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将鲜叶、萎凋叶在-17℃冰箱速冻2h,然后解冻、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工夫红茶.结果冰冻的茶鲜叶与萎凋叶的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32.9%和33.3%,冰冻萎凋叶揉捻后细胞损伤率增加到99.3%,发酵时间由4h缩短到2h.冰冻处理的工夫红茶茶多酚含量减少8.4%,水浸出物、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合量分别增加7.9%,25.8%和38.3%,而氨基酸只增加0.7%.萎凋叶的冰冻处理明显提高了红茶品质与水浸出物的泡出速率.  相似文献   

2.
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茶品质改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溪油柿鲜叶为原料,研究室温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柿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明显减轻柿叶茶的青腥味,改进柿叶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提高柿叶茶品质.萎凋增加了柿叶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但萎凋也降低了柿叶中的类黄酮、多酚和VC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安溪油柿叶的最适萎凋时间为6 h,以该萎凋柿叶为材料,可以研制成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柿叶保健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凌云白毫茶红条茶萎凋工艺,为提高凌云白毫茶红条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设计3个梯度的萎凋叶含水量56.00%~59.99%、60.00%~63.99%和64.00%~68.00%及3个梯度的萎凋时间15、17和19 h进行不同萎凋试验,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萎凋叶含水量60.00%~63.99%时,茶样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厚,叶底红亮;茶多酚保留量适当,咖啡碱含量低,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均较高。萎凋时间为17 h时,香气甜香浓郁,茶汤红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红亮;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较高。【结论】凌云白毫茶红条茶萎凋最佳工艺为控制萎凋时间为17 h,萎凋叶含水量60.00%~63.99%。  相似文献   

4.
选用乐昌白毛茶天然杂交后代优510鲜叶为原料,观测其在白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萎凋56h后进行烘干,成品白茶带甜香、滋味清甜,白茶品质风格明显。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叶片水浸出物总量在萎凋24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显著下降;萎凋叶茶多酚总量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萎凋叶咖啡碱含量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但整个萎凋过程中咖啡碱含量没有显著起伏;叶片中儿茶素组分EC、EGC和EGCG含量也均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GA含量则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C和ECG含量总体上均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叶片氨基酸总量经历了极显著升高然后不断下降的过程,氨基酸总量在萎凋12h时最高,在萎凋48h时最低,茶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而γ-氨基丁酸含量在整个白茶加工过程中一直呈现极显著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酶在人工光照萎凋处理1h时最大,迭4.93 U/g (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4.33 U/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4h时达最大值,为7.97 U/g (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5.05 U/g(FW);香气得分情况表明,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均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 h的香气得分最高,达到87.6,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83.6.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萎凋38 h时含量达到最大,之后下降;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低水平;茶多酚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则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h之后下降趋势减慢;茶褐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茶红素刚好相反;茶黄素含量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不同萎凋和发酵程度成品红茶感官审评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认为丹霞2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萎凋33~36 h、发酵12~16 h.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与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为优化白茶的萎凋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萎凋阶段的白茶为原料,分别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n)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茶萎凋过程中与儿茶素物质代谢合成相关基因(PAL、C4H、CHS、CHI、F3'5'H、FYH、F3H、DFR、LAR、ANS、ANR和UGG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儿茶素组分中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萎凋历时32h出现最大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AL、C4H、CHI、F3H、F3'H、F35'H、DFR、LAR、ANR和UGG丁均在萎凋历时32 b呈上调表达,CH基因则随萎凋历时的增加呈下调表达趋势,ANS基因表达在整个萎凋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萎凋历时16 h达最大值.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具有调控儿茶素生物合成的作用.[结论]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AL、C4H、F3H、FYH、DFR、LAR、ANR的表达与儿茶素组分单体EC、GC、EGC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萎凋历时32 h,因此在制茶时可适当缩短萎凋时长,以提高白茶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茶树桂热1号品种的特性,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制定桂热1号优质绿茶的最佳生产工艺,优化后工艺关键技术为萎凋时间5h,摊叶厚度3 cm;热风杀青温度300℃,杀青时间4 min;揉捻加压9圈,揉捻20 min;直条形造型含水量40%,造型9 min.  相似文献   

10.
提取鲜茶汁加工速溶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方法加工速溶茶需用10倍以上沸水从干茶中提取茶汁,这不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茶叶香味明显降低.作者研究了从鲜茶叶直接提取鲜茶汁的方法,鲜叶经杀青提取绿茶汁.萎凋后提取红茶汁,摇整后提取乌龙茶汁.处理叶切碎后压榨,提取率约20~30%,鲜茶汁浓度7~8°Brix  相似文献   

11.
张霁  王丰俊  王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47-6248
[目的]为甘薯根颈多糖的生产及甘薯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豫薯10号"为试材,采用鲜样品漂烫处理、鲜样品保鲜贮藏、鲜样品自然风干、鲜样品烘干,研究甘薯根颈采集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提取得到的甘薯根颈粗提物为非淀粉多糖,不含蛋白、肽。甘薯根颈4种预处理方式提取的多糖含量顺序是:鲜样品烘干>鲜样品漂烫处理>鲜样品保鲜贮藏>鲜样品自然风干。鲜样品烘干多糖的提取得率最高,为4.59%,鲜样品自然风干提取得率最低,为3.82%。鲜样品烘干的多糖提取得率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甘薯根颈进行鲜样品烘干预处理,多糖提取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生产出富含γ-氨基丁酸(GABA)降压功能茶,采用氮气厌氧处理茶鲜叶后再进行微波杀青等方法,研究了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品质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充氮2h和除氮充氧2h,循环4次,成茶中GABA含量达1.89mg/g,是未经氮气厌氧处理茶叶中GABA含量的37.8倍;成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基本不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树龄为6、30、60a的武夷水仙茶叶为试材,测定了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通过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分析了茶多糖的基本组分,并研究了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3种水仙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升高;3种武夷水仙茶多糖的得率及其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茶多酚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茶多糖的得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得率较高的老丛水仙茶多糖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为接近,其IC50分别为:0.051、0.055、0.060mg·mL-1;3种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IC50分别为:1.131、1.121、0.431mg·mL-1,树龄为60a的老丛水仙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明显高于树龄为6和30a的水仙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中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方法]选取茯苓、玉竹、天麻、木瓜和百合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植物乙醇提取液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总黄酮、多酚、多糖)的含量。[结果]茯苓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8.767 3和18.732 3 mg/g,而玉竹的总多糖含量最高达到154.437 6 mg/g。[结论]该方法测定了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中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为黔产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茶叶中化学物质对茶多糖定量分析的干扰影响。[方法]比较分析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色素、咖啡碱等干扰因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探索双氧水氧化脱除色素,PVPP络合茶多酚等消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建立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色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性较大,蛋白质、咖啡碱和氨基酸干扰性相对较小;建立的茶多糖样品前处理方法为“干茶→沸水浸提→过滤→H2O2脱色→透析→加PVPP→过滤”,采用此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炒青绿茶多糖含量为1.83%,红碎茶多糖含量为2.26%,乌龙茶多糖含量为1.37%,均低于文献报道的茶多糖含量。[结论]样品前处理方法“干茶→沸水浸提→过滤→H2O2脱色→透析→加PVPP→过滤”,可以更准确、更简便地应用于茶多糖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番木瓜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主要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对番木瓜乙醇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且以DPPH.清除率最大值为衡量标志,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合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测定了番木瓜乙醇提取液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研究了番木瓜乙醇提取液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和DPPH.清除率的相关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得到的结论为:对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番木瓜提取液,以DPPH.清除率最大为抗氧化活性衡量标准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为600W;3个因素对番木瓜乙醇提取液DPPH.清除率影响程度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番木瓜乙醇提取液的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无可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吴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23,(4):177-181+195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的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武夷岩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武夷岩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品质得分成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茶叶样品分为3类,天心村所产大红袍、水仙、肉桂和星村镇所产大红袍感官品质得分高、生化成分较为丰富、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脱蛋白工艺对苦丁茶冬青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玲  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02-6302,6334
采用乙醇对苦丁茶冬青叶进行脱脂,水提醇沉方法得到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采用Sevag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了除蛋白次数对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采用Sevag法脱蛋白3次以后再继续脱蛋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