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农业技术是近10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农业技术.此项技术是通过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方法,改善调控作物生长环境,灭杀作物病虫害,进而实现作物绿色无公害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本文从山西省物理农业装备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情况入手,针对物理农业装备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物理农业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化肥深施技术是将化肥定量均匀地施入到地表以下作物根系密集部位,使之既能保证被作物充分吸收,同时又显著减少肥料有效成分的挥发和流失,达到充分利用肥效和节肥增产之目的.化肥深施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靠传统的手段是很难做到的,靠专门作业机械可以实现化肥深施.  相似文献   

3.
在作物种植中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60年代的作物残茬覆盖,用开沟播种机播种,即先进行带状耕作,耕作成垄,让覆盖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精细农业(Preceision Agriculture,缩写为PA)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农业科研部门提出的,目前日本、英国、丹麦、中国也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付诸实践。精细农业是一种农业的微观管理系统,其核心是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对田间作物的投入。精细农业的概念和理论被认为是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理念和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思想,被喻“信息时代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思想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表型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产量相关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获取对作物育种以及产量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也是作物育种全程智能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此外,作物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快速解析数量性状成为了可能,但作物表型数据的不足严重限制了这一可能.通过开发农作物表型测量技术和智能装备可加以解决.将作物产量相关表型性状参数获取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用于作物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相同农艺措施情况下对马铃薯人工种植和机械化种植2种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对2种模式作业方式、生产效率、作物生长情况、作业成本、产量情况、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提供可靠的技术模式和翔实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必将发生重大变革.化肥的施用,也迫切需要由传统的一茬作物多次施追肥的方式、地表撒施的方法,向现代农业的一茬作物只深施一次肥转变.  相似文献   

8.
滴灌是先进的灌水技术,大棚蔬菜生产采用滴灌技术可获得显著的效益。一、大棚蔬莱采用滴灌的优点1.降低空气湿度滴灌管置于地膜下进行灌溉,因此,在作物垅间无膜覆盖的地方,土壤保持干燥,无地面蒸发,降低了大棚内空气湿度,使作物免患因空气湿度高引发的病害,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2.适时补充各种养分使用滴灌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将各种营养成分施入,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补充各种养分,保证作物在最佳营养条件下生长。3.减少地温下降,提高棚温使用滴灌可采用浅灌勤灌,最大限度减少地温和棚温下降,从而保证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快…  相似文献   

9.
防治作物病虫害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害影响,促进生长,农村常用化学药品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农业稳产高产。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为大面积高效低残留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可靠保障,可做到药剂低量、喷洒均匀、雾化程度高、药液沾覆叶杆细密,在短时间内控制和杀灭病虫害,是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先进高效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物理农业技术是通过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方法,改善调控作物生长环境,灭杀作物病虫害.进而实现作物绿色无公害生产的一种新兴农业技术。根据山西省物理农业技术装备在温室大棚的试验应用,针对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试验的效果、存在问题以及研究改进的方法,总结提出了做好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试验考核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作物叶片叶绿素、氮素和水分的数学模型.结合光谱学原理,设计了由近红外LED光源、窄带干涉滤光片、光电检测芯片以及单片机系统组成的作物叶片叶绿素、氮素、水分检测一体化便携式仪器,避免现有仪器由于叶片位置和测定时间差异导致的作物养分探测误差,可用于作物养分和水分的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2.
CO2施肥技术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作物利用空气中CO2在日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空气中CO2浓度一般为300×10-6左右,虽然可基本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但明显低于其作物所需的最佳浓度,特别是在设施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日出后作物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会急剧降低CO2浓度,造成CO2亏缺。因而,在设施内增施CO2,是强化作物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发育,达到高产优质的有效技术措施。增加温室大棚内的CO2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株健康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大幅度提高产量,并改善蔬菜的外观和营养成分,这一技术称为气肥增施技…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塔河县的第三大主导作物,多年来,全县每年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而加快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则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旱地育苗移栽机械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棉花、甜菜、蔬菜等旱地作物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为:棉花新增5亿千克,粮食新增500亿千克,其中玉米增产任务165亿千克,总产量达到1192亿千克。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的农业增产技术中,将玉米和棉花移栽作为重点推广技术之一。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展甜菜和玉米等作物的移栽技术研究。旱作作物的移栽,特别是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具有苗壮、成活率高、光能利用足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在北方地区,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甜菜、玉米,其产量比直播增产一倍左右,比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几种典型高粗茎秆作物的田间生长特性、收获期茎秆的物理机械特性及其收割现状;阐述了国内外高粗茎秆作物收割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现有高粗茎秆作物收割机械的特点;展望了未来高粗茎秆作物收割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由此对提高高粗茎秆作物收获机的通用性、开发出能够适用于主要高粗茎秆作物收获切割的技术和装置以及高粗茎秆作物收获切割技术研究做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精细农业田间信息采集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快速、有效地采集和描述影响作物生长的田间信息,是开展精细农业实践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田间信息采集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阐述了GPS定位技术、传感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在田间定位信息、土壤属性信息、作物生长信息、环境信息和作物产量信息获取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采集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开发集各种先进技术为一体.低成本、多通道、高精度、定位快速的动态农田信息数字化智能测量装备是今后田间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精确农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与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精细经营技术.其特征是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对作物的变量投入.其目标是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利用投入,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不良环境后果,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水土风失、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农机技术主要指的是与农业机械设备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农机驾驶技术、维修技术、养护保养技术、基本作业技术等.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大多作物种植均已经实现机械化操作,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改变了以往繁重劳作的模式.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还应做好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正确驾驶农机,科学使用农业技术,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