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死亡率一般在25%~30%不等,最高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人现将对MD的一些新认识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1MD免疫失败的原因1.1MDV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  相似文献   

2.
刘玉弟  汤东平 《中国家禽》2002,24(14):17-18
鸡马立克氏病(MD)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各种MD疫苗的广泛使用,马立克氏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由于疫苗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保护鸡群安全,加之超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的出现,因此,仍有MD的发生,尽管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但对养禽业仍带来一定的危害,下面就如何预防MD的发生,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目前影响养鸡业最重要的病毒病之一,引起淋巴组织均生致肿瘤病变,传染性很强.70年代初,本病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开始发生时,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控制效果很好,但在几年后即出现HVT保护率降低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如疫苗质量问题,疫苗使用不当,鸡对MD的易感程度不同,HVT同源母淅抗体的存在,育雏早期感染,毒力增强的马立克氏病毒(MTV)的出现等,其中毒力增强的MDV变异毒株的出现与免疫失败极其相关.80年代末,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均从HVT免疫失对的对群中分离到毒力表现…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表现神经症状或内脏发生大量肿瘤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无特效药物,通常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但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经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防疫的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死亡率达20%~30%,鸡群的生产水平不高,给养鸡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这些鸡群的发病情况,发现引起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保护率、毒株和接种方法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强化免疫效果,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MD)是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的疾病。虽然应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后,MD造成的损失已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使用HVT疫苗后,鸡群大规模暴发MD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探讨鸡胚免疫的效果,并与雏鸡免疫接种的免疫效果比较,进行了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本病于70年代中期传入我省,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应用国产的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近几年来,HVT 疫苗免疫效果逐渐下降,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987~1988年鸡群发病率达20%~80%,严重危害着养鸡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1988年以来有关部门引进了 HVT 冻干疫苗、北京畜牧兽医研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七十年代初期应用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以来,M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免疫保护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免疫鸡群中仍爆发MD。HVT免疫失败原因可能与MDV超强毒株的存在有关。为此,国外已研制了不同血清型毒株组合的MD多价疫苗,免疫效果比单价疫苗好。本室从事的MD二价疫苗的  相似文献   

9.
某大型鸡场1993年用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鸡群后.其鸡马立克氏病(MI))发病率为7.2%。1994年改用美国苏威公司的免疫促进素ACM—1+HVT冻干疫苗免疫鸣41.6万只,结果鸡群发病率为0.06%,很快控制了马立克氏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自70年代成功地应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预防此病以后,MD得到很好的控制.但近几年来该病无论使用国产或进口疫苗免疫发病率均出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经长期临床观察及疫情调查,就本病免疫失败原因及综合防制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VAXXITEK:改善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和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立克氏病(M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两种影响家禽生产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症.自2()世纪70年代,由于大规模使用火鸡疤疹病毒(HVT)作为疫苗,马立克氏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感染鸡只主要损伤法氏囊内的淋巴细胞.尽管40年前就已经报道该病,但目前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上世纪80年代末,在欧洲免疫鸡群中出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wIBDV)并迅速地传播至全球.  相似文献   

12.
一株鸡马立克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致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某地区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鸡群暴发MD,从发病鸡羽髓中分离到一株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马立克氏病毒(MDV)。该毒株感染无特定病原体(SPF)鸡可引起典型的MD临床症状:对非免疫鸡和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鸡的致病率分别为76%和72%,二者无显著差异,表明HVT疫苗对该毒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通过对该毒株病毒基因组中132bp重复序列、meq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的132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meq基因的变异符合高毒力MDV毒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MD)是当前养鸡业中危害严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MD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性随着养鸡业集约化增大,受害鸡群的损失以不到1%或30%不等,个别鸡群可达到50%。1970年火鸡疤疹病毒(HVT)疫苗开始普遍使用,MD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自80年代初,世界各地HVT疫苗免疫失败现象频繁发生,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就影响MD免疫失败的原因予以浅述,提出防制措施并探讨免疫接种策略。IMD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1,l母原抗体的干扰由于成年鸡群MDV强毒感染普遍存在,加之广泛应用MD疫苗,使雏鸡体内的母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效表达鸡马立克氏病(MD)血清Ⅰ型疫苗毒株CVI988/Kispem 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和火鸡疱疹病毒(HVT)组成MD二价冻干疫苗时MD超强毒株(vvMDV)Md5和RB1B攻击后的免疫保护效果,实验室免疫效力试验的结果表明,HVT rFPV—gB/R二价冻千苗时超强毒株Md5和RB1B攻击时的免疫保护效果明显优于HVT冻干苗,接近CVI988/Rfispens的水平,本研究证明HVT rFPV—gB/R二价冻干疫苗是一种安全、方便、高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鸡群如发生急性 MD 则往往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灭。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流行。我国于1973年首次发现,1975年开始生产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HVT 疫苗曾在一度有效地控制了 MD 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肿瘤性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市广为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市防制MD的主要措施是疫苗预防,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些鸡场疫苗免疫后仍然发生MD。为究其原因,笔者对一免疫发病鸡群跟踪调查,发现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初期至中期,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急剧上升,使MD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最初的研究重点是探讨该病的病原学,不久就发现其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在鉴定了MD病毒(MDV)之后的短时间内,又发现了另一种疱疹病毒——火鸡疱疹病毒(HVT)能保护鸡抵抗MDV的致病作用。这一发现导致了一种HVT疫苗的问世,该疫苗对迅速控制MD造成的日益加剧的损失高度有效。尽管这种疫苗在多数鸡群中仍有效力,但偶尔在接  相似文献   

18.
蛋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新城疫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有本病存在,随后在各地普遍流行,通过应用疫苗免疫接种基本控制了本病的广泛流行。但近年来,由于超强毒株的出现,鸡群免疫状态不良和免疫操作不确实等因素,该病免疫失败情况较多。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发病鸡群容易感染新城疫、鸡白痢、球虫病等,使病情恶性循环,更加严重。在临床实践中遇到某商品蛋鸡群于120日龄左右发生鸡马立克氏病,然后继发新城疫,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问题,采用了HVT、HVT ACM1、CV1988三种疫苗大面积免疫1日龄雏鸡的观察试验。结盟果表明,CV1988疫苗免疫效果最好(发病率为0.22%),HVT ACM1次之(发病率为2.48%)。HVT疫苗居第三(发病率为6.5%)。为临床上正确选择和应用疫苗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问题 ,采用了HVT、HVT +ACM 1、CVI988三种疫苗大面积免疫 1日龄雏鸡的观察试验。结果表明 ,CVI988疫苗免疫效果最好 (发病率为 0 2 2 % ) ,HVT +ACM1次之 (发病率为 2 4 8% ) ,HVT疫苗居第三 (发病率为 6 5 % )。为临床上正确选择和应用疫苗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