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顾国华 《绿色科技》2014,(11):36-37
介绍了华坪县石漠化分布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及生态危害,针对华坪县的治理情况,提出了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状、整合项目、加大投入、生态建设与培植产业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九湖治理涉及领域多,"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加大了治理资金的投入,共投入治污资金204亿元。九湖水污染综合防治离不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文中阐明九湖水污染林业生态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森林云南"建设、水源涵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分析九湖治理中林业部分存在着造林、投资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争取独立建设项目,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等林业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业简讯     
《广西林业》2014,(10):33-35
70多人参加全国石漠化治理高级研修班 2014年9月23-27日,广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河南9省的70多名林业技术骨干在平果县参加内容包括石漠化防治与石漠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支持政策、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调查与监测技术等的全国石漠化治理工程管理与技术高级研修班。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水、大气、土壤是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加强林业和草原建设。  相似文献   

5.
周雄 《湖南林业》2007,(12):14-14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生态建设,营造绿色邵阳 近年来,邵阳县按照"沿河建生态屏障、沿路建生态走廊、全县建生态产业"的总体思路,实施大工程带动战略,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一是积极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自2002年以来,我县积极争取并实施的重点林业工程有: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绿色通道、石漠化治理、油茶林低改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防治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建设思路,从封山育林、人工林改造、生态旅游业等方面探讨了石漠化治理中林业建设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石漠化问题严重,贫困发生率较高。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治理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修复模式、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农林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恢复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重点关注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问题,适度发展相关林产业,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学瑛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1):83-85,93
介绍香格里拉县石漠化分布现状及特点,分析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石漠化土地治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治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藉此提出了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状;整合项目,加大投入;生态建设与培植产业相结合等石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调查,总结了试验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出了分带治理、林粮间作、林药立体经营、林草结合、林禽配套、针阔混交、乔灌结合、人工促进与自然恢复等8个适合山区石漠化生态修复的营造林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对推动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为今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2.
生态区评价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实践。有利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生态区划分以地面景观为标准,并建立二级分类系统,区一亚区,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行为。将全国共划分为10个一级生态区:天然林保护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区、水土保持生态区、防护林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林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  相似文献   

13.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2,20(4):23-26
生态区评价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实践。有利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生态区划分以地面景观为标准,并建立二级分类系统,区一亚区,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行为。将全国共划分为10个一级生态区;天然林保护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区、水土保持生态区、防护林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林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  相似文献   

14.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3,21(2):23-27
生态区评价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实践。有利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生态区划分以地面景观为标准,并建立二级分类系统,区一亚区,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行为。将全国共划分为10个一级生态区:天然林保护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区、水土保持生态区、防护林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林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工程的启动,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已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卓资县现有土地利用状况、人口消费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足迹贸易调整的分析,研究了该区域生态恢复空间以及目前的恢复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生态恢复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德音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林业生产发展现状调查,提出了德音村农田林网,四旁,苗圃绿化和庭院经济规划及种,养,加工诸产业结构建议,并进行了效益分析,旨在摸索榆次市平川区生态经济园林村规划模式,以典型示范,辐射全市。  相似文献   

17.
对林业生态建设从政策上、建设目标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建设在发展中的关系,以及生态建设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国内住宅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及住宅区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和手法,分析了水环境、植物配置、景观建筑材料及景观能源消耗、生态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的应用,并就生态住宅区硬质和软质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耕地少和石漠化、沙漠化以及过度开发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移民工程将农民迁入到其他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带动农民就业。生态修复生态脆弱地区,改善农村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有利于农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牛栏江由一条蜿蜒的天然河流演变成由多段人工渠道和天然河道共同组成的河流。河流长度缩短,沿江两岸天然植被减少,湿地总面积减少。通过调查分析牛栏江现状,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牛栏江生态修复方法和途径,实现修复自然,还原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