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洪  封林 《畜禽业》2004,(8):58-59
一些猪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猪瘟仍然发生猪瘟,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已成为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就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09,(9):13-13
除了常规原因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1)持续性感染和先天感染均可导致免疫耐受.即免疫反应低下。这可能是免疫力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可能发生持续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生产死胎、本乃伊或弱仔,这就是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症”;(2)免疫干扰,主要是体内已有抗体的干扰作用和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3)免疫麻痹,使用疫苗的免疫剂量过大,机体的免疫应答就会受到抑制.发生免疫麻痹。超大剂量的活疫苗感染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导致猪发生临床疾病:(4)病毒发生变异,现在用的疫苗不匹配。一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离的猪瘟病毒与五、六十年代分离的病毒.其氨基酸与核酸的同源性均出现了差异。另一方面,猪瘟兔化毒用疫苗己使用了将近40年,传了500多代.其抗原结构己发生漂移。用现行的猪瘟疫苗诱导猪群产生的抗原不能完全吻合猪瘟病毒血清亚型,这就是现阶段应用猪瘟疫苗免疫猪瘟不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易铿远 《畜禽业》2012,(5):72-73
<正>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病,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同时由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是很理想,该病很容易和猪瘟发生混合型感染,如不能及时控制常导致生猪大批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6月初,该镇某养猪场爆发了一起以母猪流产,仔猪体表发红、有出血点,耳  相似文献   

4.
夏德杰 《畜禽业》2007,(7):43-43
<正>猪瘟病毒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性疾病;而猪巴氏杆菌病也因易于传染猪,且病菌毒力强,死亡率高,若与猪瘟混合感染病情加重,难以治愈。在我市由于免疫时接种操作不当,造成猪瘟、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我们及时作出准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了大的流行,使经济损失降低在最低点。  相似文献   

5.
萧东兴 《畜禽业》2007,(9):20-20
<正>猪瘟是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防制猪瘟最有效的措施是免疫预防,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生猪群猪瘟免疫失败的现象,造成猪瘟大面积的暴发与流行,给规模化的养猪场和专业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为保护和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我们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就影响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概括如下,以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5,(9)
猪瘟是威胁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只有通过严格的预防和管理,才能够控制猪瘟的流行。各种年龄的猪皆可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该传染病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猪瘟、迟发性猪瘟和母猪带毒性猪瘟。急性猪瘟由强毒株引发,一般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弱毒感染,则临床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猪瘟流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瘟(hogcholera;HC)为猪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及很高的死亡率,发病猪只以高热、全身出血病灶及白血球减少症为主征。自1900年以来,本病已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为OIE规定的A类疾病,各国皆将其列为防疫重点,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疾病。国外丹麦、英国、美国、加拿大及其它欧美国家,以停用疫苗、全场扑杀政策,先后完成猪瘟扑灭工作,并严禁从猪瘟国家或地区进口毛猪及相关畜产品。我国利用兔化猪瘟疫苗,全面实施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流行。多年来我国一直将猪瘟的扑灭计划列为当前猪病防治重点。虽经政府极力的呼吁,养猪经营业者及相关业界、团体积极地充分配合,至今仍未能将猪瘟扑灭,仍有非典型猪瘟和零星猪瘟发生。猪瘟尚未扑灭其原因相当复杂,其中与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持续性感染及病毒在猪场内的循环感染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虽在疫苗大规模免疫下,本病可被有效控制,但许多临床轻微发病猪不易检测,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猪瘟病毒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常常仍有猪瘟发生。免疫失败是引发猪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提高猪群猪瘟免疫水平,是防控猪瘟的关键手段。为此,本实验首先选取了9个猪场,采用三种免疫增强剂探讨其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直是威胁养猪业的第一大传染病,由于我国实施一年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及月月补针的防疫制度,不仅使猪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目前临床上多由弱毒株感  相似文献   

10.
崔洪平  蒋波 《畜禽业》2003,(8):42-4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可达90%)。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组织器官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随着我市采取猪二联、三联苗强制免疫后,具有典型性病变的猪瘟已不再发生,但以高热稽留、低死亡率的非典型病变猪瘟偶有发生。笔者于2003年2月份诊断治疗了一起疑似非典型猪瘟病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3年2月15日某驻锡部队后勤部猪场从外地引进的120头70日龄生猪(曾于35日龄时用猪三联苗免疫过)发病,至2003年2月22日共死亡6头。2月20日起,场内原饲养的怀孕母猪(配种前30d用猪三联苗免疫过)33头开…  相似文献   

11.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生产实践证明,目前猪场中,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而依靠购买仔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因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是一种发生于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感染猪主要表现高热稽留,皮肤及内脏出血,多处水肿,病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巨大;该病呈世界流行,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体表寄生虫传播;目前我国无有效疫苗能防控该病,发生该病的猪场需第一时间上报疫情,感染猪当场销毁;海关、动物疫控中心等部门必须加强对该病的检疫,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经对上海市12家规模化猪场猪瘟感染状况的调查,发现临床上主要表现母猪的繁殖障碍型猪瘟和育肥肉猪群的温和型猪瘟形式,病症上趋于非典型化。经ELISA检测,来自7个区县20个规模化猪场的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中,生产公母猪猪瘟带毒率最高,达23.5%,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分别为1.68%和2.52%,育肥肉猪为7.14%;对BVD带毒状况调查,仅在育肥肉猪中检出阳性2头,占0.84%,检测结果与猪瘟临床发病情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1,(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其受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混合感染也容易导致传统的临床诊断的误诊或漏诊,继而延误猪场疾病的治疗,造成巨大的经历损失。2020年8月初,云南省昆明市某养殖场突发疑似猪瘟(CSF)疫情,猪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病理变化为肾脏出血,脾脏边缘梗死等,且回盲瓣纽扣状溃疡。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场疫情由猪瘟病毒(CSF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所致,经过针对性治疗与防控,该场猪群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江山市淤头镇某猪场于2008年11月至12月间许多10-1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生疾病,该病以整窝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快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并通过紧急免疫,防继发治疗和隔离消毒等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3)
猪瘟和伪狂犬病都是猪的重要传染病,对猪的危害性严重,是养猪业重点防控的疫病之一。文章介绍了该县一养殖户因猪瘟、伪狂犬病免疫不好,发生猪瘟、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提醒广大养殖场(户)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胡祖其  范铎 《畜禽业》2005,(4):42-43
应用血凝试验和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无锡市滨湖区4个规模猪场911例血清中的猪瘟、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结果表明,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合格率达85.6%,其中母猪免疫合格率(92.6%)高于种猪(78.2%)和肥育猪(62.4%);猪蓝耳病抗体阳性血清数为362份,占39.74%,其中种猪最高,为50.6%。其余依次为肥育猪(48.3%)和母猪(35.4%)。  相似文献   

18.
侯艳华 《畜禽业》2007,(5):38-39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猪肺疫。  相似文献   

19.
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本地规模猪场上述5种病原的抗原和抗体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的抗体合格率为79.8,抗原检出率为34.1,证明猪瘟野毒抗原存在,是引发猪瘟持续感染而导致猪场高热病的一个主要病因;猪蓝耳病抗体为75.6,低于80,也是造成高热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圆环病毒感染率为49.6,但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伪狂犬为12.9,弓形体为14.8,基本可以排除本市生猪高热病与该2种病原的相关性。此外,从检测结果来看,2009-2010年猪瘟野毒抗原阳性率高,猪瘟免疫抗体下降,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的血清阳性率在上升,可以证明与生猪高热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2,(10):91
<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十分普遍。刘长明等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的试验(IPMA)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上海、内蒙、云南、江西等地猪场的健康成年猪血清480份,以及发病猪血清424份进行了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和79.2%,送检样品的12个猪场均为阳性,表明猪圆环病毒2型在我国猪群中感染率非常大对发生高热症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检测发现猪圆环病毒型阳性样品中多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