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辽阳地区雨水多,导致往年不常见的羊腐蹄病爆发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腐蹄病是由厌氧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羊的蹄部,在蹄部形成溃疡、化脓、空洞,导致羊跛行。  相似文献   

2.
羊腐蹄病     
沈海霞 《兽医导刊》2016,(14):137-138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3.
羊腐蹄病牧民群众称“唐查”,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羊表现跛行,蹄部肿痛或溃烂流脓,恶臭,严重者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壳脱落,消瘦甚至死亡。笔者在拉加地区用食盐水治疗羊腐蹄病14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引起以蹄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笔者在我县黑山羊项目技术指导工作中,对羊腐蹄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县各乡放牧马群中,常发生一种以四肢蹄球、蹄系部肿胀与腐烂化脓为特征的蹄病,牧民称之为“腐蹄病”。本病是坏死杆菌引起的。临床上多发于牛、羊、鹿等偶蹄兽,马类较少见。  相似文献   

6.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因常侵犯蹄部,故称腐蹄病。  相似文献   

7.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疾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本文主要从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上详细地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通过中医方法治疗羊腐蹄病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羊腐蹄病是一种侵害羊指、趾间皮肤表皮和蹄基质的慢性坏死性疾病。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预防本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尽早接种疫苗。对于患病羊只,可使用外部处理和非肠道途径给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晏东 《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55-55
<正>1发病原因腐蹄病又称烂脚丫、蹄漏,是牛、羊的常见病。圈舍泥泞、潮湿,牛蹄与污泥、污水经常接触;蹄机能发生障碍,蹄叉发育不良,蹄质薄;牛长期舍饲、运动不足;护蹄不良,蹄被挂伤后,踩入烂泥或粪水中都可引起本病。牛蹄叉角质破烂后,被坏死杆菌侵入时常引起腐蹄病,且其常与其他细菌疾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腐蹄病是羊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特别是高山多雾地区,多雨季节敞放的羊只容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引起感染,以蹄间皮肤软组织腐烂,并发出恶臭等一系列病变为特征,其病原是羊坏死杆菌。  相似文献   

11.
甲醛配合硫酸铜防治绵羊腐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腐蹄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消瘦而死亡的慢性传染病,本病在久治县大面积流行,给久治县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本病,可有效的减少因本病引起的冬春季节羊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2.
腐蹄病是羊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特别是高山多雾地区,多雨季节敞放的羊只容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引起感染,以蹄间皮肤软组织腐烂,并发出恶臭等一系列病变为特征,其病原是羊坏死杆菌。  相似文献   

13.
腐蹄病作为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由于坏死杆菌侵人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导致羊局部的发炎、坏死。主要发生于成年绵羊和牛,是引起牛羊跛行的主要原因。在广大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春夏两季在广大牧区羊腐蹄病更是发病率极高,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传染给正在生长的健康小羊,从而给牧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传染性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腐烂、流出脓性分泌物的一种疾病。患病羊跛行,采食草料量减少,体质下降。该病对羊产业危害较大。夏秋季高温多雨,圈舍潮湿泥泞,羊只极易患腐蹄病;日粮中钙、磷不平衡时引起羊蹄部角质疏松,蹄部被玻璃碴、尖石等刺伤均可使羊只发生腐蹄病。  相似文献   

15.
<正>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结状梭形杆菌感染,引起蹄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在赤峰地区偶有散在发生,临床上表现不同程度的跛行,发病羊只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坏死,若不及时有效防治,可因行走不便,采食困难,体质急骤下降,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报告一起半舍饲小尾寒羊腐蹄病的诊治情况如下。1发病情况2013年7月中旬,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3户养羊户饲养的437只半舍饲小尾寒羊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16.
腐蹄病是由坏死秆菌引起的羊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蹄部发炎溃烂或坏死,故称“腐蹄病” [1] 。2020年5月我县芒场镇养羊户杨某某饲养的羊发生了以羊蹄腐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先后共有8只羊发病,由于治疗不及时,已有2只羊死亡。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诊治,采集病料送到县动物疾控中心疾病实验室诊断,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最后诊断为羊腐蹄病。经过近10天的综合防治,治愈了患病羊4只,死亡2只,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因常侵犯蹄部,故称腐蹄病.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圈舍和运动场不洁、潮湿,使蹄部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使角质软化;饲料中钙、磷不平衡,致使羊的蹄部角质疏松,经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患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损伤蹄部;蹄冠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而发病.  相似文献   

18.
羊腐蹄病是由于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羊蹄部的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出现溃烂、病羊行走困难和跛行等。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可对患蹄部进行药浴,对发病较急的病羊,需要防止发生败血症,并及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根据病情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心或解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腐蹄病就是动物的蹄或者蹄趾间出现腐烂现象,是一种传染病,属于动物蹄部感染,它的主要特点是蹄间或者趾间皮肤发生肿胀和炎症。现在的养殖业逐渐趋向集约化发展,使得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加大养殖业损失。笔者根据之前遇到的相关案例来分析羊腐蹄病,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难治疗等特点。感染该病的羊主要表现为蹄部出现严重坏死、生长发育不良、机体消瘦等症状。该病菌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牛等动物。该病可导致羊跛行、无法随群采食,从而最终只能被淘汰处理,严重危害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羊腐蹄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