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公正、及时地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林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是指因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归属而产生的争议.处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国家对森林资源权属管理做出新规定据《林产品信息总汇》1998年第24期报道,国家林业局前不久对依法加强森林资源权属管理,保护森林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具体规定C国家林业局对于森林资源权属问题规定,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对林权争议的妥善处理,并依法制止乱砍滥伐行为,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有关当事人应当维持林木、林地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七条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共分七章、四十二条。其基本内容突出强调了稳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护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定了林业建设必须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规定了对现有森林实行合理利用、限额采伐,对发展林业给予更多的经济扶持,对集体、个人造林给予长期贷款以及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牧区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和农牧民群众,不履行任何手续,随意使用或强占国营林场(站)、苗圃经营的土地(林地),使一些林场不能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去进行林业建设,阻碍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应当引起各级政府注意。对土地(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保护问题,我国和我区的法律、法规在许多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森林法》和《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  相似文献   

6.
学法护林     
去年9月20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颁发的《森林法》,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直至每个公民,都要认真学习,掌握其精神,并认真贯彻执行。 贯彻执行森林法,首要的一条是保护林权。有的地方森林破坏严重,原因之一是林权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森林法》明确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任何侵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都要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元月一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已经正式实施了。这是社会主义林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发挥我省山区优势最有力的法律保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对开创我省林业建设新局面必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森林法强调要稳定林木、林地所有权,保障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七、问:《森林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怎样规定的?答:《森林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全民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在第二十三条对单位和个人营造的林木权属作了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单位所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集体或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承包合…  相似文献   

9.
试论林权的法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业法的规定及学术界的通说,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和)使用权。由此可知,林权是包含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两种权利在内的一种权利集合体。那么,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就直接决定着林权的法律结构:如果森林、林木、  相似文献   

10.
林权争议是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就如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林木、林地问题发生的纠纷,实质是一种民事产权纠纷。林权纠纷中因争议的对象不同,其类型也不相同,一般情况有以下几种: 1、林木的所有权争议或者林木的使用权争议。这种争议的对象是林木的权属,不包括生长着森林、林木的土地的内容,即土地的权属是清楚的,但林木权属不清楚。 2、林地的所有权或者林地的使用权争议。这种争议的对象是林地的权属,不包括土地上生长着  相似文献   

11.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常简称为林权。《森林法》第三条对林权的确认作了具体规定:“全民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这就清楚地表明,确认林权的机关为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确认林权的法律凭证为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因此,《森林法》确定了林权证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森林法》第17条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14条规定:"对林木、林地权属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应主动协商解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湖南林业》2015,(1):28-29
国务院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6号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35条,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等作出规定。《条例》规定,下列不动产权需办理登记:(1)集体土地所有权;(2)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3)森林、林木所有权;(4)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5)建设用地使用权;(6)宅基地使用权;(7)海域使用权;(8)地役权;(9)抵押权;(10)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  相似文献   

14.
韩勇 《安徽林业》2010,(1):23-24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或者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林权纠纷是指国有林业企业及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公民个人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正>国务院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6号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35条,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等作出规定。《条例》规定,下列不动产权需办理登记:(1)集体土地所有权;(2)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3)森林、林木所有权;(4)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5)建设用地使用权;(6)宅基地使用权;(7)海域使用权;(8)地役权;(9)抵押权;(10)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  相似文献   

16.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方式及经济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剖析周公宅水库库区淹没线以上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政策入手,探讨了宁波市在国家尚未出台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具体办法的前提下,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方式实践的合理性,认为这种流转方式和经济补偿机制是对我国林地林权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森林法问答     
森林法问答政策法规司江机生问:怎样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答:我国《森林法》第三条规定,“全民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这就清楚地表...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 )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 ,包括郁闭度 0 .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  相似文献   

19.
探讨林权的法律特征,对于正确界定林权内涵,准确把握林权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一、客体的独特性森林、林木和林地是林权客体,已被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所确认。例如《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二条就将处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规定为林权争议。森林、林木和林地与其他权利客体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一是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不动产,二是存在自然生长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在对集体林地、林木明晰产权的同时,提出了对家庭承包农户(包括其他林权所有者)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