋鹿划到鹿属的观点;泽鹿与花鹿属的斑鹿和豚鹿先聚到一起,支持将泽鹿划到花鹿属中;麂亚科中小麂可能是最原始的,赤麂和黑麂亲缘关系较近;獐与狍亲缘关系更近,建议将獐与狍划归到一个亚科。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体的各部分器官的生长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部分器官的生长会对另一部分器官的生长产生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功能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就会在信息和营养物质的交流及供求关系上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目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刺槐的生长、抗旱性、根系分布、细根分解和细根动态、刺槐叶饲料营养价值等方面,对刺槐细根和叶片的养分动态规律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春季刺槐展叶期的芽期、展叶初期、展叶期的根系和叶片为实验材料,重点研究根系和叶片的氮、磷、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目的在于研究刺槐人工林展叶期细根和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刺槐人工林展叶期细根和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刺槐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相关性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刺槐展叶片养分含量高于根系养分含量。叶片氮含量在芽期到展叶初期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磷含量平稳下降。根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蛋白质和磷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根系和叶片间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青贮对提高饲革利用率、均衡青饲料供应、满足动物冬春季节的营养需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刺槐、柠条和紫穗槐进行了单独青贮和两两混合青贮,并从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比值这些发酵品质,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这些营养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刺槐、柠条青贮饲料在pH值、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方面均显著地(P〈0.05)好于紫穗槐处理,发酵品质良好,且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紫穗槐青贮品质在各项评定中均较差;在混合青贮中刺槐和柠条青壮混合品质最佳,与紫穗槐混合的两种混合饲料品质较差;刺槐、柠条、紫穗槐在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均无明显降低,青擘饲料品质等级均为良好,青贮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濮阳常见道路绿化树种叶片含硫量的差异性,于2011年春、夏、秋季对市区不同路段29种绿化树木的叶片含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部分树种叶片含硫量差异显著,除了大叶女贞和侧柏外,大多数树种叶片含硫量随春、夏、秋季节的变化基本呈现递增趋势.根据全年29种树木叶片平均含硫量大小进行分类,毛白杨和圆柏含硫量较高,归为第1类;黑松、桂花、悬铃木和银杏叶片含硫量居中,归为第2类;泡桐、楝树、火棘、红叶李、榆树、合欢、垂柳、大叶女贞、银白杨、紫薇、杨树、侧柏、小叶黄杨、刺槐、雪松、白蜡、广玉兰、栾树、红叶石楠、海桐、构树、大叶黄杨和国槐叶片含硫量相对较低,归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主要乔木树种的抗火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地区的17种主要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树种抗火性的4项理化性质指标(绝对含水率、热值、灰分含量、抽提物含量)和9项生物学及生态学指标(物候期、树冠浓密度、叶子特征、树皮状况、萌芽力、幼年生长速度、自然整枝度、地被物结构和林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树种抗火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种乔木的抗火性能由强到弱依次是榆树、栾树、暴马丁香、柳树、核桃楸、刺槐、杨树、糠椴、黑桦、小叶朴、山杏、元宝枫、辽东栎、白梨、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油松。其中,榆树、栾树、暴马丁香、柳树和核桃楸的抗火性较强;油松、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白梨、辽东栎和元宝枫的抗火性较弱;而刺槐、杨树、糠椴、黑桦、小叶朴和山杏的抗火性居中。  相似文献   

13.
郭杨  卓丽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33-5536
[目的]研究哈尔滨居住区常用的12种园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方法]该研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哈尔滨居住区常用的1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整个生长季中树种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能力随季节性变化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乔木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榆树、银中杨、白桦、暴马丁香、旱柳;灌木中植物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从大小到依次排序为:紫丁香、连翘、小叶丁香、水蜡、锦带花、红瑞木、鸡树条荚莲。由于叶面积指数的不同,乔木单株植物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为:榆树、银中杨、白桦、旱柳、暴马丁香;灌木为连翘、紫丁香、锦带花、红瑞木、鸡树条荚莲、水蜡、小叶丁香。[结论]该研究结果将为哈尔滨市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年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11个无性系(无性系号分别为S1,S2,S3,S4,S5,S6,S7,S8,S9,S11,S12)叶片中营养元素氮、磷、钾、钙和镁年变化规律,并以二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号为S10)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营养元素在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表现出大体相似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趋势,其中氮、磷、钾在整个生长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年变化趋势,而不同无性系叶片中钙的年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镁为先上升后下降;②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中仅磷全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n=36),12个无性系中S5磷质量分数最高,全年平均为1.85g·kg^-1;③在整个生长季节中,与对照二倍体毛白杨S10比较,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S5,S6,S3,S12,S7,S1,S4叶片磷质量分数均有所提高:④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在生长季节内,叶片中积累大量元素的规律相似,平均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氮〉钾〉钙〉镁〉磷,分别为24.31,17.23,4.36,1.94,1.56g·kg^-1。  相似文献   

15.
室内测定了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桑树、榆树、桃树、板栗、枫杨、悬铃木、杨树、大叶女贞、香樟、银杏、构树、柳树、臭椿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对桑树、悬铃木、柳树、杨树、臭椿、桃树、构树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虫虽然也取食榆树和板栗,但选择性显著低于前面的7个树种;不取食枫杨、大叶女贞和香樟。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美国白蛾的取食行为及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6种乔木树种固碳能力和能量转化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6种乔木树种树干和树皮的热值与含碳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白榆树干的热值含量最高,为19.272 kJ/g;沙枣树干的含碳率最高,为49.66%;胡杨和俄罗斯杨、新疆杨和银×新杨这2组树种树干的热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树种树干的热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白榆树皮的含碳率与其余树种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按照生物量、固碳量、热值等数据综上分析得出,在克拉玛依地区优先选择高效固碳与能源乔木树种的顺序为:白榆、银×新杨、新疆杨、沙枣、胡杨、俄罗斯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锈色粒肩天牛对三门峡市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法和风洞法研究锈色粒肩天牛对国槐、龙爪槐、栾树、垂柳、榆树、旱柳、雪松、桧柏、侧柏、刺柏、紫藤这些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国槐对锈色粒肩天牛有明显的招引,龙爪槐、栾树、紫藤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垂柳、榆树、旱柳、雪松、桧柏、侧柏、刺柏不会成为锈色粒肩天牛的危害和寄主对象。[结论]国槐的挥发物质对锈色粒肩天牛有显著的招引效应。  相似文献   

18.
姚勇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4):211-214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速生杨(Populus sp)、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荆条(Vitex negundo)、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桑树(Morus alba、柳树(Salix matsudan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10种植物的枝条为材料,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009、916、139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上海"、"新科"、951、781为试验对象,观察不同枝条浸提液培养基对木耳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枝条浸提液培养基对不同木耳品种的菌丝体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在同种培养基上木耳菌丝体有的品种能适应、有的则不能适应.在杨树培养基上黑木耳009、916可以正常生长,黑木耳139在刺槐培养基上适应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植物群落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选取21项评价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权数法确定了其权重系数,变幅为0.0184~0.0846,其中色彩丰富度(0.0846)的权重最高,草本高度(0.0184)的权重最低。以北京市5个郊野公园中的16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与“理想植物群落”的关联度,并对植物群落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加权法的关联度变幅为0.4404~0.6633,其中毛白杨+白蜡群落(γ=0.6633)、银杏群落(γ=0.6296)、毛白杨群落(γ=0.6246)和刺槐群落(γ=0.5645)的综合表现最好;杜仲、垂柳及油松3个群落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