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 1.1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2.
正育成仔猪,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在育成舍经历35d左右。此阶段的仔猪有以下特点:生长速度快,对营养要求高,主要是骨骼,肌肉的生长,育成舍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怕潮湿,不耐寒,所以规模猪场要控制各种可控因素,给猪群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长发育的遗传潜  相似文献   

3.
1 育成仔猪的管理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1 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生长育成车间是工厂化养猪生产的最后两道工序,仔猪在保育车间经过5周左右的培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体重也增至25~30kg,生产中为便于管理,减少转群次数,消除猪群的应激反应,往往把生长和育成车间并为一起在同一栏舍内完成,只是在饲料配方和饲喂方式上稍作一些调整即可。1环境条件1.1适宜的群体规模与圈养密度在每个圈栏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群体规模越大,其密度也就越高,会导致相互拥挤、斗殴、争食、骚乱等,使得猪的卧息时间减少,同时小环境湿度增加,空气污浊,发病率增高,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仔猪是指初生到20-25公斤重的猪。仔猪阶段是猪最易发病死亡的难养时期,死亡率高达30%。因此,搞好仔猪培育,提高育成率和育成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养猪生产效率,一般均采取全进全出、均衡生产的方式,以周为节律进行生产,即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猪,组成一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等环节组成。以饲养6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万头生产线为例,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1窝计算,则每年可产仔1260窝,平均每周产仔24窝,即每周应有24头母猪配上种,24头母猪产仔,24窝仔猪断奶进保育舍,24窝育肥猪出栏。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和育成舍组成,…  相似文献   

8.
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母猪年育活仔猪头数需采取下列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 为了保证猪场的最大生产能力,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种猪群结构,使母猪群保持在1胎占整个猪群的20%,2~3胎占猪群的35%,4~6胎占猪群的35%,7~8胎占猪群的10%,及时淘汰生产能力低和有病的猪只。  相似文献   

9.
吴荣杰 《中国猪业》2013,8(10):62-63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美系猪各阶段饲喂要点,指出,仔猪应尽早让其吃初乳,仔猪出生后5~7天左右开始教槽补料,保育猪,生长育成猪,育肥阶段猪,配怀舍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猪为试验对象,其中保育仔猪200头(试验1组),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生长育成猪(50~75 kg)100头(试验2组),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5%的发酵饲料。结果表明,试验1组、试验2组仔猪和生长育成猪的试验组的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腹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发酵蛋白饲料在仔猪和生长育成猪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仔猪油皮病即仔猪渗出性皮炎,病原是葡萄球菌,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育成猪和母猪乳房。本病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染,损伤的皮肤黏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严重病例死亡率可达60%以上。本病在仔猪中呈低发病率,以散发性为主,也可引起一些猪群仔猪流行性发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猪的生产潜力,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个生产环节。尽管公猪、母猪、仔猪、育成猪在饲养管理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必须掌握以下共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5,(5)
试验选择新丰板岭原种猪场连续6周存栏的分娩舍仔猪、保育舍小猪、生长肥育猪,观察统计其排粪地点的选择,结果表明,分娩舍仔猪固定在保温箱对面、2个分娩床相交的栅栏、靠饲料车道的一端,瘦肉型仔猪和地方品种仔猪比例分别为92.91%、84.38%;保育舍小猪相对固定在2个保育床相交的栅栏、靠饲料车道的一端,瘦肉型小猪和地方品种小猪比例分别为87.50%、75.00%;水泥地面生长肥育舍,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品种生长肥育猪一般选择在栏的后面2个角落其中之一排粪,比例分别为89.62%、69.56%;高床漏缝地板生长肥育舍,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品种生长肥育猪一般选择在栏的后面2个角落同时排粪,比例分别为33.33%、30.77%。综合结果表明,猪只一般选择在远离饮水器、门口、保温箱、饲料槽的地方定点排粪。  相似文献   

15.
龚克勤 《养猪》2003,(6):41-42
集约化养猪场冬春季节幼猪保温工作极为重要,它关系到幼猪的成活和育成,关系到养猪成本及经济效益的高低。为此,就湖南集约化养猪场幼猪的保温设施、方法、效果及成本的投入等进行分析评价,以探求最经济、最有效的保温设施和方法,目的是提高仔猪育成率,节省养猪成本,确保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久梅 《中国猪业》2009,4(3):57-57
近几年,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一直困扰着养猪生产,它主要危害在保育舍和生长舍的小猪,患病猪只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较高。该病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育成猪脱肛是猪直肠后段黏膜层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1一3月龄的仔猪及育成猪,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多以寒冷冬季出现,轻微脱肛的影响育肥猪生长,严重脱肛的会导致死亡。不同月龄的育肥猪都有可能发生脱肛,1.5—2.5月龄的猪发病率最高,一般情况下发病率约0.5%—1%。但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发病率最高,可达10%。  相似文献   

19.
石翠荣 《猪业科学》2015,(8):114-115
育成率一直是衡量猪场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为了提高猪群整齐度、减少饲料浪费与降低劳动力强度,在最可能的饲养周期内,获得大量成本低、质量好的猪只,从饲养员的岗位责任、日常工作与每周工作日程3个方面,分述保育舍和生长育成舍的管理技术要点,来明确饲养过程中的职责,以期规范管理,提高育成率。  相似文献   

20.
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是衡量养猪者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母猪年育活仔数需采取下列技术措施。1 保持合理的母猪群的年龄结构为了保证猪群的最大生产能力 ,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种猪群年龄结构 ,使母猪群保持在一胎占整个猪群的 2 0 % ,2~ 3胎占猪群的 35 % ,4~ 6胎占猪群的 35 % ,7~ 8胎占猪群的 10 % ,及时淘汰生产能力低和有潜在疫病的猪只。2 加强纯种猪的选育提高和后备猪的培育加强纯种猪的选育 ,提高纯种猪的质量 ,为杂交改良提供优秀父母本 ,使杂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选后备猪按照选种标准严格选择 ,同时加强后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