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青海湖裸鲤寄生棘头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立庆  王宝铎  杨涛 《水产学报》1981,5(4):295-300
本文记述了棘头虫(Acanthocephala)两新种,它们分别隶属于新棘吻属(Neoechinorhynchus)和棘吻属(Echinorhynchus)。同时根据我们的材料,对Ⅱetpoченко(1956)将粘液腺的排列形式作为属的鉴别特征,将棘吻属(Echinorhynchus)分成为三个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我场曾多次发生鱼苗在脱膜后到卵黄囊消失前阶段大量死亡,经检查,是杆吻虫侵袭所致。1980年,我们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并进行了防治。一、杆吻虫的形态习性杆吻虫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仙女虫科,杆吻虫属(Stylaria)。肉眼观察虫体,为灰白色,半透明。体长5~10毫米。头部腹面为口,口上唇延长成长吻,吻为空心管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水产大学养殖系黄琪琰副教授等完成的鲤鱼棘头虫病研究成果,继去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今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查明了鲤鱼棘头虫病的病原,在国内首次发现了长棘吻虫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崇明长棘吻虫(新种);弄清了鲤鱼棘头虫病的发病机理,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丰富了我国的鱼病学内容;找到了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崇明县新民乡第三水产养殖场的2000多亩鱼池,在1985—1986  相似文献   

4.
邓玉 《畜禽业》2012,(5):84-85
<正>猪棘头虫病(钩头虫病)是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在猪的小肠(主要是空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全国各地普遍流行。1病原蛭状巨吻棘头虫虫体甚大,长圆柱形,淡红色或乳白色,前部较粗,后部较细。体表有环状横皱纹。头端有一个可伸缩的吻突。吻突小,呈球形,有5~6行向后弯曲的吻钩,其中部的吻钩最大,后面的吻钩最小。无消化器官。雄、雌虫体差别很大。雄虫较短,仅7~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寄生在黄鳝体内的隐藏新棘虫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隐藏新棘虫为圆筒形,向腹侧部弯曲,前端膨大而后端变小。顶端有一象牙形吻钩的球形吻突,可自由伸缩且中间有一突起。体表呈假分节状,有体棘部位约占虫体躯干的1/3,靠近颈端的体棘较密,而后端变得稀疏。雌虫尾端为盘状,雄虫尾端布满皱褶,交合伞可自由伸缩。  相似文献   

6.
达氏鳇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达氏鳇的生物学特性1.1达氏鳇的地理分布达氏鳇又称鳇鱼、黑龙江鳇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干流,在松花江、乌苏里江及兴凯湖也有栖息,但数量稀少。在结雅河、石勒喀河、额尔古纳河、鄂嫩河、音果达河、奥列列湖、博隆湖也有零星分布。达氏鳇也进入日本海和鄂克霍茨海域。在自然水域中存在两个类群———分河口半洄游性和河道定栖性。1.2形态特征达氏鳇鱼体呈延长圆锥形,腹面扁平,吻呈三角形比较尖。横切面呈圆形,鱼体被五行菱形骨板,幼体的骨板有向后突出的尖棘,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其口位于头腹面,口裂大,呈半月形,口前吻…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的苗种繁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山区的大型特种稀有蛙,最大个体可以达750克。棘胸蛙除食用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一、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棘胸蛙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疣状物,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头、躯干、四肢的背面及体侧布满小圆疣,以体侧最明显。头扁而宽,吻端圆,吻棱不显;鼻孔位于  相似文献   

8.
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sinensis)、湛江枝吻纽虫(D.zhanjiangensis)和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 chuspapillaris)因其在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上差异较小,致使其分类地位存在争议。基于28SrRNA基因序列及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对采自北海和湛江的3种枝吻纽虫进行分类地位鉴定,结合来自GenBank的其它纽虫序列,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华枝吻纽虫21个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1045bp的2个单倍型;湛江枝吻纽虫的4个个体的长度均为1038bp,共检测到2个单倍型;1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亦为1038bp。中华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以及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1;而3种枝吻纽虫28S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都在0.098以上。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同时也表明3种枝吻纽虫并非单系,乃至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的2种枝吻纽虫也并非单系。  相似文献   

9.
才女虫属复合体隶属于多毛纲、海稚虫科,是多毛纲中寄生种类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之一。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在中国海所分布10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此10种分别为吻蛇稚虫、小蛇稚虫、美角才女虫、难定才女虫、腺袋才女虫、邻近才女虫、触角伪才女虫、膜质伪才女虫、短鳃伪才女虫和网格伪才女虫。其中,邻近才女虫为一新种,该新种主要形态学特征在于其尾部背、腹面皆具缺刻,且头部背面无中触手。中国海分布的大多数才女虫属复合体种类既可以在松软底质上营管栖生活,也可以寄生于某些海洋生物。本文报道的种类中只有邻近才女虫和短鳃伪才女虫未见有寄生现象。中国海才女虫属种类最常见的寄主是贝类(双壳类、腹足类)和珊瑚。  相似文献   

10.
鲤鱼棘头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85-1987年在崇明县新民第三水产养殖场对鲤鱼棘头虫病的病原、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该病可引起鲤鱼自夏花至成鱼大批死亡,全场感染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则感染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60%.病鱼肠壁上形成肉芽肿结节,严重时能使内脏粘连,甚至体壁溃烂和穿孔。病原是崇明长棘吻虫(新种)Rhadinorhynchus chongmingnensis sp.nov.。扫描电镜观察,吻上布满细毛。有吻钩14纵行,每行29~32个吻钩,粘液腺8个。治疗方法为每天每公斤鱼拌饵投喂0.6毫升四氯化碳,连服6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崇明长棘吻虫病的病原是崇明长棘吻虫(Rhadinorhynachus chongmingnensis),主要寄生在鲤鱼肠壁上,中间寄主是模糊裸腹蚤。鲤鱼自夏花至成鱼都可被寄生,发病严重的池,感染率100%,死亡率60%。可用四氯化碳拌饵投喂,进行防治,也可以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池,杀死虫卵及中间寄主,达到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2010年10月对河北省白洋淀营外寄生生活的车轮虫属进行种类鉴定工作。采用干银染色法显示车轮虫的附着盘结构,活体吉姆萨染色方法显示细胞核形态。采用"统一特定方法"和"齿体定位描述法"鉴定出车轮虫属9种,分别为显著车轮虫、拟黑色车轮虫、网状车轮虫、杜氏车轮虫、异齿车轮虫、喙状车轮虫、卡氏车轮虫、短棘车轮虫、适度车轮虫。波氏吻鱼叚虎鱼为显著车轮虫、拟黑色车轮虫、网状车轮虫的新宿主记录,黄黝鱼为异齿车轮虫和杜氏车轮虫的新宿主记录,麦穗鱼为喙状车轮虫的新宿主记录,鲫鱼和圆尾斗鱼为适度车轮虫的新宿主记录。该研究是白洋淀地区乃至华北地区车轮虫属首次细致的分类描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白洋淀鱼类寄生车轮虫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3.
黄鳝的鳝锥体虫和隐藏新棘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告了位于湖北省荆州,洪湖和咸宁的3个湖泊及3个渔场的黄鳝中鳝锥体虫和隐藏新棘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董小英  李海云  唐胜球 《水利渔业》2007,27(2):104-104,115
实验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黄鳝隐藏新棘虫(Neosentis celatus)体壁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隐藏新棘虫的体壁分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最外层为角质层,有大量隐窝;表皮层内贯穿着复杂的腔隙系统,内有很多网状结构和空泡结构,是虫体储藏营养的地方;表皮层之内是环行肌肉层,最后是不连续的纵行肌肉层,纵行肌肉层之间有空隙。吻端体壁连接有2条牵引肌,能够促使吻端自由伸缩。  相似文献   

15.
为从分子水平分析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鱼类物种分类关系,并验证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作为DNA条形码对九棘鲈属物种鉴定的有效性,采集了我国分布的12种九棘鲈属鱼类,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COI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4种九棘鲈COI基因进行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碱基信息与遗传距离,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种九棘鲈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两者相差71倍,表明COI基因可作为九棘鲈属鱼类分子鉴定的条形码基因。在分子系统进化上,16种九棘鲈属鱼类聚为体色特征不同的3个类群,其中七带九棘鲈(C.igarashiensis)与卜氏九棘鲈(C.polleni)体色为多彩颜色,两者最先分化,位于进化树底部。其余的九棘鲈主要形成体色为红色与体色为褐色的类群,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一致。对于以往部分存在误鉴或同种异名分类争议的九棘鲈品种:青星九棘鲈(C.miniata)与半斑九棘鲈(C.hemistiktos)、橙点九棘鲈(C.aurantia)与黑边九棘鲈(C.spiloparae...  相似文献   

16.
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Leglise),在生产中俗称纤毛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62μm×9.2-21μm,胞口位于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体表有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体内中部稍后有1个伸缩泡和大小核各1个。该虫由二分裂繁殖,生活水温0-25℃,适宜盐  相似文献   

17.
欧鳗斜管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辉 《淡水渔业》2001,31(4):44-44
今年 ,我省几家养鳗场新投放的欧鳗苗种 ,先后遭受斜管虫的侵袭。由于斜管虫寄生于欧鳗体上 ,未曾报道过 ,养殖户对该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不甚了解 ,造成很大损失。在此将斜管虫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属纤毛纲 ,全毛目管口科。虫体侧面观为背面隆起 ,腹面平坦 ;腹面观呈卵形 ,左右两边不对称 ,活体在后端往往稍凹入。腹面两边各有几条长短不一的纤毛线 ,腹面前中部有一个喇叭状的口管。大核近园形。虫体大小 4 0× 2 5~ 6 0×4 7μm。虫体的传播靠直接接触或胞囊。2 危害及症状主要危害欧鳗的白苗。…  相似文献   

18.
白鲟及其保护意见白鲟和匙吻鲟同属白鲟科鱼类。体无成行的骨板、皮肤裸露,仅尾鳍上叶有硬鳞。吻很长,如剑状或汤匙状。胸鳍无棘。吻须2枚,甚小。分2属。1.匙吻属:口不能伸缩。吻呈汤匙状。尾上硬鳞13一20枚。仅1种即匙吻鲟,产于北美。2.白鲟属:口能伸缩...  相似文献   

19.
龙虾,为大型爬行虾类,隶属于十足目Order Decapoda、爬行亚目 Sub-order Rep-tantia、龙虾族 Tribe Palinura、龙虾科 Fa-mily Palinuridae、龙虾属Genus Sanulirus。福建沿海龙虾有三种:中国龙虾、日本龙虾及绵锦绣龙虾。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oniHlothuis[见图]最为常见,分布亦广。它的主要形态特征:触角板背面具两对大棘和数对小棘,其腹面有一并排三棘,居中一个较  相似文献   

20.
董小英  李海云  唐胜球 《水利渔业》2006,26(1):86-88,91
采用扫描电镜、组织切片和血液检测方法对感染隐藏新棘虫(Neosentis celatus)的黄鳝(Monopterusalbus)肠道和血液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发现隐藏新棘虫的吻钩在肠道内壁形成大小不一的洞,肠绒毛脱落,组织纤维化;受损伤的肠道皱褶比较凌乱,柱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损伤深入到固有层,使黏膜层与固有层分离,固有层被水肿液填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肾脏和肝脏功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