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菜谱》中则说:“人饮真菜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故自元代以来就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条”、“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叶在我国先民生活…  相似文献   

2.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8,(1)
正众多的餐厅正在尝试将酒精和茶水搭配在一起出售。之前只是在菜单加上茶,后来开始尝试葡萄酒里加茶,现在一些人则把茶和鸡尾酒等各类酒混合。不管怎样,从实际效果来看,茶和酒精的碰撞是成功的。据《丹佛邮报》报道,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咨询公司Andrew FreemanCompany预测,"茶尾酒"将在菜单上越来越流行。茶尾酒会成为爱尔兰咖啡之后的新主  相似文献   

4.
《煎茶诀》是我国清代叶隽撰写的一本茶书。此书在我国无传,现在仅日本少数图书馆存有日刻宽政重刻宝历和明治两个版本。最早的宝历本也不是叶隽原著,而是由日僧"蕉中"擅行添加的增补本。明治本由当时旅日华人王治本作序,日人小田诚一郎"训点",他们在重印时删除了蕉中增补的内容,却又添进了"采录"屠隆《考盘余事》七则茶事。鉴于《煎茶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日存两个版本进行查对、考订和整理,旨在将混杂于《煎茶诀》中的附加成分,与原著区分清楚,做到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4,(2):33-33
正根据201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27号公告,21项茶叶国家标准将于2014年6月22日起正式实施。它们分别是:GB/T 8302-2013《茶取样》、GB/T 8303-2013《茶磨碎试样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8310-2013《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相似文献   

6.
李林蔚 《福建茶叶》2016,(8):359-360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甚至有人称之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红楼梦》中对茶的描述也是极为广泛的,作者曹雪芹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对茶的种类、茶的烹煮、茶具的精美、茶性的抒发、茶俗的繁多一一作了介绍和阐述,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茶文化情怀和底蕴。当然,这样的一篇宏大巨著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对它其中茶文化的解读又是另外一番格调,无论是对茶具、茶名的翻译、茶俗茶礼的翻译、茶水、茶用的翻译以及茶诗、茶联的翻译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14,(6):23-23
茶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近日,有网友发帖认为:“茶水久放会馊,还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朱莹莹 《福建茶叶》2016,(7):348-349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的文化象征。《红楼梦》一书中提到茶的地方有200多处,对茶、茶水、喝茶等情景的细致描写,将中国的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是真正领会《红楼梦》,真正读懂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关键。本文先概述了《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随后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分别从茶文化的几个核心部分对《红楼梦》英译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对翻译活动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金文中未见"茶"字,《九经》中"茶"字亦非今日之"茶",《说文解字》只收录"荼",未见"茶"。"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荼",则出自汉初的《尔雅》。"茶"字产生之前,曾以"荼"指"茶",甚至中唐之前主要以"荼"指称"茶",但"荼"并不专指"茶"。为了弥补名与实之间的不对等,在"槚,苦荼"的基础上新造一"(木茶)"字。"茶"字先是作为俗文出现民间,直到《茶经》一书问世才逐渐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广州出产茶叶,尤以"番禺河南"为盛。古时的"番禺河南"即今广州市海珠区的主要部分,"番禺"是古代广州的称谓,"河南"则指珠江之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说:"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其土沃而人勤。多业艺茶,春深时,大妇提筐,少妇持筐,于阳崖阴林之间,凌露细摘,每晨茶姑涉珠江以鬻于城,是日河南茶。好事者或就买茶生自制叶,初摘者日茶生,犹岕山之草子也"。清诸生,番禺人潘定桂《三十六村草堂诗钞》对河南茶  相似文献   

11.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3,35(4):51-52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晋书》说:"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这一句话大意是说:"《晋书》中记载:"‘桓温任扬州牧时,由于秉性节俭,每逢请宴会,只有七盘茶果招待喝茶’。""茶果"古代不专指一种什么果品,一种解释为茶和果品。唐·自居易《曲生访宿》:"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也是这一意思。再一种解释则是泛指点心。《六都成语·茶果费》注:"衙门茶果,例有官项,  相似文献   

12.
《三杯茶》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奥利弗·里林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与茶紧密相关的小说,在这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小说的作者用"三杯茶"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进行了比喻,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温暖、更富人情味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感受了这个世间尚有温暖存在。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作者将茶与人性、爱和温暖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就以《三杯茶》中茶文化为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火候(汤候)说具体就是烧水煮茶。饮食行业谚语日:“三分技术七分火”。茶道的火候就是用柴助风兴水,火煮水,水煎茶的三者协调关系,从而把茶的精华从水、火中提炼出来。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的有机联系。震钩在《天咫偶闻·说茶》也提道:“茶之妙用,全在火候。”田艺蘅也认为:“有水有茶,不可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都指出无火不成茶的重要性。“火候是指烧水的火力大小或是掌握温度高低的程度。煮水煎茶首要选择燃料,茶神陆羽主张用木炭,在《茶经》中云。“其…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是把茶叶作为药物而利用的。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拾遗》上就载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顾元庆《茶谱》上记述:“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饮茶的好处及茶叶的药用价值。1982年在浙江省商业厅的倡议和协助下,对若干茶叶进行了分析,现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浸透着丰富深刻的茶文化知识,为读者绝妙地展现了异彩纷呈的中国茶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具与茶诗、茶类与茶水、茶礼与茶佣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茶文化呈现之命题,早在一千多年前陆羽所著《茶经》中便有论述,明确表达在被许多人忽略的《茶经·十之图》中。陆羽在"十之图"写道:"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十之图"论述的精神实质,也就是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茶的所有品质,并全方位地传递给关注者。茶文化呈现,正是以"目击而存"为滥觞,并在这一理念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黄成柱 《福建茶叶》2016,(6):373-374
对西方茶文化的分析可以因循着"文化结构主义"的思路从表层文化(即物化文化)、中介文化(即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和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三个分析层面进行剖析。西方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追求,西方茶文化的生活价值在于其个体主义抑或自由主义向度,西方茶文化的表层则更多地属于大众消费形态。英语世界中的"茶语"最早由荷兰人于1601年传入欧洲,后来被英国用"Tea"进行了全球化推广。茶语是一种与茶有关的语言集合,在不同的方言语境中"茶语"有不同的内涵,在西方"Tea"除了可以指茶叶、茶水、茶树之外还可以指向茶话会、茶会、茶事、茶派对等社交会动,还可以作为一个动词来使用,可以翻译为"倒茶"、"喝茶"等。同时,西方发达的工业文明及其对主体性价值、工具理性价值追求的异化还带来了茶语的异化,形成了茶语的外延语汇,诸如大麻吸食者的聚会(Tea Party)、同性恋者聚会的场所(Tea Room),这些茶语大多与茶文化没有关联,属于西方文化中的一种方言。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一书描写了清朝的社会现状,同时也涵盖了当时很多的文化元素,其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让读者了解了当时的茶礼茶俗。本文通过对茶品、茶具和茶水谈论了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并且展现了茶在红楼梦中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20.
成语“清茶淡饭”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成语大意是说,清淡的茶水和饭菜。比喻饮食简陋。形容生活清苦。医学营养保健专家认为,饮食简陋并无害处,只要不缺营养即可。茶是一般家庭中常备的饮料,我国自古就有“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训戒。人们用茶来解酒、解渴、提神和帮助消化。每天喝适量的茶,对健康有益,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茶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诸如矿物质、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蛋白质、芳香物质、色素、咖啡碱、糖类化合物、维生素等。茶虽然对人体有不少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