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合作猪夏季和冬季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夏季和冬季半放牧饲养的6月龄健康合作猪的粪便菌群结构特征.【结果】合作猪冬季与夏季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β多样性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为夏季合作猪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优势菌门,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细菌属和Terrisporobacter为夏季合作猪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的优势菌属.菌群组成差异分析显示,在科水平,夏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冬季合作猪(P0.05),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夏季合作猪(P0.05);在种水平,拟普雷沃菌309(Alloprevotella_sp_feline_oral_taxon_309)、梭菌属细菌ID5(Clostridium_sp_ID5)、柏林密螺旋体菌(Treponema_berlinense)和溶纸梭菌(Clostridium papyrosolvens)在夏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冬季合作猪(P0.05);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revibacter_ruminantium)、瘤胃菌属细菌YS3(Rumen_bacterium_YS3)以及毛螺旋菌科细菌YE64 (Bacterium YE64)在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夏季合作猪(P0.05).【结论】合作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与其适应不同季节气候和饲草种类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生长条件相同、生长速度不同的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但两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大黄鱼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超过50%;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科水平上的细菌相对丰度比较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内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莫拉氏菌科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种类多于生长正常组;变形菌门内菌群变化与大黄鱼生长密切相关,莫拉氏菌科在鱼肠道内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大黄鱼生长变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稀释涂布法,在含有碳酸钙的MRS平板上选取有明显透明圈、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接触酶实验为阴性的菌株,反复划线纯化培养并保存,然后经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结果从猪大肠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经鉴定D8为干酪乳杆菌、D12为鸟肠球菌同属菌株、D14为约翰逊氏乳杆菌、D15为唾液乳杆菌、D21为植物乳杆菌;从小肠中分离出4株乳酸菌,经鉴定XF为嗜酸乳酸菌、XH为乳酸乳球菌、XI为约翰逊氏乳杆菌、XQ为能动乳杆菌.表明荣昌猪肠道内含有丰富的乳酸菌群,乳杆菌是荣昌猪肠道内乳酸菌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4.
猪肠道定植的菌群不仅对猪的整体健康有影响,还对其营养,生产性能和肉质至关重要。许多因素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活性,包括猪的日龄、生长环境、抗菌剂、日粮组成、添加剂、饲料加工、疾病、断奶、季节、应激和基因。这些因素还能互相作用,让肠道菌群的研究变得困难。肠道菌群的特征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领域,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方法的使用使得研究越来越深入。文章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仔猪断奶期肠道菌群的变化,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 ,介绍了胃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阐述了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功能及其微生态调节机制 ;探讨了影响肠道菌群演替及双歧杆菌定植数量的因素 ;提出了保持肠道双歧杆菌正常数量与微生态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黄苦寒泻下法建立大鼠脾虚模型,观察3种党参不同炮制品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设置正常组、模型组、党参生品组、米党参组、蜜党参组,连续给予对应的药品,检测试验前后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数量无明显变化;米党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药,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增多,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减少;党参生品组、蜜党参组大鼠造模后给药,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增多,且相比米党参组数量增加较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减少,恢复正常水平。3种党参不同炮制品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米党参对脾虚大鼠的调节作用相比党参生品、蜜党参更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养殖水体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通过平板计数及细菌的分离鉴定,对健康鳖肠道、患病鳖肠道以及其养殖水体中菌群的数量、种类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病鳖肠道菌群总量(1.21×105)~(4.9×107)cfu·g-1,明显高于健康鳖的(3.2×104)~(7.13×105)cfu·g-1,且菌群种类较健康鳖多样;健康鳖肠道优势菌为肠球菌与柠檬酸杆菌,患病鳖肠道优势菌为柠檬酸杆菌、芽孢杆菌、气单胞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的细菌均在病鳖肠道内分离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殖环境对其肠道菌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寡糖对断奶猪肠道菌群和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寡糖对双歧杆菌、乳酸菌增殖有促进作用,在体内有抑制大肠杆菌增殖作用。复配寡糖比单一寡糖对降低pH和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增殖有更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猪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着猪的身体健康和发育,猪肠道有益菌和病原菌菌群的平衡促使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作用,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促进猪的生长发育。相反,微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影响猪的健康发育,易引发疾病的发生。本文分析总结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影响,旨在为猪科学、健康养殖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日龄珍珠鸡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内的4类正常菌属(大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进行测定,探讨珍珠鸡消化道各部位分布的正常菌群的定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种菌在不同消化道部位中检出的时间不同,出壳2~4 h的雏鸡肠道开始有细菌定植,5~6日龄各种菌均开始大量增殖,在以后几周内菌群的组成发生较大的变化,到30日龄时雏鸡肠道菌群的结构基本与成年鸡相似.  相似文献   

11.
猪肠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复杂,菌群庞大,多数属共生型,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恒定,具有合成维生素、蛋白质、生物拮抗等生理作用,能保持宿主健康。少量致病菌在生理平衡状态时不危害宿主,但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就会致病。还有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菌种,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具有生理、致病两方面作用。长期添加抗生素可诱发细菌耐药且不断变异。目前,几乎所有抗菌药都存在耐药现象;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猪器官损伤,影响肝、肾脏功能及胃肠道反应;导致二重感染,猪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平衡,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外来菌可乘虚而入,诱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乳杆菌能够维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而来源于动物肠道的乳杆菌更容易在肠道内生长繁殖,所以分离冷水鱼肠道内的低温乳杆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MRS、M17、改良番茄和乳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4种培养基,从6种不同的冷水鱼肠道以及粘膜中分离筛选出耐低温的乳杆菌20株。通过一些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定疑似乳杆菌菌株24株,并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其中有7株为嗜冷菌,17株为耐冷菌。根据16Sr 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可知,20株菌隶属Lactobacillius spp.,其他4株分别隶属Clostridium spp.和Pseudomoncs spp.。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是否有显著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只大林姬鼠和10只黑线姬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鼠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大林姬鼠的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Muribaculace、unidentified-Lachnospiraceae、螺杆菌属,黑线姬鼠的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Lachnospiraceae、unidentified-Muribaculace、乳杆菌属。Anosim分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肠道菌群的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且两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为防治农林有害微生物和有效评估鼠类疾病传播风险提供基础微生物数据。  相似文献   

14.
454焦磷酸测序用于分析比较巴马香猪(BAMA)、黑香猪(BLACK)与外三元猪(CROSS)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表明:三个猪种的肠道细菌多样性与丰度各有不同,差异较大。威克氏菌属、丛毛单胞菌属与光岗菌属等病原菌在BAMA肠道内检测到,而在BLACK与CROSS肠道内未检测到。BAMA肠道中丝状杆菌属与瘤胃球菌属等纤维素分解菌的多样性与丰度远大于在BLACK与CROSS肠道中的分布量。BAMA肠道内高含量的潜在病原菌与纤维分解菌表明BAMA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与抗病力较强,以及耐粗饲性强,容易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纳豆芽孢杆菌分离纯化及对大白鼠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大白鼠肠道细菌的分离纯化,SD大白鼠口服纳豆芽孢杆菌1周后粪便中细菌、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的变化,及纳豆芽孢杆菌与肠道细菌在体外的生长竞争表现.结果表明,肠道厌氧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双歧杆菌从8.510±0.449 Log10N cfu/g增加至9.278±0.244 Log10N cfu/g;而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菌群数量则明显减少,肠杆菌从8.213±0.426 Log10N cfu/g减少到7.709±0.372 Log10N cfu/g.体外竞争试验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厌氧菌群的生长,而抑制需氧菌群的生长.可见,纳豆芽孢杆菌能有效调整大白鼠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起到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的淀粉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不同,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值越高,其越难在小肠内被消化;高直链支链淀粉比值日粮会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繁殖;高直链支链淀粉比值日粮同样可以增大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其二者的比值。文章就不同直链支链淀粉比对动物肠道内淀粉消化、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对鲫鱼生长发育、免疫机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900尾鲫鱼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S1)、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饲料(S2)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S3),在饲喂47 d后检测3组鲫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饲料组鲫鱼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该组鲫鱼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2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5);3组鲫鱼肠道菌群中多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共有优势菌属均为梭菌属,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饲料饲养组(S2组)鲫鱼的肠道菌群更具多样性。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可有效促进鲫鱼生长,改善鲫鱼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其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8.
对源于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长寿之乡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巴马地区3个村庄的28位健康志愿者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柔嫩梭菌、乳杆菌、拟杆菌及双歧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巴马人群粪便样品的6个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最高,肠球菌数量最低;不同性别及村庄人群的6个粪便样品菌群无显著差异;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长寿组和青少年组粪便样品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粪便样品中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青少年组,长寿组粪便样品中拟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老年组,青少年组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肠球菌数量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同时,老年组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柔嫩梭菌数量低于青少年组和中年组。这一研究提示年龄对巴马长寿地区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大于性别和村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低聚异麦芽糖在三角鲂养殖中的科学应用及开发绿色环保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角鲂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低聚异麦芽糖,对三角鲂的生长以及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研究,探讨低聚异麦芽糖对三角鲂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0.3%和0.6%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三角鲂的存活率,添加0.6%和0.9%低聚异麦芽糖对三角鲂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添加0.6%和0.9%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三角鲂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态性。[结论]三角鲂存活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与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强有益菌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微生物作为影响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在仔猪肠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马身猪与晋汾白猪仔猪在生长发育时期的空肠、回肠微生物组成变化,旨在揭示肠道菌群与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结构的关系。[方法]收集马身猪和晋汾白猪在3个发育时期(1日龄,28日龄和70日龄)仔猪空肠、回肠组织以及内容物(n=3),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与生信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HE染色测定肠道形态结构,相关性分析将微生物菌群与血清免疫指标和肠绒毛结构关联。[结果]仔猪初生期小肠绒毛最长,保育末期隐窝深度最高。晋汾白猪仔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28个门和518个属;马身猪仔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19个门和325个属。其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仔猪优势菌门,且乳酸杆菌丰度均较高。此外,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血清免疫指标(LPS、TNF-α、IL-6、DAO、D-LA)以及隐窝深度显著相关,而与绒毛长度显著不相关。[结论]地方品种马身猪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更加保守,乳酸杆菌、Ferruginibacter等在猪抗逆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Quinella、Haliangium等在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